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華文化.燈謎

元宵猜燈謎2 文化典故謎你猜對多少?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氣: 1216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華文化中傳統的燈謎雅俗共賞,文化內涵既廣又博,謎題蒐羅自經史典籍,稗官野史,文學著作,民俗雜談等等,無所不包,運用巧思修辭製成謎語,讓人猜射謎底的文句、詩句、人名、地名、詞曲牌名、算術名、俗語、用物……,五花八門,展現深厚的文化蘊藏。

清末民初時代,文人愛燈謎、從經史典籍中找材料作燈謎的風氣仍然很熾。這裡說個童子因為愛燈謎而考場順利的真實故事。文人亢廷珍從小愛燈謎成癖,不僅愛猜燈謎,而且愛作燈謎。小時候的他頑皮跳蕩好像脫韁野馬,不能默誦熟記六經文字,卻總是常常瀏覽經典書籍,從中搜尋作新燈謎的材料。

那年他參加童子試(*科舉時代童生的進學考試)時,考題是春秋時代的《向戌弭兵論》,出自《左傳》。向戌是春秋時代宋國的左師,因當時晉楚爭霸,造成宋國這個中原小國受害深重,向戌就倡導並促成弭兵會盟來解國家之危。

那一場中同試的童子大多不能記得這《向戌弭兵論》,十來歲的亢廷珍因為屢次引用《左傳》中這一節的內容作燈謎,所以《向戌弭兵論》的內容深印在他腦海中,可以詳細地論述。就這樣,他在童子試中取得第三名。他說,考試就像是「射燈謎」,勤學就能「射中燈謎」。

筆者搜索了些許民初時人的著作,繼續上一篇的《元宵猜燈謎  「字謎」你猜對多少?》(*點入閱讀),將蒐羅的部分「文化典故謎」,展給今人來猜一猜。這些「文化典故謎」,考據了典故、出處,展現豐富的文化的內蘊。藉此也可以測測中華兒女文化能力的今昔之比。

出謎題的人用古、借典,運實於虛無中生有展現智多星的巧智,猜謎語的人若能入古、化古,不即不離心神相契,得到妙會,真是人間樂境,樂從心生,金錢也難買呀!猜燈謎,帶來元宵之樂,古今相契樂無窮!

元宵走馬燈謎會,人間好景正當前。圖為清代孫溫繪製《紅樓夢》圖畫。 (公有領域)

文化典故 燈謎:

一、猜人名燈謎

1. 「蟒袍加身」猜《紅樓夢》人名
2. 「老少年」猜古人名
3. 「家學淵源」猜古人名
4. 「項羽」猜古人名
5. 「太白醉呼力士」猜元人名
6. 「鬚眉不老」猜古人名
7. 「上帝十誡,晉人用之」猜元人名
8. 「回文錦」猜神話人名
9. 「避居上海」猜古人名
10. 「上海消息靈通」猜古人名

二、猜書名、曲牌名燈謎

1. 「蘭花」猜一書名
2. 「潮無信」猜一書名
3. 「我是俗人不能相比」猜一書名
4. 「旅歐隨筆」猜一書名
5. 「野火燒不盡」猜《聊齋誌異》一篇目
6. 「月球軌道」猜曲牌
7. 「慈母手中線」猜曲牌
8. 「萬籟無聲」猜曲牌
9.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猜曲牌
10. 「元宵節」猜曲牌

三、猜典籍出語燈謎

1. 「踏肩之戲」猜《論語》一句
2. 「橫財」猜《論語》一句
3. 「旅館」猜《詩經》一句
4. 「隱者自怡悅」猜《論語》一句
5. 「賴債」猜《詩經》一句
6. 「浴堂」猜《論語》一句
7. 「君仁則臣直」猜唐詩一句
8. 「賈母為寶玉擇配」猜《孟子》一句
9. 「誣為亂黨」猜《易經》一句
10. 「黛玉臨終有紫鵑」猜唐詩一句
11. 「伯勞東去燕西飛」猜《論語》一句
12. 「傷心細問兒夫病」猜成語一句
13. 「土匪」猜《詩經》一句
14. 「共和真假面」猜《孟子》一句
15. 「翻書猜謎仍弗中」猜《孟子》一句

**********************************

紅樓迎春,喜元宵燈謎。圖為清代孫溫繪製《紅樓夢》圖畫。 (公有領域)

一、猜人名燈謎謎底:
1. 「襲人」 2. 「顏回」 3. 「文種」 4. 「王霸」 5. 「脫脫」 6. 「毛延壽」 7. 「耶律楚材」 8. 「織女」 9. 「申不害」(*上海又名申城) 10. 「申詳」(*賢士,子張之子)

二、猜書名、曲牌名燈謎謎底
1. 《本草》 2. 《易經》 3. 《爾雅》 4. 《西遊記》 5. 《董生》(*重草生) 6. 《繞地遊》 7. 《絡絲娘》 8. 《四邊靜》 9. 《字字雙》 10. 《天下樂》

