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1xbet黑钱 - App Store
閨閣雅趣系列(5)

【閨閣雅趣】採桑女傳奇:別樣林下風(上)

作者:蘭音
《畫麗珠萃秀》冊之「秦羅敷」,清赫達資繪,梁詩正題。(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1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世說新語》在品評東晉才女謝道韞時,用了一個簡潔傳神的詞彙——林下之風。但是仔細想來卻有了疑問,什麼樣的風韻能以林下譬喻,為何又要用林下風形容女子才情?山林清幽,人在其中自有一番脫俗出塵之氣,這倒讓人想起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賢。

那麼,有沒有一片樹林,是古代女子的專場,演繹她們的高情遠致?「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三千年前的《詩經》就告訴我們,女子們已經提著竹筐,走進桑林,進行採摘桑葉的工作了。採桑是養蠶中的一道工序,在男耕女織的古代,女子在家中從事養蠶、紡織、縫衣等事務,這採桑自然成了她們的日常。那一片片蒼翠的桑林,也成了為她們著書立傳的舞台。

因為一個個流芳百世的傳奇故事,「採桑女」從一個普通的職業,成了一類奇女子的代稱。或許,桑林中的這些女子,留下的正是一種別緻的林下之風。

最貞烈——質本潔來還潔去的秋胡妻

這是春秋魯國一個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女子,只因為嫁了一個名叫秋胡的官人,便成了後人所謂的「秋胡妻」。然而有趣的是,在這段傳奇中,無名無姓的妻子成了人人傳頌的「潔婦」,有名有姓的丈夫反倒成了配角。

秋胡妻像,出自劉向《列女傳》。(公有領域)

《列女傳》中說,秋胡成婚五日,就離家到陳國做官,五年後功成名就,帶著金銀財寶,一路駕車衣錦還鄉。誰知秋胡路過一片桑林,見到一位美貌的採桑女子,就忍不住下車,上前搭訕:「小娘子頂著太陽採桑,我在大道上用餐,請讓我們一起在樹蔭下用餐,休息片刻。」

採桑女只一心採桑,根本沒把他的話放在心上。秋胡繼續說:「辛苦種田不如碰上豐收年,辛苦採桑不如遇見卿大夫。我把我的金子送給你吧!」採桑女不堪其言,厲聲斥責:「這是什麼話!我採桑勞作,紡紗織布,能夠供養公婆和家人。你不要非分之想,我也沒有淫亂之心,更不能接受你的食物和金子。」

秋胡被採桑女說得啞口無言,只好繼續趕路。回到家,他把錢財交給母親,又見到多年未見的妻子——竟是方才被他調戲的採桑女,頓時羞愧得無地自容。妻子發現自己思念的丈夫品行如此低劣,也大失所望。

她說:「你讀書修身,離家做官,五年才得還鄉,應當快馬加鞭趕回來。但是你喜歡路旁的婦人,還要把金子給她,這是忘母。忘母就是不孝,加上好色荒淫,有虧德行,就是不義。事親不孝,那麼事君就不忠。在家不義,那麼做官就不能妥善處理政務。」秋胡妻歷數丈夫不孝、不義、不忠、不理的行為,並為他深感羞恥,於是做出一個決絕的選擇:「妾不忍見,子改娶矣,妾亦不嫁。」她離家一直往東走,最終投河自盡。

年紀輕輕的秋胡妻,在家矢志守節、侍奉長輩,在外目不斜視、潔身自愛,看清丈夫後毅然決然、以身殉道,這樣一位女子,果然當得起「潔婦」之稱!秋胡妻用自己的言行告訴世人,德行操守比生命還要珍貴,所以她用一種極端的方式,成全了她堅守的道義。

最賢德——從奇女、賢女到聖女的宿瘤女

歷史上有四大美女,也有四大醜女,齊國有一對婆媳,共同占了醜女中的兩大名額,卻都因為德才兼備成為備受君王尊敬和禮待的王后。那位婆婆就是齊宣王的王后鍾離春,世稱「無鹽女」,兒媳婦就是齊閔王的王后了。因為這個女子脖子長了一個大瘤,所以被叫做「宿瘤女」。

齊宿瘤女像,出自劉向《列女傳》。(公有領域)

有一天,齊閔王帶著浩浩蕩蕩的儀仗車駕出巡,來到東郭,引得當地百姓爭睹國君風采。唯有路邊的一個女子專注於採桑,彷彿絲毫沒有被國君的到來影響半分,她就是其貌不揚的宿瘤女。齊閔王很奇怪,也有些不服氣,就召她來問話。

