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leo烦 - App Store
穿越時光的藝術啟發

托洛尼亞藏品:世紀典藏的古董大理石雕像

文/英文大紀元 翻譯/陳遇
大理石雕像
朱斯蒂尼亞尼的赫斯提亞女神像(Hestia Giustiniani)。(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font print 人氣: 364
【字號】    
   標籤: tags: ,

「托洛尼亞藏品」(The Torlonia Collection)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私人收藏之一。今年10月14日,托洛尼亞藏品精選了九十多件古代大理石雕像,於羅馬卡托雷利別墅(Villa Caffarelli)的卡比托利歐博物館(Capitolini Museums)隆重推出「托洛尼亞大理石雕像:名作藏品」(The Torlonia Marbles: Collecting Masterpieces)展覽。

根據該中心的新聞稿,這場展覽結合了數筆重要的收藏,這些大理石作品是高達六百多件托洛尼亞藏品中的一小部分,該收藏可說是無數收藏的大集合。

大理石雕像
一組修復後的雕像:兩座由灰色莫拉托大理石(morato marble)製的伊西斯女神(Isis)雕像,後面為古代君王和酒醉半羊人(satyr)的半身像。(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在藝術收藏史上,羅馬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私人古典雕像收藏的發源地。「托洛尼亞大理石雕像」的策展人薩爾瓦托·塞蒂斯(Salvatore Settis)和卡洛·加斯帕里(Carlo Gasparri)皆為「義大利猞猁之眼國家科學院」(Academie dei Lincei)的考古學家和藝術史學家,他們在這次展覽中規劃展示了古希臘羅馬雕像的收藏歷史。

大理石雕像
來自武爾奇的女孩(Girl from Vulci)。托洛尼亞藏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這次展覽從1875年創立的托洛尼亞博物館開始,當時亞歷山德羅·托洛尼亞親王(Prince Alessandro Torlonia)為了公開展示他的龐大收藏,在一座舊穀倉創立了該博物館,一直到1940年博物館關閉為止。展覽的這部分重現了原博物館的布置,並且限制每次的參觀人數。

展覽的其它部分則依照時序展示了托洛尼亞藏品的收集過程。像是在19世紀時,托洛尼亞家族開始挖掘他們龐大的遺產。展場上也陳列了一些當時發現的收藏品。

大理石雕像
港口浮雕(Sculptural relief of a port)。托洛尼亞藏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再往前回溯,我們可以看到18世紀羅馬最厲害雕塑修復師:雕刻家巴塞洛繆·卡瓦切皮(Bartolomeo Cavaceppi)的收藏。在卡瓦切皮的這項收藏中包含了15至16世紀收藏家的稀有古代雕像;多數這個時期的藏品至今都已散失了。

此外,托洛尼亞家族還獲得了17世紀文森佐·朱斯蒂尼安尼侯爵(Marquis Vincenzo Giustiniani)的藏品中許多珍貴的大理石像。在他的收藏中,包含了驚豔大眾的朱斯蒂尼亞尼的赫斯提亞女神像(Hestia Giustiniani,譯注:該雕像以前所有人文森佐·朱斯蒂尼亞尼命名)、巴克特里亞的歐西德莫斯王(King Euthydemus of Bactriana),與一系列國王半身像和肖像。

大理石雕像
朱斯蒂尼亞尼的赫斯提亞女神像(Hestia Giustiniani)。根據劍橋大學古典考古學博物館的資料,儘管該雕像稱作赫斯提亞女神,仍可能代表赫拉(Hera)或得墨忒耳女神(Demeter)。(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大理石雕像
巴克特里亞的歐西德莫斯王(King Euthydemus of Bactriana)。托洛尼亞藏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大理石雕像
來自奧特里科利的長者(Old man from Otricoli)。托洛尼亞藏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展覽的壓軸是馬庫斯·奧雷留斯·埃塞德拉(Marcus Aurelius Exedra)廳,該大廳陳列了卡比托利歐博物館的收藏。策展人在此將托洛尼亞的私人藏品和羅馬一些著名的古代雕塑進行連結,包含像是教宗西斯篤四世(Pope Sixtus IV)於1471年捐贈的馬可·奧勒留騎馬像(equestrian statue of Marcus Aurelius)、卡比托利歐的母狼乳嬰(Capitoline she-wolf)以及拉特蘭的銅像(Laterano)。

