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今天开奖号码-双色球历史开奖-靠谱 的博彩平台
【中華文化300問】

什麼是節氣水?端午節氣水有什麼作用?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氣: 2016
【字號】    
   標籤: tags: , ,

晉代楊泉《物理論》說:「所以立天地者,水也」。雨水、雪水、自來水、井水、河水、泉水、海水……這些都是不同來源的水,還有節氣水,這是不同時日的水。讀者朋友還想到哪些種的水呢?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從醫學藥用的眼界看到的水與一般人不同。天地間五花八門的水各有用處和不可用處,中華醫學的別具慧眼盡在其中。

中華文化說天候節氣感應人事,也感應水質。靈敏的水受到節氣的感應,其性質也發生了不同的變化,雖然只用眼睛是看不出來,然而水的重量會有反應,其差異是可以測量出來的。《月令通纂》說,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二日黎明時,稱量水的重量,可以由重量的差異預測本年中一到十二月的雨量的趨勢。既然每一天的水的重量尚且不同,更何況是每月的水對節氣的反應,當會有更大的差異。[1] 也就是說每個節氣中的水各具有節氣交感的特質,這就是「節氣水」。

「節氣水」的特質不僅表現在重量上,也表現在氣味和寒熱清濁的特性上。中華醫學在製藥、用藥上對節氣水下了深奧的研究功夫。明代大醫學家、《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說,一年二十四節氣,一節主掌半個月,水之氣味,隨節氣而變遷,這是因為天地的氣候相感應造成的,不拘限於疆域。

依據李時珍的鑽研,各節氣水有不同的妙用。立春、清明二個節日的水是「神水」,儲存起來備用,不容易壞;用來浸造製成主治「諸風脾胃虛損」的各種丹、丸、散及藥酒,久存不壞。他說(黃曆)五月五日重午日(即端午節)的水也是一種節氣水,具有防疫驅毒的療效,特別適合於「瘧痢、瘡瘍金瘡、百蟲蠱毒諸丹丸」的製藥用水。我們從陰陽感應的特性來看,五月五日這一天是陽氣剛盛的純陽之日,五月五日午時更達陽氣的極致,所以此日午時水有「極陽水」之稱。以陽剛制陰毒符合了陰陽學理。

五月五日這一天午時如果下雨 ,是來自天上的「神水」。這天上來的神水怎麼取用?李時珍說古代《金門記》有記載,五月五日午時天上下雨來的神水可以從竹竿中取得,趁午時趕快把竹竿砍下來,瀝取竹節中的水,可以作藥。這種五月五日端午節的午時神水作成的藥,主治「心腹積聚及蟲病,和獺肝為丸服」,若飲這種神水,可以「清熱化痰,定驚安神」。從《本草綱目》中可以看到中華漢方藥學、中醫大師對五月五日午時水在醫療效用上的肯定。

現代人每年一逢端午節,也喜用午時水來沐浴或泡茶,這種民俗也是內蘊這種傳統中醫學的道理。古人在五月五日「浴蘭湯」過節,既能保健又詩情畫意。《楚辭〈雲忠君〉》吟「浴蘭湯兮沐芳」,《大戴禮記.夏小正》載「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讓後人追溯到五月五日「浴蘭」的久遠歷史。「浴蘭湯」是將菖蒲根、葉切碎,飄泛熱水中用來沐浴淨身洗頭。這種利用節氣水的民俗智慧源遠傳久,也傳到東亞文化圈。如今韓國人還有這種民俗作法。

韓國首爾南山韓屋村舉行端午節慶典,韓國傳統文化中的端午習俗之一就是「浴蘭湯」──用菖蒲水洗頭。(全景林/大紀元)

除此之外,這種陽剛至極的午時水也是鑄古鏡鍛刀劍的神水。打鐵鋪老師傅說,用端午節的午時水來打鐵、磨刀才能打造出鋒利耐用的刀具。古人在五月五日遇「丙午」[2] 鑄造的「丙午鏡」,周流無極,山海光明,能夠除惡辟邪,成了「金水之精」的重寶。

從中醫學來看五月五日端午節的節氣水的應用,既剛健又柔軟,剛柔並濟既長且久,嘉惠後代。中華民族的智慧融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接近一步多了解一些,也就離神指的天人合一的路更近一步。

註釋

[1]《月令通纂》說:「正月初一至十二日止,一日主一月。每旦以瓦瓶秤水,視其輕重,重則雨多,輕則雨少。觀此,雖一日之內,尚且不同,況一月乎。」

[2] 依照干支紀的排序來看,60天一循環才有一丙午日,所以不是每個五月都能遇到丙午日。

參考著作:
《本草綱目》
《月令通纂》
《物理論》
《大戴禮記》
《楚辭》
《周禮》

@*#◇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