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最近,記者參觀了鐘山石窟,既為它精美絕倫的雕塑而讚歎,又為它遭受的種種破壞而惋惜。
鐘山石窟位於陝西省子長縣境內。因地處荒郊、遠離城市,平時很少有人光顧。對於外界來說,瞭解它真正價值的人則很少。
鐘山石窟本是石宮寺的一部分。它周圍雖然群山連綿,但幾乎都是土山,只有鐘山是石山。古人就依山勢開鑿石窟。鐘山石窟因山似一座倒置的大鐘而得名。鐘山石窟共發現5個洞窟,為防止損毀,前人封堵了其中的4個,只留下中間最大的一個。就是這一個洞窟,被國務院確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前石牌坊上的一副對聯訴說了它的來歷和不凡:「自漢自唐千載相傳勝境,為神為佛萬年永固皇圖。」
據介紹,石窟開鑿於1067年,前後鑿刻了90多年。鼎盛時期,寺內有500餘名僧人。然而,從有些石柱上尚未完成的小佛像來看,整座石窟還不能算最後完工。至於因何故停工,現在已不得而知。登上高高的台階走進石窟,只見石窟雖然不算很大,卻密密麻麻雕滿了佛像。不僅中間雕有形體較大的佛像,8根1米見方的石柱四周刻著一排排小佛像,而且洞窟四壁也密佈佛像。據工作人員統計,目前保留下來的約有7000余個,估計原來當在萬個以上。位於石柱之間的9尊較大的佛像,尊尊體態豐滿,面容和善,雍容大度。就是那些形體較小的雕像也都形神各異,生動逼真,無不顯示著高超的雕刻技術。而那幾尊幾米高的佛像,保存相當完整。其中一尊端坐於蓮花上,形象與記者以往所見到的佛像迥然不同。這尊佛像是瓜子臉、紅臉膛、面部豐滿、坦胸露腹,雙目半閉,就連髮式也與其他佛像不同,他沒有佛像的螺髻,只是將長髮分層盤起,讓人感到十分親切。
洞窟內佛像遭受的各種破壞隨處可見:有的肢體殘缺,有的面部受損,有的身首異處,特別是四面牆壁上雕刻的小佛像風化相當嚴重,有不少已經無法看清原貌了。其中左側的石壁由於極度風化,不僅佛像蕩然無存,而且石壁已薄如紙板,竟有一個碗口大小的洞與旁邊的洞窟相通。這薄薄的石壁隨時都可能大片塌落,搶救保護已經迫在眉睫。
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由於缺少經費,鐘山石窟的保護一直是個難題。自然的破壞仍有不斷加劇的趨勢。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鐘山石窟以如此面貌保存至今,實屬不易。它那精湛的雕刻藝術和特色鮮明的佛教造像,實屬罕見,具有相當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我們有責任盡全力保護好它。
(來自:光明日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