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找到了步入命學大門的鑰匙,首先便懷著激動興奮而又有些不安的心情,用這把鑰匙去開啟父親生辰八字之門,看父親一生的命運遭遇能否藉著這把鑰匙打開。
父親的八字排出來後,躺在抽屜裡一段日子。以往曾嘗試過各種方法,一直未能如願以償打開它。
論命的簡單常識
寫到這裡,先補寫一些論命的簡單常識,才能看得懂下文的推算。八字算命,先要把一個人的準確的出生年、月、日、時換算成用天干、地支的八個字來表示。現在的人,可以直接在手機軟件商店下載一個「八字排盤」,便可以將自己出生時的年月日時換算成八字來表示了。
例如有人出生在2000年12月15日(公曆)下午三時,(如實行夏時制的地方和時間,應扣回夏時制,按實際的標準時間計算),轉換成八字就是庚辰年、戊子月、丁未日、戊申時,其中以出生日的天干(也叫日干、日元、日主等)代表自己,此命造出生在丁未日,天干就是丁火,所以屬丁火命。但這丁火命,只是一個五行屬性,或相當於一個人的姓名,並不能真正表示你命中的好壞,當然也可以通過丁火的屬性能看到一些此人的性格和氣質,但仍須參考和配合其餘七個字的影響和變化。
所以,所謂算命,就是算出這個日干丁火與其他七個字的五行的相生相剋的辨證關係,因為每一個字都有它的五行屬性,例如庚屬金,辰屬土,子為水等等,這些都是早已定下來的,猶如化學元素周期表一樣(如:Fe是鐵,Cu屬銅,O是氧,一樣道理)。
日干丁火代表自己,而與其他七個字的五行強弱發生關係後,看這個丁火在這個八字中是屬強或屬弱?或屬熱或屬冷?如果丁火得到其他七個字中的多數力量的幫助,例如有木來生火,或火與火相助,則這日干丁火就屬強,但並不是日干屬強就命好,日干總以中和為貴。故強者宜克、宜泄,使其趨於中和。假如丁火日干過強的話,反喜行金運、水運或土運來減弱丁火的強勢。
反之,假如七個字中的多數力量屬於削弱或克制丁火的為多,則日干丁火就屬弱,過弱也不妙,則喜行木運或火運來助起日干丁火,方能發榮,這是八字算命的一種最基本的原理(當然還有其它的取用方法,對初學者入門時先作簡單些介紹)。
除日干丁火外,其餘這七個字的強弱是不能用數目的多少來計算的,每個字在不同的位置,在上或在下,離日干遠近,以及他們之間的刑、沖、會、合都發生著千變萬化的關係,都可以改變其強弱的成分,不是一成不變的。像此命造日干丁火,生在11月(子月),子屬水,十一月的水,必然天寒地凍,在北方還滴水成冰,所以這子月的子水的力量就非常大,在八字中幾乎占三至四成的力量。
再看戊申年中的申屬金,金能生水,更助長了水勢,時辰為庚金、辰土,都是泄弱丁火的,(因火克金,使火力受損;火生土,更直接泄氣),其中申子辰三者遇在一起,更合成水局,都對丁火不利;天干兩戊土也是泄弱丁火,所以看到日干丁火勢單力薄,全靠坐下一未土為根庫,因未為燥土,內含木、火之成分,木、火可幫身,燥土亦可克制過多的水。
故統觀整個八字的生克制化,丁火日干屬弱無疑,喜木、火為用,忌金、水、濕土再多也。所以日後遇到木、火的運程或流年,則有好轉或求謀能有成有利;再遇金、水、濕土的運程或流年時,必見災咎。這是一般的普通格局的論命方法,大概占人類的九成左右,另還有一成左右的人的命則屬於特別格局的,必須用特別的方法來推算。
特別格局
從強格 從旺格
何為特別格局,就是在八字之中,其一行,或某二行的力量特別強旺,形成整個命局都是此一行的氣勢,如果氣勢在日干的一方,則屬從強、從旺格,行運宜順其氣勢取用,不宜克制,其特點為可順不可逆,行運順其氣勢則發,逆其氣勢則敗,凶吉明顯也。以大自然的現象來比喻,假如某河水泛濫,在水流不算太大時,可以用沙包或泥石來堵塞之。但一旦河水沖天奔地而來,則不宜用堵,只宜順其氣勢而引導之。前者類似命理的正格(普通格局),後者有如變格(特別格局)。
從弱格
但如果命局中強旺的一方氣勢不在日干一方,日干無根,孤單無助,強旺氣勢在日干的對立方,則為從弱格,捨棄日干自己不要,跟隨對立方的大氣勢而去,行運則反喜克制日干,順從命中對立方的強旺氣勢運程,不宜生助日干的運。此外還有從化格等,這裡暫且不談。
