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數篇】一門五相 老師不第反靠學生賞官

作者:泰源
font print 人氣: 1251
【字號】    
   標籤: tags: ,

北宋宰相呂蒙正(946年~1011年), 洛陽人,宋太宗即位後所點的第一個狀元,他歷經太宗、真宗兩朝,曾三度入相,是宋朝知名大臣,人生的經歷也非常傳奇。

呂蒙正傳奇人生

在當宰相之前,呂蒙正曾經和母親住在寒窯九年,遍嘗人間冷暖。他一生命運大落、大起,歷盡破窯之苦而不以為苦,受到父親苛待卻以盡孝寬容來轉化惡緣;雖然出身貧微,對皇上硬頸直諫,忠貞社稷心懷蒼生,而不畏懼失去私人的功名、利益。他是宋代任事最有作為的狀元之一。

早年由於生母與父親不和,他們母子被父親逐出家門。母親帶他寄居在龍門山利涉禪寺。寺中方丈可憐他們母子,而且相信呂蒙正決非久居人下之人,所以對他們母子非常關照,特地為他們鑿了一個安身的石洞。然而,儘管方丈不時接濟他們母子,他們的生活依然十分貧困,九年中受盡了世人的冷遇。

他的婚姻也是奇緣一樁。妻子劉蘭英原是吏部尚書劉某鍾愛的閨女,當年拋彩球選婿。品貌端莊的呂蒙正得到劉蘭英青睞,得到拋來的彩球,但是卻受到丈人的嫌棄。妻子則拋棄富貴榮華,跟他到破窯成親。

有一年,端午節到了,一般人家無不殺雞宰鴨、包粽子、採艾草菖蒲,準備歡度佳節,而呂蒙正仍然艱難度日,無力準備應景物品過節。他在寒窯的牆上題詩一首,和妻子打打趣︰

富家之女嫁貧夫,明日端午樣樣無。莫把節日空過了,舀瓢清水煮碗粥。

劉蘭英正出外賒一點米,回到窯中發現了窯壁上的詩句,便風趣地隨口和了一首,正是他們淡泊順應困境、苦中作樂的寫照:

何人壁上亂題詩?明日端午我不知。有朝一日時運轉,天天端陽正午時。

算命奇遇

呂蒙正還有一段奇遇,就是曾經和其他四人:張齊賢、王隨、錢若水及劉燁,拜洛陽人郭延卿為師。後來他們同窗五人都拜了相(一人是副相),而老師郭延卿卻一直和「進士」無緣。還在師門中的某一天,他們五人與老師郭延卿聯袂過伊河去找一位知名的道士王抱一,這道士以善相命而聲名遠播。

不料王道士外出未歸,只有一僧人為其照看寓所。僧人說自己為了學相命,已經跟王道士學三十年了。聽他這麼一說,眾人都請僧人相命,僧人一再拒絕,請眾人明日再來。次日,眾人又一起來了,果然見到王道士。

王抱一招呼大家隨便入席,呂蒙正坐於道士正對面,張齊賢和王隨落座其次,錢若水與劉燁則又次之。王道士一看,撫掌歎息。幾位連忙請教,道士說道:「我曾遊歷天下尋找貴人以檢驗相術是否靈驗,卻總難如願,不料今日貴人盡在席上!」

他們聽了都喜出望外,這時,王抱一自顧自地徐徐道來:「呂君科場及第,無人可壓得住,不出十年便可為相,十二年後出判河南府,坐享三十年富貴長壽;張君過三十年也做宰相,同樣富貴長壽終老;錢君能居執政(參知政事,副宰相)之位,不過富貴短短百日;劉君雖有執政之名,卻無執政之實。王君出仕頗早,可為相最晚,時間也短,不出一年人生告終。可歎可歎!」

王抱一將他們五個徒弟一一說到,一天座中五宰相,唯獨老師無緣。郭延卿老臉掛不住,不禁質問道:「今天座中豈有這麼多宰相乎?」

王道士不為所動,依舊平和地回答說:「我並未收錢,信不信由你,你命中本科無望,一直要到十二年後,呂君以宰相之尊執掌河南府時,你可通過本地考試,隔年你雖有科舉功名,還是做不到京官。」

當時,道士預言呂蒙正坐享三十年富貴,是六人中最好,他的老師也要靠他而晉身,可是當時他的生活卻是眾人中最困難的。後來他和其他諸生的命運果如道士所言嗎?

