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成語數來寶】

得道高人作「五里霧」 不墜五里霧中!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氣: 1513
【字號】    
   標籤: tags: , , ,

人們以「如墜五里霧中」比喻人模模糊糊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不知所從的樣子。這個成語源自於東漢的一位德性、學問、道術高深的名士張楷。後漢書記載張楷「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

「能作五里霧」形容、反映了張楷的道行。張楷生於東漢末年,字公超,父親張霸。張楷很有學問,通古文《尚書》、《嚴氏春秋》,跟從的生徒很多,還有許許多多崇慕的賓客、親族、研究學者都上門來請益,其中有不少博學的大儒。每天來自各方請教他的人很多,他家門庭若市,附近街巷車馬塞道,門徒止都止不住。

一些貴戚、當官的便在他家附近的巷子裡開辦起旅舍來,賺取往來他家的過客的錢。張楷很憎恨這種投機行為,就搬家避開。張楷家中清貧,他乘著驢車到縣城賣藥,他並不想賺錢,只要得了足夠維生的錢就返家。

州司隸推舉張楷為茂才(秀才),授予張楷長陵令的官職,張楷辭不到任,就隱居到弘農山中。崇慕他的人又跟著追隨到那邊去求學、求道,以致張楷隱居的山野變成了人氣旺盛的市區,後來這地方就稱為「公超市」(在今華陰山南)。五府連連徵召張楷從政任官,薦舉他為賢良方正,他都不就。漢安元年(公元142年),順帝聽聞張楷的品行操守高標、拔俗,特地下詔給河南尹以厚禮再徵召張楷。張楷又以病的緣故推辭不至。

張楷不從政、不當官,他的喜好是修道。他有作「五里霧」的本事,能施道術起霧,讓廣達五里的範圍內瀰漫煙霧。當時有個關西人裴優,能作三里霧,他自知不如,想跟張楷「學霧」,張楷避而不見。

可能張楷知道裴優品性不好吧。漢桓帝即位後,裴優施術「行霧」作賊,事被發覺。裴優被訊問時,說是向張楷學的道術,張楷因此遭監禁。他在監獄中二年持續念誦經籍,作尚書注。後來,官府找不到他和裴優「行霧」犯罪有關連的證據,讓他返家。漢桓帝建和三年下詔安車禮聘張楷,張楷還是以病重推脫了。

張楷一生都不把名利看在眼裡,不僅不追求,還屢屢拒絕。他一定知道,名利都不是能使人安身立命的東西,都是人間迷惑人的假相吧,所以他避之唯恐不及。張楷的志向就是修道,他能作「五里霧」,而他自己是最能看清迷霧的有道之士!@*#

參考資料:

《後漢書‧鄭范陳賈張列傳》
《八家後漢書輯注》
@*#

-點閱【成語數來寶】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荀子勸學說: 「駑馬十駕」勉勵人勤能補拙,天天勤奮不捨,也能達到目標。像歐陽修這樣的良馬,曾經留下功在不捨,一日千里的奇功。
  • 「一塵不染」原來是佛家語,指不染凡間「六塵」,那麼「六塵」是哪些凡俗之物呢?
  • 「一絲不掛」一般說是赤身裸露,就是一絲一縷的衣飾都沒掛在身上。回顧「一絲不掛」本意不在此,它是從佛家來的成語,說的是人間道的修行。
  • 今天就是立秋,古人說「一葉知秋」,您可知要看什麼樹的葉子?古人的生活中,立秋怎樣玩秋葉?「一葉知秋」的源頭自出自何處?有什麼深度義涵呢?
  • 「十全」不是泛美之詞,而是實實在在的工作績效的表示,醫生最好的一級,叫做「十全」……這成了「十全十美」成語的典故來源。「十全十美」後來被用來比喻圓滿、美好毫無缺陷的境界。
  • 「嬋娟」代指什麼對象呢?嬋娟成了月亮的化身,是始自東坡的中秋詞嗎?「千里共嬋娟」的詩情其來有自?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天象奇觀常常引起觀星族的興趣,也引得關心天象與世運吉凶者的關注,「七星連珠」就是其中一種!你可知「七星連珠」、「五星連珠」從遙遠的時代以來,就是極受古代中國重視的天文現象,古來有句成語叫「珠聯璧合」,就是指這個天文現象。「七星連珠」是什麼意思呢?中國史上第一次七星連珠發生於何時?「七星連珠」是吉兆還是惡兆呢?
  • 俗話以「呆若木雞」來形容人愚笨或受驚嚇發愣的樣子。其實古代「呆若木雞」意指人怎樣的心理精神狀態呢?在歷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雞戰勝強敵,我們來看看。
  • 元宵節是個天上人間交會的美好日子。一說到元宵夜,誰能不想起賞花燈呢,宋朝詩人一翦梅盧炳說「燈火樓台萬斛蓮」,元宵花燈照亮天人之間,一夕如晝,更少不了「燈謎」共歡伴,還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圓」讓元宵的記憶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這些元宵節俗的來源嗎?嘉節當前,讓我們一起來猜一猜、追一追元宵節俗的時空背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