【命運天定.撥開迷霧】

【命理】被冤枉陷害的好人 皇天能不管嗎?

作者:泰源
font print 人氣: 3357
【字號】    
   標籤: tags: , ,

古民謠傳唱:「不要說鬼沒有身,杜伯射死了周宣王;不要說鬼沒有形,段孝直告發了活人。」說的是哪回事呢?

周宣王(?—前782年)是周朝第十一代君主,在位四十六年,他的父親是被百姓驅逐的周厲王。宣王即位後,吸取父親周厲王失政於民的教訓,積極革除厲王時的弊政,在周定公、召公的輔佐下,恢復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時期的政策,使得周朝又恢復了活力,號稱周室中興。

然而周宣王卻誤殺了一個大臣,種下了禍根。《墨子》記載,「周宣王殺杜伯不以罪,後宣王田於圃,見杜伯執弓矢射,宣王伏弢(音同掏,弓袋)而死也。」

就說杜伯並沒有罪過,然而宣王聽了別人說他的壞話,要殺死他。杜伯說:「臣沒有罪,如果死後有靈的話,臣將上天申訴,不出三年,一定要昭雪臣的深冤。」

後來宣王還是把他殺了,所以宣王是失德了、造罪業了。過了三年多,宣王在鎬京出外打獵,來到城外的田園,正想擺開陣勢圍獵,忽然看見杜伯穿著紅色的官服,騎著白馬朝向他邁進,隨從撐著華麗的傘蓋蔟擁著,前前後後還有幾百個鬼兵。這時,在旁的文武百官都看見了杜伯彎弓搭箭射向周宣王。宣王害怕,無處躲避,箭正好射中了他的心。宣王馬上伏首在弓套上死了。

隨便什麼人都不可冤枉人!俗話說:濫殺無辜必有報應!

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左傳》說:「國之將興,明神降之監其德也,將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故有得神以興,亦有以亡。」就說一個國家因德而興起、無德而衰亡,時時都有神在鑒察著。《左傳.疏》說周之衰的關鍵是「杜伯射宣王於鎬」。

另有一例:

段孝直,在漢景帝時被推薦為孝廉,擔任長安縣令。他居官清正謹慎,好名聲傳揚四方。

他騎的一匹好馬,每天能跑五百里路。雍州刺史梁緯,和皇帝是親戚,他看見段孝直的馬好,仗著皇親的權勢,常常去要這匹馬。

段孝直回答說:「這是先父所騎的馬,愚不忍心放棄它,不敢拿它來送人。懇求使君讓愚照顧這匹馬吧。」梁緯因此懷恨在心,祕密地羅織段孝直貪贓的罪名陷害他,將他關進監牢,也不許他家人來探望。

段孝直知道自己受冤枉,免不了要受難,託人去告訴妻子說:「刺史陰謀要奪我的馬,私自捏造罪狀加在我身,要想殺我,我是活不成了。可惜我們的孩子還小,不能為我報仇申冤。我被殺以後,你們各自保重,只要拿三百張紙,十支筆,五塊墨,放在我的墳墓裡,我自己去申訴。」

不過十天,段孝直被害死在監牢裡。他家裡的人收屍埋葬,就如他交待的,把紙筆墨放在他的墳墓裡。

過了五十來天,逢漢景帝召集百官聚會,這時段孝直竟然出現在宮殿,向景帝呈上奏章,道:「天地雖然光明,豈能知道無辜的舊事?日月普照大地,必能審察忍辱負冤之士。亡臣早年忝居(自謙語)官場,小有謹慎為公的名聲。不久,又因為公正不徇私,當上公務繁忙的長安令,稍能避免小差錯。不料刺史梁緯生性放縱貪婪,仗著內戚的權勢,因為想得到亡父的好馬,陷臣入罪且讓臣蒙受殺戮的冤案。亡臣上告皇天,皇天准許為臣昭雪。因此,亡臣將刺史梁緯違法亂紀的罪狀二十一條,一一奏明,另紙報告皇上。懇求皇上明斷,昭雪亡臣的冤屈。」

漢景帝讀完奏章,段孝直忽然不見了。景帝非常奇怪天下竟有這樣希罕的事,就下旨把梁緯逮捕,一一審問其違法亂紀的二十一條罪狀,果然段孝直所奏件件不虛。於是獄吏連同他冤殺段孝直的事一併呈奏皇帝。漢景帝下旨,把梁緯綁赴段孝直的墓地受刑,來祭奠他。同時,追贈段孝直為尚書郎。

古語說:「莫言鬼無身,杜伯射宣王,莫言鬼無形,孝直訟生人。」說的就是這兩件事。@*#

資料來源:《搜神後記》

──點閱【命運天定.撥開迷霧】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箏娘十七歲時,已為父親掙得幾萬貫家財,可以與鄉中的富戶匹敵,婚嫁事亦提上了日程。老父考慮到那些大家子弟自家攀附不上,對鄉村農家又不願低就,於是就想出了一個特殊的方式來擇婿。就這樣,箏娘父親意外地給她找到了一門「好人家」……。
  • 一個仕途不展的讀書人,棄科考而從商,在發達之後又得到四品官的職銜,然而他衣錦榮歸後,卻不能和妻子團圓,到底是什麼原因?
  • 明朝時期,有師徒地師倆人,踏著山脈去尋訪吉地,一直從陝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縣,他們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無意間卻又失於旅店主之手。後來,他們三家人竟然都能從這個吉穴分沾福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府,靈異的現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裡。有一增城人,又窮又病,常進羅浮山採藥。有一天,他採藥來到一座山,巧遇兩個修道人現身,他無意中聽到一席話。兩個修道人觀星的預言竟然應驗了。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
  • 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料,如果以眼前的處境來推斷一個人的終生,那可能會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變窮悔婚,而女兒守婚約,終得好結果。
  • 一幫馬賊在大白天搶劫了朝廷的官銀。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馬賊。婦人嗓音清亮,順風向馬賊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為了追回官銀,特地找你們索要。你們趕快把官銀放下,否則就要吃我的彈丸了!」後況如何呢?
  • 兩個年輕人都意外地娶了個「老婆婆」,後來,一個失財逃家,一個迎來嬌妻美眷又得財,結果大不同,其轉機的關鍵為何?是機運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蘇揚州地區的寶應縣,有個捕快叫韓五,經常窮得揭不開鍋,不能供養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響馬,何不試下自己當響馬,也可能搶得幾個錢?買些糧來供母親食。結果差點丟了命,然而,結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晉配的傳奇。蔣生的姐姐說:「現在正有一事為難。弟媳已經準備做阿婆了,但她還是垂著頭髮作女兒的打扮,讓她改變裝束,她不同意。現在我弟弟有幸歸來,事情應該怎樣辦?」這一對夫妻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尋常的故事……這一天花燭高燒,蔣生、秦娘拜堂在前,兒子、媳婦拜堂在後。觀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認為這是一件從來沒有過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財物揮霍一空,又借來的錢也揮霍殆盡,這時的他遍身長膿瘡,童僕紛紛逃去,只落得與一位乞丐住在破廟中。這樣的他又怎能轉變為河道總督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