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平台推荐官网-博彩平台推荐开户-博彩平台推荐注册
璀璨中華文化

話新年飲屠蘇風俗 金甌永固杯賀「金」年

作者:鄭行之

清 乾隆首鑄「金甌永固杯」。(台北 故宮博物院提供/大紀元合成)

font print 人氣: 573
【字號】    
   標籤: tags: , , ,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宋  王安石《元日》

王安石這首詩把他那個年代的新年樣貎給形象化了:爆竹爆燃聲中,舊的一年已逝;春風送來暖意,屠蘇也回春了;千家萬戶趁天色微明之際,紛紛取下舊桃符換上了新桃符。新一年的新樂章就此開啟!這形象生動的詩中有一句:「春風送暖入屠蘇」。到底什麼是「屠蘇」?

「屠蘇」意義多重

有一說,屠蘇是一種草,屬於藥草類。北周王褒《日出東南隅行》詩句:「飛甍(音同「蒙」,屋脊)雕翡翠,繡桷(音同「決」,方形的屋椽)畫屠蘇。」說出屋椽畫了「屠蘇」這種植物。

又一說,屠蘇是草庵、平屋。《太平廣記》居處部有「屠蘇」一詞,說「屋平」叫屠蘇,「庵」也叫屠蘇。百姓家的平屋、茅庵,公家廳舍的平屋部分也稱屠蘇,天子殿宇中的平屋一般加上錦字,稱「錦屠蘇」。王安石詩中的屠蘇應可作為平屋,寓意為百姓家的解讀,春風帶來的暖意讓千家萬戶都暖和了。

常見的說法,屠蘇是藥酒。相傳最早配出屠蘇酒配方的是漢末名醫華佗,孫思邈對此方也極為推崇。而最早記載屠蘇酒的,是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可以看到追錄。歷代其他的醫書亦有類似記載。

屠蘇酒藥方使用的中藥材。(鍾元/大紀元)

大年初一第一飲

經過這些名醫的配製、推薦,又有名士的感性賦詩,久而久之,流傳漸廣,喝屠蘇酒成為一種風俗風尚。[1]在每年的大年初一早晨,闔家團聚,讓全家人自幼至長依序面朝東方飲用屠蘇酒,目的是驅邪和辟瘟疫。飲屠蘇酒還有另一層的解讀:除了為幼者賀歲──長大一歲了,更有為長者延壽之意。因此,上自皇帝,下至販夫走卒,人人樂用,舉國皆然,成了一種流傳久遠的民間習俗。

醫書傳大年初一飲用屠蘇酒,而且要連飲三天,「一人飲一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若能歲歲飲,可代代無病」。在古代,過年飲屠蘇酒是傳統文化中很有特色的一環。風俗中,也有人在除夕就飲屠蘇酒。宋朝大文豪蘇東坡的兄弟蘇轍就是,他的詩作《除日》就自述道:「年年最後飲屠酥,不覺年來七十餘。」從詩人詩中可以推想飲屠蘇酒保健這種風俗的盛行。

乾隆皇帝與金甌永固杯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時,命內府造辦處打造「金甌永固杯」,結合清朝的新年「明窗開筆」儀式,金甌開年飲屠蘇,在新年降臨時營造「國祚永固」、「疆土永固」的新氣象,開啟「國泰民安」的願景。

乾隆皇帝前後共打造了4個金甌永固杯,最後一個是乾隆六十二年(即嘉慶二年)鑄造的。形制雷同,都是三足鼎立的青銅鼎造型,以兩隻夔龍作耳,三隻象首為足。杯身用翠鳥背部亮麗的土耳其藍的羽毛「點翠」,在翠色基底上,做出了類似浮雕的金色花葉紋,並且鑲嵌紅、藍各色寶石及白色珍珠等,加上純黃金打造(3只純金,1只銅鎏金),整個杯子閃爍著富麗非凡的氣息,貴氣逼人。

我們就來欣賞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首鑄的「金甌永固杯」的工藝之美。

「金甌永固杯」杯口外鑄了一圈回紋,在回紋圍繞中鑄有「金甌永固」,相對一面鑄著「乾隆年製」,兩者皆為篆體字。篆字筆意造型與回紋都有曲折、回轉的意趣,因而顯得氣韻融融,銜接得體。