三、猜典籍出語謎語答案:
1. 「踏肩之戲」=「己欲立而立人」(*出《論語·雍也》)
2. 「橫財」=「雖得之,必失之」(*出《論語·衛靈公》:「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3. 「旅館」=「有客宿宿」(*出《周頌·臣工之什·有客》)
4. 「隱者自怡悅」=「人不知而不慍」(*出《論語·學而》)
5. 「賴債」=「借曰未知」(*出《大雅·蕩之什·抑》)
6. 「浴堂」=「人潔己以進」(*出《論語·述而》)
7. 「君仁則臣直」=「聖代無隱者」(*出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8. 「賈母為寶玉擇配」=「當在薛也」(*出《孟子·公孫丑下》)
9. 「誣為亂黨」=「比之匪人」(*出《周易·䷇比》「六三」:比之匪人)
10. 「黛玉臨終有紫鵑」=「雁聲遠過瀟湘去」(一作「雁聲還向瀟湘去」*出溫庭筠《瑤瑟怨》)
11. 「伯勞東去燕西飛」=「習相遠也」(*出《論語·陽貨》)
12. 「傷心細問兒夫病」=「杯盤狼藉」(諧音「悲盤郎疾」)
13. 「土匪」=「胡為乎泥中」(*出《詩經·國風·邶風·式微》)
14. 「共和真假面」=「如彼其專也」(*出《孟子·公孫丑上》)
15. 「翻書猜謎仍弗中」=「習矣而不察焉」(*出《孟子·盡心上》)

參考資料:
《談虎偶錄》   徐枕亞著
《紙醉廬春燈百話》亢廷鉁撰
《燈猜叢話》   莫等閒齋主人撰
《邃漢齋謎話》  薛鳳昌著
《棣萼室談虎》  不著撰人

@#

-點閱【璀璨中華文化】的亮點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年容易又見元宵節,來個趣味問答,到底先有元宵還是先有湯圓?元宵和湯圓(又叫圓子)像極了,好像二個分身,在傳統節日的元宵節和冬至節的食俗中更是主角兒。湯圓、元宵的歷史可能有多久了?
  • 和燈謎類似的名詞叫做「隱語」、「廋辭」。這個隱語:「黃絹幼婦,外孫齏臼」,謎底是什麼呢?看中華文化歷史中的「燈謎」、「打燈虎」,源源相傳。
  • 這裡有民初的「猜字謎」供元宵賞樂,同時可測一測自己的文化高度。燈謎的文化內涵不可小覷,風雅趣味是燈謎的文化特色之一,內涵上至經史典籍,下至稗官野史小說雜談,取用不盡,射出文句、詩句、人名、地名、詞牌名、算術名、俗語、用物……五花八門,內容龐博,淵源深厚。
  • 踢毽子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運動,是古代「博戲」的一種。中國人踢毽子的歷史很長,在漢代的畫像磚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認為踢毽子最初來源於蹴鞠,而蹴鞠相傳為黃帝所作。這麼看來,這小小的毽子,其來歷也非同尋常。
  • 每年的3月17日,紐約市都會在第五大道舉辦盛大的聖派翠克節遊行,這是全球最著名的聖派翠克節慶祝活動之一。聖派翠克節(St. Patrick's Day)的習俗包括穿戴綠色服飾、飲用綠色啤酒或蘇打水、裝飾三葉酢漿草,愛爾蘭矮精靈是常常出現的角色。而在中國,雖然沒有專屬於綠色的節日,但許多飲食文化、民間習俗與傳說,也蘊含著與聖派翠克節相呼應的元素,聯想起來還別有一番風味。
  • 過年在中國各地有著豐富多彩的習俗和傳統,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慶祝方式。但團聚、祭祖、祈福和歡慶的主題在全國範圍內都是共通的。在中國的古代,人們又是怎樣過年的呢?
  • 人一生周期除了生死之外,成年和結婚、生子都具有人生階段轉換的重大意義了。所以在這些重要的日子,都留下一些具有特色的民俗禮儀,豐富這些日子的內涵,同時也給予人豐厚的祝福!本文就來說說喜獲新生兒的民俗禮儀。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黃曆元月十五夜稱「元宵」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呢?中原大陸幅員廣,南北兩地的風俗也常有差異,以「元宵」稱圓子(湯圓)是起於何時呢?元宵吃圓子從何時成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說圓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還有人說有餡的圓子稱「元宵」,無餡的圓子稱「湯圓」,真是如此嗎?
  • 黃曆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今年是龍年,歲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龍子、龍女,生肖屬龍。然而,黃曆新年和十二生肖並非華人專屬,不同國家對於生肖的解讀也不盡相同。在中亞國家哈薩克,今年的生肖是蝸牛而不是龍,屬龍的人到這個國家就變成屬蝸牛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