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天定.撥開迷霧

【命理】東漢名將鄧禹為13兒看相 個個應驗

作者:泰源

明仇英《帝王道統萬年圖‧漢光武帝》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580
【字號】    
   標籤: tags: , ,

東漢名將鄧禹(字仲華,西元2~58年),協助漢光武帝建立東漢。東漢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在南官雲臺閣命人畫了二十八將的像,稱為雲臺二十八將, 范曄《後漢書》為二十八將立傳,這二十八人是在漢光武帝建立東漢的過程中(約公元22年~37年),戰功最卓著的非宗室外戚將領。其中太傅高密侯鄧禹名列第一。

鄧禹至忠至孝,有決勝奇謀,能以武威人,善於用兵,斬將破軍,天下無敵,威聲赫赫,敵人破膽。《後漢書.鄧寇列傳》載,光武帝說將軍鄧禹與他「謀謨(*模)帷幄,決勝千里。」

鄧禹不僅是協助漢光武帝取天下的軍事名將,據清代右髻道人《水鏡神相》中記載,他的望氣、看相的本領不亞於唐舉和許負(*唐舉,戰國時梁人,以善相術著名。許負,西漢初年的女相士,她精通相術,曾為許多王公貴族相面,非常靈驗,她預言劉邦稱帝,後來果真實現,因此被漢高祖封為「鳴雌侯」)。「望氣」是一種古代的占候方法。由觀望雲氣而知道人事吉凶的徵兆。

建武十三年,天下平定,各位功臣都得到加封領地,鄧禹受封為高密侯,食邑有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個縣。

東漢開國重臣鄧禹。(公有領域)

協助光武安定天下之後,鄧禹就常常想避開名聲和權力,把心力放在整頓家風、教養子孫。他有十三個兒子,他想讓他們每個人都掌握一門技藝。鄧禹自己透過「望氣」就能知道人的命運。他觀察個個兒子的智力,衡量他們的器量,觀察他們的品行,並為每個兒子選定了一門手藝,或者讀書,或者務農,或者從事商業等等,人人各有所長,並且教導、提醒他們修心養性。這裡就舉幾個例子來看看。

他見鄧震、鄧襲、鄧珍這三子,有異像又氣力大,顯得尊嚴端正、恭謹平和,沉著穩定,坦蕩磊落,是可以成大器之相,於是,他親自教導他們書法禮樂。

四兒鄧愚,雖然外表英俊,形貌秀美,乖巧討人喜愛,但是為人虛浮,只要有一點兒才能就要顯露出來,有一點兒技藝就要誇耀。他就教誨他改變習氣,澄淨自己,要不浮躁、不虛偽,踏實真實才能長保祿壽。

六兒鄧訓,器宇軒昂,智識豐沛就像內心蘊藏著活泉,而且能虛心接受意見、寬容眾人,符合古代聖人言動準則,必定是能夠治世的賢良臣子。

小兒子鄧鴻,眉眼豁達,本是能夠大貴之相。但是他心性喜歡籌劃謀策,顏色笑貌中顯露女子之氣,是屬於身分顯赫但是內藏心機、劣則奸詐的人,與人交友還可以,如果做官,恐怕就會損害自身了。

他有一個兒子總愛傷害別人,胡作非為。他幫助這個兒子改掉了不足之處,教導他學習經商貿易。此兒說:「我是公侯的子孫,怎麼能夠從事商人這種低賤的行業呢?」鄧禹說:「雖說讀書的士人高貴,做工商貿易的低賤,有品德的人即使處低賤也顯高貴。」

後來,鄧禹對兒子們的「望氣」是否應驗了呢?

漢明帝永平元年(西元58),五十七歲的鄧禹去世了。漢明帝把鄧禹的封地分成三個侯國:封大兒子鄧震為高密侯,鄧襲為昌安侯,鄧珍為夷安侯。鄧禹說這三個兒子可以成大器的話應驗了。四子鄧愚雖受封官但還沒來得及上任就死了,鄧禹早年看他虛浮不能長保祿壽,也應驗了。

他的六兒子鄧訓,在明帝登位之初,任用他做郎中。鄧訓喜歡施恩於人,禮賢下士,士大夫大多歸依在他的門下。永平年間(西元58~75年),朝廷疏理滹沱河、石臼河,計劃在都慮和羊腸倉兩地之間挖通漕運水路,運送米糧 。結果,施工時太原的官吏百姓苦於勞役,連續多年完成不了這件工程。漕河路線經過的三百八十九處狹窄而險要的山口,施工落水淹死的工人不計其數。

