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美国彩票种类

古箏

文/粱華鈺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箏的沿革:

談到箏,首先要談到一個古代的樂器〝瑟〞。世本上說:「瑟庖犧所作,先是五十弦,皇帝使素女鼓之,其聲太悲,故破為二十五弦。」

考庖犧就是伏犧,是公元三千年以上的人,計算古瑟的歷史也有五千年了。據說這二十五弦瑟傳到秦朝,秦有婉無義者,以一瑟傳二女,二女爭彈,因而引破,終為二器,命名曰箏。

玉篇上說:「箏似瑟,十三弦。」又一說法,說箏是秦蒙恬所作,見隋書樂志說:「箏十三弦,所謂秦聲,蒙恬所作者也‧」又按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說:「古箏五弦,施於竹如筑,秦蒙恬改為十二弦,變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後加為十三弦。」
然而晉傅玄箏賦序:「世以為箏是蒙恬所造,今觀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絃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存,鼓之則五音發,斯乃仁智之器,豈蒙恬亡國之臣能之哉!」

但無論如何箏是秦朝才開始有的,所以又叫「秦箏」。

又有因為其發音哀怨,也稱「哀箏」‧前面所談是十三弦古箏,所用的弦都是絲絃‧後又有十六弦鋼絃箏,體形較小,其絃線是鋼絲,音色與十三絃不同。兩者一直流傳到現在。箏的再改製就有十八絃與二
十一絃、二十五絃以至四十四絃箏出現;後者音域廣,變化多,普遍受到一般彈箏者的喜愛。轉調箏是近年來的新突破,它是在鋼絃箏的基礎上,增設了用於轉調的變音器機械裝置,裝於箏頭部,利用改變弦的張力,使琴馬按需要升高或降低,來使音位發生變化而達到轉調目的。

箏的構造

古箏與古琴基本類似,有以下各部分構成:

<箏面板>表面成拱形的烘乾之梧桐木製成‧

<箏底板>其位箏身下面,是塊薄木版;板上開有兩個或三個出音孔,用來出音和便於裝弦。箏身內有三道橫樑和底板嚴密的膠合在一起,支撐底板和防止出音孔裂開。

<岳山和弦孔>在箏首上面突起的木條是為岳山,它是箏弦發音的起點。緊位岳山的旁邊,嵌有牛骨(或金屬)片一條,上面開有與箏弦數量相等的小孔,較弦孔,專位穿過箏弦而設。

<琴馬>又叫雁柱或弦柱,為人字形的木質體,琴馬中部有一小孔,弦穿過小孔以琴馬支柱於箏面上,防箏弦散落,其在面板上的位置,錯落如雁行,以取不同的音高。

<箏弦>使用絲弦或鋼絲弦。弦數十三弦、十六弦、二十一弦(裸弦十二條和纏弦九條),或尼龍鋼絲弦。

<軫子>即弦柱用以繫弦,以鑰或剪旋可以變化弦的張力以調整音高。

彈箏的要求、姿勢、彈法

學習樂器的演奏,首重姿勢的正確,若姿勢不良,則必事半功倍,且讓聽者有不良的印象。彈箏均須端正大方,態度自然,前胸正中大約對正第十二個雁柱附近。右手以食指、中指、拇指三指彈弦,彈時手指盡量垂直該弦,且以甲肉相接處觸弦,中指隨時與大指保持八度之半握拳之姿勢輕懸於弦之上方,觸弦之位置以距岳山左右五公分處為宜,於彈奏時可得到剛柔較適中的音色。左手食、中、無名三指微微彎曲成拱橋形後放鬆,以指輕置於雁柱左方十至十五公分處(視弦鬆緊狀況而定),依樂曲之表情需要做吟、柔、按、放等不同的動作。

※右手彈奏,必須注意下列四點:
1. 觸弦時要與弦成九十度方向撥弦。
2. 觸弦時間越短越好。
3. 觸弦面積越小聲音越清。
4. 撥弦之力度要十分均勻,切忌瞬間加力去撞擊弦。

※左手按弦,必須注意下列三點:
1. 按弦動作開始的時間。
2. 所做動作之力度及狀況。
3. 動作何時完成,恢復原狀。

資料來源:中國音樂鑑賞專輯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幸福的家庭 (9/27/2002)    
  • 祝福 (9/27/2002)    
  • 劉曉波:利益操控的後極權時代 (9/25/2002)    
  • 出塵(三十四) (9/21/2002)    
  • 希望 (9/20/2002)    
  • 管仲與鮑叔牙 (9/17/2002)    
  • 千手觀音 無聲的美麗 (9/16/2002)    
  • 心靈之窗:心中的風箏 (9/15/2002)    
  • 修煉之路:一位前基督教牧師的修煉體會(譯文) (9/13/2002)    
  • 草地上的罐頭 (9/13/2002)    
  • 華盛頓──謙卑地使用權力 (9/11/2002)    
  • 探尋輪迴轉世的科學證據──介紹Wambach博士的研究(下) (9/8/2002)    
  • “逃脫大師”年底在中國進行“超越死亡之旅” (8/20/2002)    
  • 与病無緣未必長壽 (8/17/2002)    
  • 張偉國:過程比結果更有意義 (8/14/2002)    
  • 南丁格爾逝世 (8/13/2002)    
  • 科學家:意識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微觀物質 (8/12/2002)    
  • 東羅馬金幣 (8/10/2002)    
  • 唐代文物大展 — 鎏金天王銅像 (8/9/2002)    
  • 在即將淹沒的三峽地區﹐有著極為豐富的埋藏 (7/31/2002)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音樂】春王正月——淨泉音樂原創
    • 從自然界到文化領域,我們的世界是如此包羅萬象;然而,有些共同的元素在其中穿針引線,其中之一就是弦樂器,它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文化中。有些弦樂器聽起來相當古雅,有些則令人心神嚮往,而有些則似乎能傳達所有的情感。
    • 音樂:感恩創世主 ——淨泉音樂原創
    • 再見了,2024, 你如一卷詩篇, 未及合攏,卻已成章; 你是落在掌心的雪花, 輕輕一握,便成記憶的水痕。
    • 聖誕變奏曲 Christmas Variations 音樂 Music:Artemis 大提琴 Cello:Rose 小提琴 Violin:Mimi 吉他 Guitar:Monica 音樂後製 DAW :Artemi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