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亚洲博彩公司 - 体育
【成語數來寶】

「五雷轟頂」是天譴嗎 雷神有眼擊惡人

作者:容乃加
雷公(雷神)畫像,明代作品。(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645
【字號】    
   標籤: tags: , ,

古來中國有俗話說作惡多端會遭天打雷劈、遭「五雷轟頂」。遭雷擊比喻遭到天譴。作惡多端的人,遲早會遭到天譴,遭天打雷劈真是其中一種方式嗎?有實際的見證嗎?

雷公是神話傳說中掌管打雷的神,也稱為「雷神」、「雷師」或「豐隆」。戰國時代就有這種說法,屈原《楚辭.遠遊》中就提到「雷公」來護衛君子的說法:「右雷公以為衛。」到了清代,《紅樓夢》中也展現雷神執行天譴的傳統思想:「雷公老爺也有眼睛,怎不打這作孽的!」

傳說雷公有兄弟五人,故以「五雷」稱之,在《神仙感遇傳.葉遷韶》中就有這個說法(*見《太平廣記》卷三九四),其中排行老五的雷五個性最剛燥。《封神演義》寫道:姜子牙「把手一放,五雷響亮,振開迷關,速超神道。」救出了千年受劫的冤魂——軒轅皇帝總兵官柏鑑。

道家有「五雷法」又稱「五雷大法」。根據《道法會元》記載,上帝敕五雷使者,「五雷使者,閃電驅兵。興雲致雨,濟度生民」,「五雷神將」能從天下降,巡遊乾坤,以糾察功過,並能搜捕逆鬼,擒捉妖怪。清代大才子袁枚《新齊諧.婁羅二道人》記載了五雷治妖一例:「賈(士芳)在民間為祟,召婁使治,婁以五雷正法治之,拜北斗四十九日,妖滅。」

為何以「五雷轟頂」比喻遭天譴?雷公神真能認得壞人嗎?中華文化中流傳:做了傷天害理之事、罪大惡極的人會遭五雷轟頂的報應。真有其事嗎?確實,這樣的事例,不僅古代史載流傳的很多,現代社會中也能見到不少。來看一看當今發生在中國大陸的事。

▼一意孤行迫害善良 遭雷直擊斃命

鄭友奎,曾是四川省郫縣德源鎮綜治辦公室主任。鄭是郫縣中迫害那些信仰「真、善、忍」的法輪大法學員最為賣力的一個。當地法輪大法(法輪功)學員真心勸誡他不要緊跟中共惡黨迫害,他卻一意孤行,迫害人拿獎金、得升遷,越幹越火。

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一日晚八時,鄭友奎與永光村村支書、村主任等人同行。當時天雨,倏忽電光劃空,跟隨著轟轟的雷聲。瞬間雷電彷彿長了眼睛一樣,直擊鄭友奎而去。44歲正當壯年的鄭友奎當場死亡。

▼執法枉法 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原康平縣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陳景強,在執法的工作上,大力歪曲事實,誣陷入罪、冤判法輪功學員。二零一零年二月十日,陳景強和刑事庭庭長范斌等人非法操作,誣判法輪功學員王金鳳七年、李曉平三年冤獄。

一個月後,范斌因涉嫌收受黑社會組織賄賂,被刑事拘留。陳景強也涉案,然而因為當時他開車出了車禍住進醫院,一時以此藉口躲過了受賄案的追究。陳煞費苦心打通關係,最終被輕判緩刑、開除公職。四年後,就在二零一四年八月十五日,陳景強一早前往水庫去釣魚,就在路上,陳景強遭雷擊斃命。五雷轟頂!天懲之由來豈是偶然?!