該展覽為「義大利遺產」、觀光局(Italian Heritage and Tourism Ministry)與托洛尼亞基金會(Fondazione Torlonia)協議合作而成。

「托洛尼亞大理石雕像:名作藏品」展覽至2021年6月29日展出於羅馬卡托雷利別墅的卡比托利歐博物館,之後會在全世界巡迴展出,包含美國華盛頓。更多資訊請參考這裡

大理石雕像
仙女和半羊人雕像,《跳舞邀請》(Invitation to Dance)群像的複製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大理石雕像
埃琳娜·卡格諾尼(Elena Cagnoni)正在修復賽西花瓶(Cesi cup),上面描繪了大力神海格力斯(Hercules)的故事。(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大理石雕像
公羊休息像(Statue of a billy goat at rest)。托洛尼亞藏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大理石雕像
一組修復後的雕像:最左邊為公羊休息像。最右邊為一座女像柱(caryatid):一種女性形象的雕塑,作為類似柱子的支撐結構,承載建築上方的水平柱頂。(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大理石雕像
希臘英雄梅列阿格(Meleager)雕像,他也是阿爾戈英雄(Argonauts,譯注:希臘神話中尋找金羊毛的阿爾戈號船員)之一。托洛尼亞藏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大理石雕像
一組修復後的雕像:前排為一座戰士雕像跪坐在阿佛洛狄忒女神(Aphrodite)像旁,後者為著名的「麥迪奇的維納斯」(Venus de’ Medici)複製品。托洛尼亞藏品。(Lorenzo De Masi/Torlonia Foundation,托洛尼亞基金會)

原文The Torlonia Collection: Stupendously Marvelous Ancient Sculpture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在台灣近代詩書畫藝壇,黃水文一生低調,作無形之畫--詩,畫有形之詩--畫,在詩書畫中自得其樂。他的畫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為郵票之畫發行;他的詩句得到故鄉諸羅山水共鳴,常被桃城(嘉義)後人選來吟唱;他的書法以隱名的姿態留存於嘉義市中山公園尊師亭。綜觀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台灣美術界在1950後期到1970前期爆發傳統國畫與本土膠彩畫路線之爭,黃水文不願捲入爭議, 從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間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漸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間,他開始將水墨融入膠彩畫中。他的書蹟留在嘉義公園尊師亭上依然可見。
  • 台灣近代藝術家黃水文(1914–2010年)詩書畫三絕,但少為人知。他的處世為人自然質樸有如隱士,從不出畫冊,也未收徒,服務於嘉義縣中32年當美術教員,作品極少面世。近日(2025.1)《嘉義市文獻》第26期,刊登黃健次先生歷經幾年精心整理所撰〈黃水文詩書畫補遺〉,填補了台灣近代藝術史的一塊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黃健次先生所撰簡要版在此發表,以饗讀者。
  • 台灣故宮, 故宮, 歲時吉慶, 節令文物精粹特展, 故宮特展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黃曆新年應景的「歲時吉慶—院藏節令文物精粹」特展,「透過精選的院藏歲時文物,一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序變化、節慶習俗,陪您過個知性蛇年。」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畫」或「敘事畫」為主要展件,希望呈現「圖像」能夠超越文字描述、為觀眾提供更豐富訊息的潛力與特性。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選粹新展:「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呈現豐富多元的古地圖世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將於9月26日起推出「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帶領觀眾跨越古今東西的時空向度,感受「大美不言」的經典雋永之美。
  • 炎炎盛夏,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皇帝的移動花園——清代宮廷花卉畫」特展,展期至9月22日,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