第二年,呂蒙正就狀元及第,郭延卿果然還是不中。十年後,呂蒙正果然當上宰相,第十二年出任河南府府尹。之後,錢若水出任參知政事,不到百天就被罷黜。張齊賢和王隨前後拜相。這期間,眾生的老師郭延卿每年必考,都考不中。

後來,皇上有意讓劉曄入閣,讓宰臣商議,沒等到詔書下達,劉燁就病死了。皇帝就追贈劉曄為參知政事——有執政之名,無執政之實也應驗了。這一來,當年王抱一的預言都一一應驗了。

呂蒙正看到老師七十來歲依然是一白丁,心有不忍,於是以宰相身分向皇帝請命,皇帝特批郭延卿同進士出身。郭延卿熬了一輩子,終於得來個虛有功名,到他八十來歲時,學生呂蒙正回到朝廷,再度拜相。郭延卿的心又開始活動起來,想要嘗嘗當個京官的滋味。

於是,郭延卿再找到呂蒙正,呂蒙正在六部給了老師安了一個肥缺。郭延卿高高興興前往上任,可到京城不出二個月,就染上重病,一命嗚呼。他一生與官無緣正如道士所預測的。按照唯物主義觀點,不相信天定、命定之事,然而事實擺在眼前,不由人不信命了。

呂蒙正看淡名利,於宋真宗景德二年辭歸洛陽,在伊水上游建了個房舍,後世稱為呂文穆園。他寫過一篇《破窯賦》又稱《寒窯賦》,是一篇警世之文,道出他怎樣看命運的心聲,以下是其中幾句: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窯,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於一人之下,而列職於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周而復始焉。

可見,呂蒙正是完全相信命運的。不像今天有些人,取得一些小小成功,就自以為自己了不起,到處去講演、炫耀:我如何努力,如何聰明,如何能抓住機會等等。在中國大陸也有的把它歸功於所謂邪黨和國家的培養。古代中國自開科取士以來的1300多年,歷代已知姓名的狀元有671人,僅知其姓的3人,共674人,但從未聽說過有哪一位考中狀元的人,說感謝朝廷的培養。@*#(本系列待續)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人的命運是靠自己,還是靠上天安排的?唐朝魏徵任僕射時,有兩個主管為他辦事。魏徵聽到他倆的議論。一個人說:「我們的官職,都是這個老翁決定的。」另一個說:「都是由天定的。」結果揭曉,曲折離奇。
  • 清代相士聽聲音聽出清代著名書畫家、官員董文恪公命中大富大貴,加上八字批算出他一生官運,十分到家。如果命運不是生前定好,又怎麼能預先批出與日後發展如此相似的結果呢?
  • 有長達近三十年時間,近十億大陸中國人中從來都沒有產生過一個百萬富翁,而在同時代的日本,則產生了許多億萬富翁。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天時、地利與「人和」影響命運。
  • 清代大學者趙翼的《簷曝雜記》記載,清初有個史瞎子,在雍正乾隆朝大官汪由敦還是一個窮秀才時,就己經算到他將來飛黃騰達,而且職位會比他主人還要高,而且還算到日後自己有難,還要靠他來拯救。事隔十多年都得證驗了,這一切說明了什麼呢?
  • 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府,靈異的現象一向就很多,真正修道的人常常住在那裡。有一增城人,又窮又病,常進羅浮山採藥。有一天,他採藥來到一座山,巧遇兩個修道人現身,他無意中聽到一席話。兩個修道人觀星的預言竟然應驗了。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
  • 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料,如果以眼前的處境來推斷一個人的終生,那可能會失之千里。岳家嫌女婿變窮悔婚,而女兒守婚約,終得好結果。
  • 一幫馬賊在大白天搶劫了朝廷的官銀。名捕的妻子追上了馬賊。婦人嗓音清亮,順風向馬賊呼喊道:「我是保定府某名捕的妻子,為了追回官銀,特地找你們索要。你們趕快把官銀放下,否則就要吃我的彈丸了!」後況如何呢?
  • 兩個年輕人都意外地娶了個「老婆婆」,後來,一個失財逃家,一個迎來嬌妻美眷又得財,結果大不同,其轉機的關鍵為何?是機運或另有其他原因?
  • 清朝初期,江蘇揚州地區的寶應縣,有個捕快叫韓五,經常窮得揭不開鍋,不能供養老母。他想,自己常常捕捉響馬,何不試下自己當響馬,也可能搶得幾個錢?買些糧來供母親食。結果差點丟了命,然而,結局又出人意表。
  • 清代秦晉配的傳奇。蔣生的姐姐說:「現在正有一事為難。弟媳已經準備做阿婆了,但她還是垂著頭髮作女兒的打扮,讓她改變裝束,她不同意。現在我弟弟有幸歸來,事情應該怎樣辦?」這一對夫妻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尋常的故事……這一天花燭高燒,蔣生、秦娘拜堂在前,兒子、媳婦拜堂在後。觀看的人都拍手叫好,認為這是一件從來沒有過的盛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