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发快三 彩票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十五)八字(忠字之十二)

政治清明之道 以天下耳目為視聽

作者:陳彥玲

倉頡像。(素惠/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303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美的貿易戰是近期以來世人關注的重頭戲,美國人民當然希望打勝戰,然而中國境內的許多民眾卻也希望美國打勝戰。雖然中共政府祭出了「共克時艱,上下同心」的口號,卻不但兜不攏人民的心,還引來了民眾的批評。

有網民發帖表示,要想讓人民真心與政府共克時艱,就請立即公布各級政府官員的財產及子女親戚的就業情況。還有民眾說:「現在它被制裁的過程當中,它想到民眾了,什麼共艱了。有句老話說的好,就在人民生存不下的時候,才能使人民覺悟。我希望這個貿易戰,美國打贏。並不是我不愛國,現在這個國家已經讓這種體制整得不堪了,這個體制是反人類的。共產黨把黨和國家聯繫,事實上,愛國和愛黨是完全不同的。」

一個真正的清明國家訊息是透明的,透明的環境才能讓忠臣有所諫言,也才能避免執政的腐敗、權力的貪婪,百姓才能安居幸福。《忠經 廣至理章第十二》上就指出了:「古者聖人以天下之耳目為視聽、天下之心為心、端旒而自化、居成而不有。斯可謂致理也已矣。王者思於至理、其遠乎哉。」果能如此,則君王「無為而天下自清、不疑而天下自信。不私而天下自公。賤珍則人去貪、徹侈則人從儉。用實則人不偽、崇讓則人不爭。」如此一來,「得人心和平、天下淳質。樂其生、保其壽。優遊聖德以為自然之至也。」所以君能聽諫言才是清明政治的重要關鍵之一。

梅花的不畏冰寒、堅毅不拔的特質是南宋文人雅士的精神典範,忠臣良相亦以梅之玉潔彰表自己的志節。南宋忠臣范成大乃史上第一本梅花專書的作者。在一一八六年寫成的《梅譜》中展現其愛梅、賞梅、詠梅、種梅的專精與熱誠。

明 仇英《水仙蠟梅》。(公有領域)

這樣的忠臣所寫的諫書猶然是明君的千里眼與順風耳,看得見民間的疾苦、聽得到百姓的心聲,讓朝廷早做預防或整治救民的良策,利民利國才能落實。他屢屢上書強調「仁民」才能鞏固邦國之本,四庫全書中就收列了他的《論不舉子疏》,他向南宋的第二任皇帝孝宗說明處州的情況,「小民以山瘠地貧,生男稍多便不肯舉,女則不問可知。村落間至無婦可娶,買於他州,計所夭殺不知其幾,」他在疏中詳細地算了筆帳,讓皇帝知道,如果朝中有仁民良策,地方官員如果廉明地執行,那麼可以「當活十七萬八千餘人」,他還引用蘇軾當年在密州貧瘠的環境下,如何救養棄兒的措施,來佐證良策良心能突破困境以達仁民之效。

蘇東坡為了指出貪官借青苗法行腐敗之實的危害,痛心疾首地上書,他為君主之耳目陳述了:「農民之家,量入為出,縮衣節口,雖貧亦足。若令分外得錢,則費用自廣,何所不至?」他希望皇帝能明白,惡法導致「子弟欺謾父兄,人戶冒名詐請」。

貪官污吏使這個欲利農民與國家的青苗法走向怨聲載道的結局,他將民間所見如實匯報,「每散青苗,即酒課暴增,此臣所親見而為流涕者也。二十年間,因欠青苗至賣田宅雇妻女投水自縊者,不可勝數,朝廷忍複行之歟!」如此看來,古今皆然,肅清貪腐才是利國的根本,而歸正人心才是根本杜絕貪腐的上策。@#

點閱【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忠經 武備章第八》:「王者立武、以威四方、安萬人也。」國家設立武備不在殺戮,而是以威震四方保萬民之安全。
  • 朝廷的臣子等於是現代企業中的管理層。臣子忠於天子,為治理國家獻策出力,企業中的主管也為公司獻策出力。而為人臣子如何得以知道百姓的真實情況,為人主管如何知道顧客和下屬的真實反饋與態度,都關乎著大局安危與萬民(顧客)的幸福(權益),所以得耳聰目明。
  • 這個朋友擁有成功的大事業,他曾回顧白手起家時的許多過往,其中一個故事很值得與讀者分享。他在創業的早期,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所以沒有豐厚的薪資給員工。有位十分優秀的員工向他提出辭職,因為這份薪水無法給年邁的父親優渥的物質照顧......
  • 前些日子,朋友求助於筆者幫忙處理一個在海外的白領人士心中的糾結。對方在電話中告訴我他的矛盾,他帶著中國頂尖大學畢業生的光環來到了海外,完成學業後進入職場十幾年,但是每天生活得十分緊張,生怕丟了工作。但是越擔心反而越容易發生事情,那天在公司發生的飯盒事件讓他坐立不安,甚至深度的懷疑自己會因此丟掉工作。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