▼誹謗正法 遭五雷轟頂

1999年中共公開對佛家修煉大法——法輪大法進行恐怖誣陷、鎮壓和迫害。遼寧省瀋陽市蘇家屯區官立村六十八中學美術教師張同興配合中共邪惡的行動,曾組織學生在誹謗法輪功的徵簽活動中簽名,此外還畫漫畫攻擊謾罵法輪功師父。二零零三年八月十一日,張同興在釣魚時突然天降大雨。他就躲在一樹下避雨,那時一陣電光雷響,張同興遭五雷轟頂,應聲倒地而亡。張的死狀恐怖:頭部有大洞,後腦流血,前胸、頭髮都焦糊。

▼雷神有眼 雷神有耳

黑龍江省哈爾濱阿城市滌綸廠的劉明學曾誣蔑法輪功。二零零一年六月他在深圳的一個游泳池中游泳,當場被雷劈死。山東省萊西市姜山鎮財政所負責人李忠德,二零零零年春,他寫詩歌攻擊法輪功,發表在《姜山月報》上。到了夏天,他在地裡幹活時,遭雷擊死亡。

另外有個清遠市退伍軍人譚超權,參與迫害法輪大法和法輪功學員。二零零二年清遠市辦理邪惡的「洗腦班」(*透過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摧殘,要強迫法輪功學員放棄正信)。第二期洗腦班結束後十多天的一個晚上,譚超權被雷電擊倒的大樹打中頭部,失去了記憶,成了一個弱智人。

由以上的例子看到,「雷神有眼 雷神有耳」,五雷使者執天法拿惡人是真!毀謗正法,陷害善良,盡作虧心事的,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終遭天譴!戒慎!迷途能知返,神眼明鑑,尚有得救的機會。@*#

──點閱【成語數來寶】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天象奇觀常常引起觀星族的興趣,也引得關心天象與世運吉凶者的關注,「七星連珠」就是其中一種!你可知「七星連珠」、「五星連珠」從遙遠的時代以來,就是極受古代中國重視的天文現象,古來有句成語叫「珠聯璧合」,就是指這個天文現象。「七星連珠」是什麼意思呢?中國史上第一次七星連珠發生於何時?「七星連珠」是吉兆還是惡兆呢?
  • 俗話以「呆若木雞」來形容人愚笨或受驚嚇發愣的樣子。其實古代「呆若木雞」意指人怎樣的心理精神狀態呢?在歷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雞戰勝強敵,我們來看看。
  • 元宵節是個天上人間交會的美好日子。一說到元宵夜,誰能不想起賞花燈呢,宋朝詩人一翦梅盧炳說「燈火樓台萬斛蓮」,元宵花燈照亮天人之間,一夕如晝,更少不了「燈謎」共歡伴,還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圓」讓元宵的記憶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這些元宵節俗的來源嗎?嘉節當前,讓我們一起來猜一猜、追一追元宵節俗的時空背景。
  • 儒家認為揖讓之禮「屈己敬人」的精神是君子之心的表現。而《易經》的哲理則以為屈己敬人的「謙謙君子,利涉大川」,就說謙退有益於人突破環境限制向四方發展。這些都是中華文化重視揖讓的精神所在,而具體表現在生活中的主要場合就是見面的揖禮。
  • 黃帝夢中之人轉生老子?印度人和希臘人同宗?一陣大風帶來的奇跡,真實的歷史,超越你想像。
  • 民間有「做七」習俗,「做七」意指在親人往生後每七天舉行超度法事,「做七」習俗行之久矣,由來為何?為甚麼不行作「五」、作「十」的習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據為何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 王勃從滕王閣高處臨觀秋景,所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瑰偉絕特的景色就來自初唐上元二年(675年)九九重陽日。共賞九九重陽詩詞的名篇佳句。
  • 可知古今有兩個「中秋」?它們各以「月夕」和「夕月」為名,表現了「中秋」豐富多元的特色與內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秋節的月亮與嫦娥的傳說迢遞人間幾千年,是最古老的中華民俗傳說中的一個,啟發人修煉成仙、返本歸真的追求,也顯示給人往上飛昇的關鍵。月餅加進了月亮與嫦娥故事中扣響人間的中秋組曲,傳送著濃厚的團圓情味。宋代學者邵雍《梅花詩》吟:「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道出了天人之間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