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天定.撥開迷霧

【命理】命中富貴當大官的 有哪些不凡的來歷?

作者:泰源
font print 人氣: 1098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凡命中得富貴的、做大官的,大都不是些凡人。有的是前生或此生修來的,有的是祖宗積來的,有的是天上星辰降下來,或是仙佛果位中應化來的。

修來的福報

西漢時南陽有陰氏大家族,非常虔誠敬神。傳到宣帝時,子孫陰子方事親至孝,而且積恩好施,是個樂善好施的大慈善家。某一年歲末大祭的臘日,陰子方在清晨看到了灶神顯像,他非常欣喜,拜謝神恩,並用黃羊祭祀灶神。陰子方的樂善好施與虔敬感應了天神,從灶神顯像以後,陰子方的財富和田產都急速增殖,累積成了百萬大富,有田七百頃,擁有的車輿、馬匹、僕人,財富之多,有如一諸侯國的君主。

清 黃鉞《龢豐協象‧黃羊祀竈》傳畫陰子方修德養福。(公有領域)

仁孝慈善的陰子方也非常重視家族後代的品德教育,把富而不奢、溫順恭敬的好德性傳下去,福蔭後代,繁昌顯達,封侯封后。陰子方的孫子陰識為執金吾,受封為陰鄉侯,陰興受封為鮦陽侯,陰識的妹妹、陰麗華受封光烈皇后。(*出《後漢書.樊宏 陰識傳》、《東觀漢記.陰興》)

天上星辰下凡

清朝時期,江蘇溧陽人陳紫山,十九歲入縣學。有一天,他突然生了病。年輕人的一場小病卻不見好轉,愈來愈重,家人很是擔心。在恍惚間,他夢見一位紫衣和尚來看他,和尚自稱是玄圭大師,來到床邊握著他的手說:「你瞞​​著我來到了人間,還不如回去吧!」

陳紫山對紫衣和尚沒有印象,還搞不清楚狀況沒有答話,這時卻聽那和尚又笑著說:「別急,別急,你在人間還要中進士、入翰林院,等享用了再回來也不遲。」和尚又掰著手指計算,嘆惜道:「這一別,又要過十七年才能再相會。」紫衣和尚說罷就走了。

陳紫山一驚而醒,出了一身熱汗,病竟然好了。乾隆四年,陳紫山考中進士,入翰林院,官至皇帝的侍讀學士。到三十六歲那年秋天,陳紫山患了痢疾,久治不癒。這時,從前的夢境浮現眼前,他想起紫衣和尚在夢中說十七年後相會的事,一計算年期,他自知這次病是不會好了,就笑著對家人說道:「十七年的期限已經到了,可玄圭大師還沒有來接我,可能改期了,這樣我又能多活幾年。」

過了不久的一天早晨,陳紫山起床後,忽然焚香祈禱,沐浴齋戒,又叫家人取來冠帶朝服,穿戴整齊,對家人說:「玄圭大師已來接我,我要去了。」

這時剛好同榜進士,翰林院編修金質夫,前來探望陳紫山。金質夫素來篤信神佛,這時他在一旁突然大聲喝道:「既然送他到世上來,又要把他拖回去,來來去去,是什麼緣故?」

這時侯,陳紫山在病榻上閉著雙眼已經迷迷糊糊的,聽到金質夫的一番話,他就掙扎著坐起來,睜開眼睛說道:「來時無礙,去也無妨,人間天上,一個壇場。」說畢,盤腿坐定,一會兒就斷了氣。想必陳紫山從天上到人間逛一遭,又回天上去了。(出《子不語》)

「玄圭大師已來接我,我要去了。」(*示意圖)圖:清 王仲謙冊《仙真童子仙冊‧八仙-呂洞賓漢鍾離》。(公有領域)

祖宗積德福蔭

還有一種受到祖宗積德福蔭的人,西漢時丞相于定國(?〜公元前40年,字曼倩)就是這樣的例子。于家出身東海郡郯縣(位在今山東省郯城縣西),于定國的父親于公精通法律,在縣衙擔任獄史,凡是經手審理的案子,無論大小他都詳詳細細謹慎查訪,明察秋毫,公平允當地判理。尤其是他秉持仁德治獄,感化犯罪的人導正他們改過從善。那些觸犯律法經他審理的人,對他的判決處置莫不心服口服,毫無怨言。當于公在世時,郡中百姓就為他立了祠堂——于公祠,以表示對他的尊敬愛戴。

當時,東海郡地方上有一位孝婦,年輕守寡又死了兒子,一心一意侍奉婆婆十多年,恭敬又孝順。婆婆心中憐惜勸她改嫁,豈知孝順的兒媳始終不肯。婆婆曾對鄰居說:「我的媳婦侍奉我孝順勤苦,可憐她年輕守寡又沒有兒子,我這個老太婆不想一直拖累著她。」沒多久,婆婆自殺死去。