「寡人巡遊,車馬眾多,老少百姓都放下手中的工作駐足觀望,你卻在路邊採桑,一眼也不看,這是為何?」「妾身受父母之命採桑勞作,並沒有受命觀望大王。」

女子淡定的回答讓齊閔王刮目相看,但是她脖子上的贅瘤實在不太美觀,齊閔王忍不住嘆息:「卿乃奇女子,可惜長了宿瘤!」宿瘤女不以為然:「妾身職責,就是謹守自己的本分,不忘所受的給予,內心如此,外表長了瘤子又何妨?」齊閔王一聽如獲至寶:「此賢女也!」於是心生愛慕,想把她帶回王宮。

面對突如其來的榮華富貴,宿瘤女牢記禮法,不為所動:「承蒙大王恩典,但是父母尚在家中,如果讓我不接受父母教誨就跟大王走,這不是私奔嗎?大王帶我回宮有什麼用呢?這樣做不合禮儀,我雖死難從。」齊閔王為自己輕率的舉動感到慚愧,就讓宿瘤女回家,派使者備厚禮,到她家中迎娶。

宿瘤女的父母非常惶恐,想讓她沐浴更衣,裝扮一新入宮。她堅決反對,認為這樣做,就是改變了本來面目,於是仍像平時樸素的樣子跟著使者進宮。齊閔王事先告訴諸妃嬪:將要來的是一位聖女,可以教誨你們。於是妃子們都盛裝迎候宿瘤女的大駕,但是看到其真容時,先是大驚失色,又忍不住掩面嘲笑她的缺陷。

齊閔王呵斥她們:「她只是沒有打扮,打扮與否相差十倍、百倍呢!」這位「聖女」卻從容說道:「打扮與否,相差千萬倍還不止,怎麼會是百十倍?」齊閔王請教其故,她則講出一番治國的大道理來:「過去的堯舜、桀紂,都是天子。堯舜施行仁義,生活簡樸,幾千年後仍然受到天下臣民的景仰;桀紂仁義不施,奢侈無厭,最後身死國滅,一千年後仍被天下恥笑。」

聽到這裡,眾妃慚愧不已,齊閔王則因此立宿瘤女為王后,輔助自己治理天下。從此,齊閔王住在低矮的宮室,填平池澤等享樂場所,減少飲食、女樂等規模,專心處理朝政。後宮受到宿瘤女的影響,也紛紛換上樸素的服飾。很快,鄰國被感化,諸侯前來朝見,齊國國力在齊閔王手中走向頂峰。史家認為,這都是宿瘤女「通而有禮」的輔佐教化之功。

聖賢孔子曾經感歎地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而齊閔王和他的父親,都印證了重德的重要性,一個女子內心的善良和賢德,遠比她的外貌更有力量。@*#

點閱閨閣雅趣】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氏有好女, 自名為羅敷。 羅敷年幾何, 二十尚不足。 十五頗有餘, 使君謝羅敷。 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置辭。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婦, 羅敷自有夫。
  • 粉底,眼影,口紅⋯⋯當今的化妝品種類琳瑯滿目,層出不窮,哪個女孩的梳妝台前不是瓶瓶罐罐擺了一大桌?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古代女子們用的什麼化妝品,效果又怎麼樣呢?我們就從號稱「古代百科全書」的《紅樓夢》裡面找找答案吧!
  • 愛美之心,從古到今都未改變。哪個女孩子不希望擁有濃密烏黑的長髮?中醫還認為,頭髮是血之餘、腎之華,一頭秀髮不僅能為美貌加分,更是健康的象徵。古代女子雲鬢花顏,青絲如瀑,她們的頭髮又是如何打理的?
  • 庭院深深深幾許,古時候的女子,真的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嗎?她們除了讀書識字、紡織刺繡,有沒有什麼盛大的娛樂活動?一年之中,女子們最盼望哪些日子,她們又會做些什麼?那麼,在歷史悠久的古代中國,是不是有更多專屬於女子的美好節日呢?我們就從一年之初,慢慢道來。
  • 古時候,的確有節日被直接冠以「女兒節」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就是其中一個。女子在這一天有兩大重要習俗,一個是小女孩要打扮得像小仙女一樣美麗,一個是已婚女子要回家省親。正如明《宛署雜記》所載:「五月女兒節,繫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