東漢章帝建初三年(西元78年),任命鄧訓監督這件工程。鄧訓經過考察測算,知道這件事難成,就把情況全部匯報給皇上。漢章帝聽從他的建言,命令停止工程,改用驢車運輸,每年節省費用數以億萬計,保全和救活的服役百姓有幾千人。東漢征伐羌人時,鄧訓任護羌校尉,他以恩信恩德化解胡漢之間的紛爭。後來他的好些個子孫做了駙馬,小女兒鄧綏進了宮成了漢和帝的和熹皇后,做了國母。

清 焦秉貞《歷朝賢后故事圖》冊之《戒飭宗族》,描繪東漢和帝和熹鄧皇后,她是太傅鄧禹的孫女。(公有領域)

永元四年冬,鄧訓因病死於任上,時年五十三歲。官吏百姓和羌人胡人愛戴他,每日早晚來哭吊的有幾千人。元興元年,和帝因為鄧訓是皇后之父,派謁者到鄧訓墓前賜策追封,諡號平壽敬侯。皇后親自哭祭,文武官員大舉集會。鄧訓是治世的賢良臣子,早被父親鄧禹看準了。

鄧禹的小兒子鄧鴻,喜謀略。永平年間,讓他做小侯。他曾經被帶上朝參與邊防軍事的商議,皇帝認為他很有能力,就拜他將兵長史,率領五營士兵屯守雁門。漢章帝的時候,鄧鴻出任度遼將軍。永元年間,和大將軍寶憲一起出塞攻打匈奴,有功,受賞兼任車騎將軍。但是當他出塞追擊叛軍胡逢侯時,因犯了停滯不前的罪,被投進監獄。鄧禹當年說他如果做官,恐怕對自身有損害,果真應驗死在獄中。

可見,鄧禹「望氣」知人,衡量人的氣度,觀察人的才智,品測人的品行,就好像辨別金玉和石頭一樣。看相能夠看出一個人未來的命運,也就是說人生是有「命運」的軌道的,相術大師唐舉、許負和鄧禹這些人物都實證了。而能夠改變命運的方法,就是要從修養心性、提昇道德上去尋求。

資料來源:《後漢書·鄧寇列傳》、清·右髻道人《水鏡神相》

-點閱【命運天定.撥開迷霧】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仕途不展的讀書人,棄科考而從商,在發達之後又得到四品官的職銜,然而他衣錦榮歸後,卻不能和妻子團圓,到底是什麼原因?
  • 明朝時期,有師徒地師倆人,踏著山脈去尋訪吉地,一直從陝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縣,他們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無意間卻又失於旅店主之手。後來,他們三家人竟然都能從這個吉穴分沾福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府,靈異的現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裡。有一增城人,又窮又病,常進羅浮山採藥。有一天,他採藥來到一座山,巧遇兩個修道人現身,他無意中聽到一席話。兩個修道人觀星的預言竟然應驗了。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
  • 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料,如果以眼前的處境來推斷一個人的終生,那可能會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變窮悔婚,而女兒守婚約,終得好結果。
  • 一幫馬賊在大白天搶劫了朝廷的官銀。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馬賊。婦人嗓音清亮,順風向馬賊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為了追回官銀,特地找你們索要。你們趕快把官銀放下,否則就要吃我的彈丸了!」後況如何呢?
  • 兩個年輕人都意外地娶了個「老婆婆」,後來,一個失財逃家,一個迎來嬌妻美眷又得財,結果大不同,其轉機的關鍵為何?是機運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蘇揚州地區的寶應縣,有個捕快叫韓五,經常窮得揭不開鍋,不能供養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響馬,何不試下自己當響馬,也可能搶得幾個錢?買些糧來供母親食。結果差點丟了命,然而,結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晉配的傳奇。蔣生的姐姐說:「現在正有一事為難。弟媳已經準備做阿婆了,但她還是垂著頭髮作女兒的打扮,讓她改變裝束,她不同意。現在我弟弟有幸歸來,事情應該怎樣辦?」這一對夫妻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尋常的故事……這一天花燭高燒,蔣生、秦娘拜堂在前,兒子、媳婦拜堂在後。觀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認為這是一件從來沒有過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財物揮霍一空,又借來的錢也揮霍殆盡,這時的他遍身長膿瘡,童僕紛紛逃去,只落得與一位乞丐住在破廟中。這樣的他又怎能轉變為河道總督呢?
  • 清朝時,宜昌縣有一許翁,年輕時,家裡一貧如洗,以擺渡為業。清文宗咸豐年間許翁突然致富,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其致富背後當有不可告人之處。許翁孫女出生,是在搭他船的客人死去當年,她難道就是那個客人轉世投胎來的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