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雨後村墟(彩墨)

作者:徐明義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雨後村墟(彩墨)(局部)。(圖片來源:徐明義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6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雨後村墟

在桃園縣大溪、龍潭甚或是新竹縣的關西、竹東一帶,因為臨近中央山脈,且都是丘陵地,地形多變,美景處處。往往此時看是一景,繞個彎卻又是另一處截然不同的景色,令人目不暇給。

現在,颱風過後,溢滿的溪水尚未退去,溪岸兩旁的草叢經過大雨洗禮,嬌滴青翠,彷彿擰得出水來。遠處的村墟,淹沒在一片綠色的樹海裡——喔,好美哦。

徐明義畫集8—雨後村墟(彩墨)70×70。(圖片來源:徐明義提供)

Village after rain  ink and color painting

In Taoyuan county, Tas hee, Long tan or even Kansai of Shin-chu county and East Shin-chu, due to close to the Central Mountain Range, and are hilly area with a variety of terrain, beautiful scenes are everywhere.  Different scenes and views are seen in different moment, angles and places, you can’t take them all at a glance.

Now, typhoon passed, the spill over creek has not receded, and the bushes by the creek’s bank sides is baptized with heavy rain, fresh and green, it seems water can be squeezed out. The village in the far distance, submerged in green trees – wow, it is so beautiful. @

責任編輯:昌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張圖,我們把柚子「主體」擺在中左方;右邊再安置一個「賓體」,以取得畫面的平衡。在中間「橋段」部位,再飛來兩隻小鸚鵡,做為過渡,就像音樂裡的「過門」。
  • 朋友的太太在翻閱過咱們的畫冊之後,感喟地說:「我覺得畫畫好難哦。」
  • 喜愛美術的徐明義,師範學校畢業服務期滿後,在報考大學時,因擔心學美術無法過活而填中文系,畢業後教了一輩子國文。爾後,進修考取文大藝術研究所甲組碩士,因緣際會,在退休前轉為美術老師。如今,出版個人畫集7冊、散文集1冊;徐明義善彩墨畫,用色濃烈瑰麗,允為個人特殊之畫風,擅長山水、花鳥;偶亦展布流沙畫,以黑沙流淌於紙上而成,為極特殊之畫風畫法。
  • 一群勤勉的家庭主婦和少數上班族,利用空餘閒暇時抽空畫畫,浸潤在彩墨的唯美境界中,樂此不疲,經過多年的辛勤耕耘,8月20日到9月10日將在桃園圖書館平鎮分館 1樓文化館的「徐明義師生聯展」中,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公諸於世,期盼得到各界人士的肯定與讚許。
  • 晚上,一彎上弦月出來了,烏雲在月亮四周湧動,月兒時而露臉,時而被遮掩,天空頗不寧靜。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在台灣近代詩書畫藝壇,黃水文一生低調,作無形之畫--詩,畫有形之詩--畫,在詩書畫中自得其樂。他的畫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為郵票之畫發行;他的詩句得到故鄉諸羅山水共鳴,常被桃城(嘉義)後人選來吟唱;他的書法以隱名的姿態留存於嘉義市中山公園尊師亭。綜觀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台灣美術界在1950後期到1970前期爆發傳統國畫與本土膠彩畫路線之爭,黃水文不願捲入爭議, 從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間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漸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間,他開始將水墨融入膠彩畫中。他的書蹟留在嘉義公園尊師亭上依然可見。
  • 台灣近代藝術家黃水文(1914–2010年)詩書畫三絕,但少為人知。他的處世為人自然質樸有如隱士,從不出畫冊,也未收徒,服務於嘉義縣中32年當美術教員,作品極少面世。近日(2025.1)《嘉義市文獻》第26期,刊登黃健次先生歷經幾年精心整理所撰〈黃水文詩書畫補遺〉,填補了台灣近代藝術史的一塊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黃健次先生所撰簡要版在此發表,以饗讀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