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發財,她因哭泣而被攆走,後來丈夫伏法,她返家侍奉公婆。
陶邑位於今山東菏澤市的定陶縣,春秋戰國時期,這裡曾是有名的經商之地,堯、舜治理過此地,范蠡也曾遷居陶地經商。
荅子在這個地區做大夫,他治理陶地三年,名聲不太好,家財卻多了好幾倍,他妻子多次規勸他為官應清廉,荅子也聽不進去。
五年後,荅子返鄉省親時,隨行的車輛有上百輛,都裝滿財物,一路浩蕩風光。鄉里宗族親戚都紛紛殺牛來慶賀,備感榮耀。

唯獨荅子的妻子抱著幼子哭泣不止。她婆婆生氣地責備媳婦道:「夫君帶回家那麼多錢財,你不但不高興,還不停地哭,你可真是晦氣!哭什麼?!」
荅子的妻子說:「夫子才能淺薄,官卻做得很大,這是會招致禍患的;任上他沒有功績,家裡卻暴富,這就在積累禍殃啊。從前楚國令尹子文治理國家,體恤百姓,家無積蓄,楚國卻日漸富強,因此他受到國君敬重,得到百姓愛戴,他的福澤庇佑子孫,美名垂範千古。
「我聽說南山有黑豹,逢霧雨天氣,七天不下山覓食,因它不願弄髒自己的皮毛,它潔身自好,想保持皮毛的光澤,不因貪婪美味獵物,招致災禍。
「只有那些狗啊、豬啊,見什麽吃什麼,什麼都吃,一旦把自己養肥了,也就該挨刀被宰了。如今荅子治理陶地,不被君主看重、不被百姓愛戴,已顯敗亡之兆。荅子只顧尋機積聚私財,不考慮後果,將來咱家必會大禍臨頭,我非常擔憂,作為妻子,我只不過希望自己和幼兒能擺脫災禍而已。」
婆婆大怒,把她攆走了。

果然不到一年,荅子就因為貪污罪而被誅殺,其母因年邁得以倖免。荅子的妻子聽說後,就帶著兒子返回夫家,奉養婆婆以終天年。
荅子的妻子認為其夫謀私利而背德,「無功而家昌,是謂積殃」,她為義而離夫,不以夫妻情份罔法,但夫家罹禍,她又回來孝養年邁的公婆,克盡孝義婦道,堪稱賢妻良媳。@*#
參考資料:
《列女傳‧賢明傳》卷二
責任編輯:李婧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