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人生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作者:允嘉徽
明 文徵明 老子像 (公有領域)
明代文徵明《 老子像》。 (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2693
【字號】    
   標籤: tags: , , ,

人家說老子是偉大的思想家,又是瑰偉不凡的文學家,深入本質去看,老子是修煉人生的導師,他思想的洞徹之光彰顯了他文章之美。乍看老子的文章,常常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腦際,要深入其中的道理,必須潛之又潛,深之又深,才能撥逆反正見真章。

老子睿智的思想是超凡的,高於凡人肉眼、肉身的層次,揭示天地返本歸真的大道和提昇生命層次的道理,這使得老子著作的《道德經》閃爍著玄之又玄的慧光。

老子的智慧,講的是修行的智慧,修行之道,顯示了人間的反理── 返本歸真之道。經典的《道德經》章句中,常常見到對比、反襯的智慧,灼灼慧光閃爍,耐人尋味。

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經》講的道,是天、地、人的自然之道、本然之道;在老子眼中自然之道才是「常道」。當人誤入欲望和名利情的歧途時,必須返本歸真,才能回到生命的本道,即自然之道。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立足在人間之理,是看到不到「常道」的;那些人們琅琅上口的經術政教之道、追求名利情之道,在老子看來都不是常道。

《道德經》闡述的恆常之道不同於人間之道。它是這個宇宙銀河系之理。從太古天地渾沌初造以來,自然之道構成了宇宙萬事萬物,其內在的定律主宰了天地的運行。此大道自然而無形,瀰漫在宇宙間,對人類來講,超出想像空間太多,所以也不是一般人類的高度能夠理解,能夠明白陳述、描繪出來的。老子是天上來的人間的導師,給人類留下返本歸真的五千言《道德經》。

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怎樣看世間人事物的存在?他說:「名可名,非常名。」世間稱頌樂道的富貴尊榮、高世之名都不是「常名」,是瞬間即逝的東西,不是永恆存在的光輝。熟習世故的紅塵男女,應該無人不認同老子對人生富貴無常的洞徹,放眼紅塵,滿布的是得失的牽掛,浸泡的是成敗的悵恨,糾結的是名利的矛盾;富貴尊榮、高世之名都不可久恃。

自然常在之名在哪裡呢?看看嬰兒的天真,礦石中的璞玉。嬰兒的眼睛看世界不帶後天的觀念,璞玉的光彩不應合世間定義的美麗。它們的存在好像愚頑,卻是昭昭內含光,它們的存在自然而生、自然而在,不受外在觀念、後天框限的左右。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在天地之初的時空,天、地、人是怎樣造就的?那是用人類的名詞無法描摩的「無有」,天地從「無」而來,但又不是真無,從無到有,高深超乎人的知識和想像,無法名狀。說不出的奧妙就像到如今人類都無法回答的這個問題:「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我們只能說天地之道始於無形、無名,只有創世主才知道其由來。

後來,世上有了人類,人類有了對環境的認知能力,開始用具體名詞去描述宇宙中的生命狀態,並給萬物下定義、命名。這樣就「有」了林林總總的世界概念,在「有」與「名」的概念下,搬演出一齣又一齣的人間大戲、小調。然而,有了對「名」的執著下,可能就背離了生命最初的自然狀態、背離了生命的常道。

老子之「道」不僅是道德標準,或是人生道理,更是生命大道。聽他說「道」是否感到非常超凡呢?悟道其中真昧,人生也輕妙了。@*#◇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根據宋代大學者朱熹所著《小學》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
  •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根據宋代大學者朱熹所著《小學》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
  •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根據宋代大學者朱熹所著《小學》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
  •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受到朱熹《小學》啟發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進退灑掃、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好的評價。
  • 世人醉於名、醉於利、醉於聲色車馬,無論朝野一樣的昏昏逐逐,無日不醉,普天之下昏迷不醒。《小窗幽記》的輯者見狀想提供一服清涼散,讓人人解醉!
  • 菜之味,耐人尋味。在種菜時,能厚培菜之根,才能深得菜之味,人生亦是如此!《菜根譚》以菜根喻世,讓人知道培養生命之根本的重要。讀者若能靜心深入其間玩味,才能得其真味。《菜根譚》劃分為四大部:修身、應酬(人際關係)、評議(人生順逆、得失)、「閑適」(生活)。本文續(上)集,收錄「評議」(人生順逆、得失)和「閑適」(生活)的一些金句與讀者分享。
  • 甜菜根, 炒飯, 燴飯, 沙拉, 雞湯, 羅宋湯, 煎餅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感悟人生修養、處世、出世的語錄,流露寬厚處世和出世還真的智慧。其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不同於凡人的識見,耐人尋味,尤其是韜光養晦的洞徹之光。《菜根譚》分為四部:修身、應酬 、評議、閑適。本文收錄一些金句與讀者分享,並在句下加「註」解讀。本文為上篇:修身與應酬的內容。
  • 蓬島仙蹤
    《圍爐夜話》為清人王永彬所講的安身立命的教子語錄,與明人洪應明寫的《菜根譚》、陳繼儒寫的《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在明清兩代發揮不小的影響。請與本文重溫《圍爐夜話》中的好話,對於我們現代人的安身立命依然助益良多。
  • 無極至廣大的天地淵源,流淌億萬年的永生奧義,在世間生命的記憶之先昭現,若隱若現的玄機 映照寰宇的瀚浩,運行天人歷史的神性祕密。
  • 雖然現今「貧窮」常並列出現,「貧」與「窮」也都有缺錢少財之意,不過貧、窮意義並相同。生活清貧無須擔憂,如果走到「窮」的境況,那才真正考驗意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