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人生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斯惡矣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氣: 12764
【字號】    
   標籤: tags: , ,

人家說老子是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處處透玄機。老子思想洞見人間「玄之又玄」之界,啟悟凡世之人;在渾沌迷茫中,他撥逆返正,凸顯自然之道的真采。後人秉性各有界囿,領略各異。此文僅僅交流一愚之體會。

老子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這句話才23個字,顯現多面向、多層次的光彩,彰顯自然之道。千古以來的後人也曾對此說過千言萬語,恐怕都沒說盡其中竅門,都無法洞徹自然之道的玄奧。

《說文》說「美與善同意」,從表面字義試著理解「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得了一個層次的道理:

當天下人從自然萬物中凸顯出「美(好)」來,
那這區別觀念產生後將引來壞果;

當天下人從自然狀態中彰顯出「善(好)」來,
那這認知執著形成後將造出惡果。

個人體會

甲、對立性破壞自然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這句話講出了一個「相對性」,從而衍生成「對立性」。美與不美、好與不好的相對標準是人認知下的產物。人產出了這把衡量的尺,反而人為地扭曲了萬物自然生存狀態,破壞了自然的規律。

例如,人們都說和田玉美、紫砂壺好,結果人人追捧就刺激了大量採伐,終而嚴重濫採導致和田玉和紫砂泥礦脈面臨枯竭,有人就製造假貨來騙人。又如,人間以魚翅為美味,為了吃魚翅,人類現在每年捕殺上億條鯊魚!近年鯊魚急速減少,傷害海洋生物鏈,部分鯊魚已經瀕危,假魚翅更是常見。人間認定的標準,讓「天下皆知美,天下皆知善」,反而違反了自然,製造了惡果。

再則,好壞的「相對性」衍生成對立性,可能嚴重破壞天地生命自然並存的平衡與融洽。例如,在一個群體中有某人的好被表揚了,可能會引起他人心裡的不平衡,甚或是忌妒心,帶來彼此的傷害。若有居心不良之輩,蓄意製造階級標籤,分別差異,就可以挑起敵對衝突,例如,給人貼上所謂的「紅五類」、「黑五類」的標籤,挑動鬥爭的行為,就是這一類的,製造了階級對立,威脅自由生存的人權,扭曲了人與人自然諧和的關係,毀壞了社會和平與共生共存的基礎。

由此見到的是:相對的觀念、好壞的區別形成了矛盾與牴觸衝突的根源。萬物自然而生,相生相成;人類自以為是的好壞之見,反倒是成了自然之道的干擾者、破壞者。

乙、人間「美名」與「善譽」可能傷身

漢代《老子河上公章句》把老子這句話,列入「養身」的境界,也給人指歸養身一道。從其中給人什麼「養身」的警惕呢?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點出天下人皆愛「美」時,就會引來逐美之心;天下人皆珍「善」譽,就讓人起了功名之心、顯示之心。在競爭稀有好東西、競爭第一名的令譽時,就勾起了你得我失的利益矛盾。這矛盾在人心裡激起動盪不安的漣漪;在人際間衝激對立的矛盾。結果,惹起紛擾和爭端撕裂諧和融洽,招來醜事惡事傷害己身,反而不利「養身」,結果當然是不美也不善了。

而在社會上對「美好的東西」索求的人越多,對立、競爭就越激烈。各種競爭手段紛紛出籠,各種自私自利的勾當充塞耳目,就會讓人心受污染,越來越往下墮落,世道也越來越往下沉淪了,而個人要逆流而上就更加困難。

人世間定義的美好常常讓人有失落感,就如三國演義的開卷詞中的澈見: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詩人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同層次的生命自然存在著不同的視野。人間高度的視界極為有限,看不見造物主的全盤安排,看不透自然之道的玄妙,凡人也無法超前窺得未來的前景發展。那些自以為是的好,在不同的時空來看不一定是真好,反之亦然,例如「塞翁失馬」卻因禍得福就是一例呀。

世間萬事萬物有相類成對的,有相異相反的,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樣貌。然而,在自然成對或相反中,也具有自然相成的作用。萬物所生、所成,都有天道自然之力的安排,和其安排的作用,遠遠超乎凡間人之見啊!◇

@*#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根據宋代大學者朱熹所著《小學》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
  •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根據宋代大學者朱熹所著《小學》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
  •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根據宋代大學者朱熹所著《小學》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
  •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受到朱熹《小學》啟發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進退灑掃、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好的評價。
  • 世人醉於名、醉於利、醉於聲色車馬,無論朝野一樣的昏昏逐逐,無日不醉,普天之下昏迷不醒。《小窗幽記》的輯者見狀想提供一服清涼散,讓人人解醉!
  • 菜之味,耐人尋味。在種菜時,能厚培菜之根,才能深得菜之味,人生亦是如此!《菜根譚》以菜根喻世,讓人知道培養生命之根本的重要。讀者若能靜心深入其間玩味,才能得其真味。《菜根譚》劃分為四大部:修身、應酬(人際關係)、評議(人生順逆、得失)、「閑適」(生活)。本文續(上)集,收錄「評議」(人生順逆、得失)和「閑適」(生活)的一些金句與讀者分享。
  • 甜菜根, 炒飯, 燴飯, 沙拉, 雞湯, 羅宋湯, 煎餅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感悟人生修養、處世、出世的語錄,流露寬厚處世和出世還真的智慧。其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不同於凡人的識見,耐人尋味,尤其是韜光養晦的洞徹之光。《菜根譚》分為四部:修身、應酬 、評議、閑適。本文收錄一些金句與讀者分享,並在句下加「註」解讀。本文為上篇:修身與應酬的內容。
  • 蓬島仙蹤
    《圍爐夜話》為清人王永彬所講的安身立命的教子語錄,與明人洪應明寫的《菜根譚》、陳繼儒寫的《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在明清兩代發揮不小的影響。請與本文重溫《圍爐夜話》中的好話,對於我們現代人的安身立命依然助益良多。
  • 無極至廣大的天地淵源,流淌億萬年的永生奧義,在世間生命的記憶之先昭現,若隱若現的玄機 映照寰宇的瀚浩,運行天人歷史的神性祕密。
  • 雖然現今「貧窮」常並列出現,「貧」與「窮」也都有缺錢少財之意,不過貧、窮意義並相同。生活清貧無須擔憂,如果走到「窮」的境況,那才真正考驗意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