婆婆出嫁的女兒不明實情,上衙門誣告孝婦殺死婆婆。縣吏逮捕了孝婦,孝婦堅決表白自己沒有殺害婆婆。縣吏不信,找到一些不實的「證據」來治她罪,孝婦百口莫辯而服罪。縣吏做好獄訟文件,定了孝婦死罪,並把結案文書送到官府。于公明察,知道孝婦是冤枉的,據情理為孝婦力爭,他手持案卷,哭訴於太守府門,然而太守還是不聽,于公因此稱疾辭去了官職。

後來孝婦受刑枉死。從她死後,東海郡內大旱三年。新的太守到任,卜問緣故。于公委婉告訴他這件舊案,說孝婦不當死,前太守強行處決,是否本地大旱的原因就在此呢?新太守於是殺牛祭拜了孝婦的墳墓,並在墓前立了碑,表彰她的節義。就在那時,天立時下起大雨,當年東海郡五穀豐收。郡中人由於這件事,更加敬重于公。于公管理獄訟秉持仁德、公正的精神,明察秋毫,未曾冤枉過人,積了很多陰德,他的子孫中出了顯貴之人,一個就是他的兒子于定國。

于定國從少年時代就隨著父親學習法律條規和斷獄,父親去世後,他擔任獄吏、東海郡的決曹。他為人謙恭,善於決斷疑案,公平執法,被當時人稱讚,在漢昭帝時,升任廷尉,《漢書》說「于定國為廷尉,民自以不冤」。因為才能高,他被推舉為侍御史,轉為御史中丞。在漢宣帝之朝,果然升到了顯貴的高位,擔任丞相,封西平安侯(西平侯),「功跡見述於世」。于公的孫子于永官至御史大夫;于家封侯傳世。(出《漢書.雋疏于薛平彭傳》

顯然,命中的富貴都是由修德、積德而來,得道成仙要有更高超的德才能得!

資料來源:

清代袁枚《子不語》、《漢書》、《後漢書》、《東觀漢記》
@*#

-點閱【命運天定.撥開迷霧】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箏娘十七歲時,已為父親掙得幾萬貫家財,可以與鄉中的富戶匹敵,婚嫁事亦提上了日程。老父考慮到那些大家子弟自家攀附不上,對鄉村農家又不願低就,於是就想出了一個特殊的方式來擇婿。就這樣,箏娘父親意外地給她找到了一門「好人家」……。
  • 一個仕途不展的讀書人,棄科考而從商,在發達之後又得到四品官的職銜,然而他衣錦榮歸後,卻不能和妻子團圓,到底是什麼原因?
  • 明朝時期,有師徒地師倆人,踏著山脈去尋訪吉地,一直從陝西追到四川。到了四川某縣,他們果然找到了,可是找到的吉穴在無意間卻又失於旅店主之手。後來,他們三家人竟然都能從這個吉穴分沾福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府,靈異的現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裡。有一增城人,又窮又病,常進羅浮山採藥。有一天,他採藥來到一座山,巧遇兩個修道人現身,他無意中聽到一席話。兩個修道人觀星的預言竟然應驗了。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
  • 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料,如果以眼前的處境來推斷一個人的終生,那可能會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變窮悔婚,而女兒守婚約,終得好結果。
  • 一幫馬賊在大白天搶劫了朝廷的官銀。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馬賊。婦人嗓音清亮,順風向馬賊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為了追回官銀,特地找你們索要。你們趕快把官銀放下,否則就要吃我的彈丸了!」後況如何呢?
  • 兩個年輕人都意外地娶了個「老婆婆」,後來,一個失財逃家,一個迎來嬌妻美眷又得財,結果大不同,其轉機的關鍵為何?是機運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蘇揚州地區的寶應縣,有個捕快叫韓五,經常窮得揭不開鍋,不能供養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響馬,何不試下自己當響馬,也可能搶得幾個錢?買些糧來供母親食。結果差點丟了命,然而,結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晉配的傳奇。蔣生的姐姐說:「現在正有一事為難。弟媳已經準備做阿婆了,但她還是垂著頭髮作女兒的打扮,讓她改變裝束,她不同意。現在我弟弟有幸歸來,事情應該怎樣辦?」這一對夫妻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尋常的故事……這一天花燭高燒,蔣生、秦娘拜堂在前,兒子、媳婦拜堂在後。觀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認為這是一件從來沒有過的盛事。
  • 他把自家、妻舅家的財物揮霍一空,又借來的錢也揮霍殆盡,這時的他遍身長膿瘡,童僕紛紛逃去,只落得與一位乞丐住在破廟中。這樣的他又怎能轉變為河道總督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