金甌永固杯局部放大。(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再看作為主體的杯身,以花葉、纏枝花紋做為主旋律來布局。花朵是圖案式正面花形,有大、中、小三式,伴以圖案造型的葉片作映襯,最後以纏繞迴旋的細枝作串連,把杯體連結成一個金碧輝煌的珍寶。杯體上的這些花葉雖然是圖案化了的形象,但因鑄造者特意形塑出浮雕的感覺,所以它們仍然被賦予很強的動態感,生動立體。

仔細看,幾乎所有花心均鑲嵌珠寶,紅藍珠寶以對稱方式安置,再適時加上泛著乳白光暈的白珍珠,協同其他各色珠寶,在一片耀眼的黃金之海中,展現優雅的氣韻。

所用的珠寶包括金綠寶石、貓眼、石英貓眼、紅瑪瑙、綠松石、青金石、尖晶石、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等。這些珠寶鑲嵌得當,與杯體契合,營造並提升金杯無與倫比的高貴價值。

杯口那圈清晰理性的回紋和篆字,正好和杯面繁麗的花葉相映襯,起到了一種平衡的作用,使整只杯子看來堂皇富麗,進一步象徵大清疆土政權永固之含意。

金甌永固杯以兩隻夔龍作為杯耳,夔龍細瘦的身軀、彎曲翻卷的肢體,似踊似舞。那張得大大的口,仿彿正從腹腔發聲,謳歌、吟詠,與這只珍稀的金杯相共鳴。兩隻夔龍頭頂都鑲了珍珠,在杯的最高處形成光明的亮點。

清 乾隆二年首鑄的「金甌永固杯」。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因為這個金甌永固杯是首鑄的第一個,經過長期的愛用,再走過滄桑歲月,少數寶石脫落了。即使如此,仍掩不住曾經有過的燦爛,細數不完曾經走過的繁華歲月。

最下方是以三隻象頭構成的杯足。三隻象頭垂鼻俯耳,忠心耿耿地。三個象首的頭頂也嵌有寶石,遙映夔龍頂的珍珠,上下映襯,十足的「珠光寶氣」!象鼻在接近座底時,分別以不同的造型觸地,且形成三足穩穩定立的狀態,象徵著皇上衷心期盼的「國祚永固」、「疆土永固」和「國泰民安」的氣象。

乾隆皇帝龍顏大悅特御封了造辦處鑄杯大師為「九品工匠」,表彰其技藝之卓越。「九品工匠」自此成為頂級工藝大師的代名詞;「金甌永固杯」也是頂級工藝的極致亮點之一,留給後人說風華、說歷史。

金甌永固杯 伴新年明窗開筆

潔淨無瑕的「玉燭長調燭臺」。(公有領域)

大年初一,清宮的「明窗開筆」儀式,是對應年前臘月二十三日的封筆、封璽儀式而來的,在大年初一子時,在東暖閣的明窗設案開筆,為新年祈祥祝福。乾隆皇帝繼承這個開筆儀式,並且啟用了金甌永固杯,在杯裡斟滿屠蘇酒,且點燃潔淨無瑕的白玉「玉燭長調燭臺」上的蠟燭,手執刻有「萬年青管」、「萬年枝」的專用御筆,寫下對新一年的期望與祝禱。

清 乾隆 金甌永固杯與玉燭長調燭臺。(鍾元/大紀元)

金甌永固杯的工藝登峰造極,璀燦奪目,既有皇家尊貴之風華,又滿盛太平祥瑞的祝禱。然而,在乾隆皇帝心中從來沒有忘記,以金甌永固杯開年,祈禱「國祚永固」、「疆土永固」、「國泰民安」,必須以「敬天」為指針,作為惕厲勤政的指引。

在乾隆皇帝多年的「元旦試筆」詩中,一再呈現了這樣的惕厲之心:「幸逢累洽(*太平)重熙世(*君主累世聖明),益勵敬天勤政情」、「法祖敬天心不息,愛民勤政念方長」、「日勵自心強不息,敬天勤政又從頭」。金甌永固杯的璀璨光華,真實展現的是乾隆皇帝「法祖敬天遵聖訓,持盈保泰鞏皇圖」的誠敬心意。從歷史的教訓中,世人也看到,悖離了天道的專制暴虐政權,甚至膽敢「鬥天」為所欲為的邪政,即使斂聚的寶物再豐碩,也與福祐無緣,終將受到天譴的!

註[1]: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次第從小起。」

@*

-點閱【 璀璨中華文化 】的亮點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 「六代樂舞」之首,就是黃帝的《雲門大卷》。據《史記》等典籍記載,黃帝以「雲」命名百官,軍隊也稱為「雲師」。 雲門即是天門,世上人都來自天上,《雲門大卷》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