其實,命局的普通格局相當於大自然中萬事萬物的正理,特別格局則有如大自然中的變理,有如類似任何事物都會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或平時常說的物極必反之理。例如,冬天我們出外,手腳覺得很冷,回到屋裡時,將手腳放到爐火旁溫暖,覺得很舒服,這是屬於正常的正理。但一旦當手腳在冰天雪地裡凍得太久時,且凍傷了的話,回到室內,則不宜立即用熱水或爐火去暖它,否則,凍傷的皮肉會掉下來,更難醫好,反而要用雪去搓去揉,順其氣勢,待其慢慢解凍了,才能恢復過來,就這這般的道理吧。
寫到這裡,如果有初學的讀者能理解到上面講的是什麼意思,那你基本上就可以入門了。如果有的讀者看到這裡,仍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那也不要洩氣。因為人的知識不是一生一世的,人的知識是在歷次轉生中逐漸積累下來的。看得懂的人,是因為他們前世,前多世前就已經接觸過此類術數的知識,所以這一世他們再次看到時,便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了。而看不懂的人,則是在這一世才第一次接觸到,以前從未接觸過,所以才有這種看不懂的感覺。要知道任何人都會經歷過這第一次看不懂的過程,才會在第二次看懂了些,第三、四次就逐漸熟練起來了,所以不必灰心,持之以恆,必有所獲。現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就容易理解了。
歷次轉生的積累
據《青瑣高議》記載,宋朝時期,有一種田人叫劉輝,他祖父、父親都是種田的,家境貧寒。但劉輝卻對種田毫無興趣,而特別好學。有段時間,他遊學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寓居於東林禪院中,院裡有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畫像。劉輝心想,像白居易這樣有才華、有影響的人定然是成了神的,就經常進去供上些果品,對著白居易的畫像虔誠地默禱道:「如果我能得到您十分之一二的才華,就算是上仙的莫大恩賜了!」

劉輝默禱過後,走出寺院,在小溪旁漫步。忽然,他發現有位老人坐在前面的石頭上,容貌儒雅,好像是個飽學之士,便主動上前打招呼。那老人不以為怪,也就答起話來。其議論精闢,知識淵博,哪一方面的知識都涉及到了,劉輝不住地點頭稱是,不由得不謙恭。後來,他大著膽子問道:「老先生如此淵博,無所不知,為什麼住在這裡呢?「老翁笑道:「實話告訴你,我就是自居易。承蒙你的厚意,很慚愧沒有別的辦法達到你的願望,只能跟你面談一點我的體會。」
劉輝暗暗吃驚,更加恭敬了。老翁頓了頓又說:「一個人的才能關鍵在天賦的高低,如果天賦高,就可以做到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至於學問,是靠後天的記誦取得的,可以通過長期積累的辦法達到相當的程度。人們說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是指的這方面的情形。人的才能之高下,既是天生的,那當然不能勉強求得。但如果想做到見多識廣,下筆不感到阻滯,就像事先想好了一樣,那關鍵就在於一個人要反覆經歷生死,托生為人的次數要多啊!
我於唐代德宗(公元780一804年在位)、順宗(公元805—820年在位)時托生人間那一回,已經是第21次投人胎了。正由於反覆經歷,我對所聞所見的一切,沒有不十分熟悉的,所以動起腦筋或寫起文章來,迅速快捷,都能與『九經』和諸子百家融會貫通起來。我利用其中較為龐大的部分構成事業,而抒發其中較為清約的部分形成詩歌,所以無論是描寫風月,還是刻畫大自然,都像有成竹在胸一般。現在,你投人胎才6次,尚無特別超出凡人之處,但,你也是有祿位的,命定的科名次第是很高的。」
劉輝聽罷,連連拜謝,又求教道:「祿位已經知道了,壽命的長短,也能讓我知道麼?」老人說:「這個,陰曹的官吏自有一本帳管著,我是不知道的。」說完,老人起身飄然離去,進了竹園便不見蹤影了。後來,劉輝果然在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己亥科中了狀元,時年三十歲。@*(待續)
責任編輯: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