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錦 文化漫步

【文史】油菜花美春泥 救了名醫孫思邈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氣: 2580
【字號】    
   標籤: tags: , ,

春風又綠江南岸,陽光灑遍了天之涯,滿地油菜花開時,鵓鴿聲裡送來春濃的消息。

「雨水」是立春之後到來的節氣,也是觀賞油菜花的時節。春田漠漠菜萋萋,春風遠拓黃花蕤,近也油菜花,遠也油菜花,朝朝、暮暮,黃金耀眼到天涯。

在台灣,第一期水稻插秧之前的15-20天左右,也就是雨水節氣時,油菜花就在農人整地時被犁入田間,油菜花田亮麗的春色沒入了田間,油綠的油菜轉作「綠肥」,肥了春泥,化作稻子成長的養分。

說油菜來源

油菜來自塞外,傳說古代在塞外有雲臺戍,這地方種植很多油菜,因而此菜叫作蕓薹菜(芸苔菜),它還有一些名稱,胡菜、寒菜、薹菜、苔菜、薹芥等都是它的別名。

蕓薹菜、胡菜都表明了油菜花來自塞外胡地的出身,這種菜經過冬天歷霜雪而無傷。乾隆皇帝弘曆的詩寫薹菜「本根來朔塞,今日盛東吳」,油菜為煙雨江南添了清娛勝景,「雨花菸葉意,江左憶清娛」(弘曆.《題沈周寫生二十四種 其十八 薹菜》)。

「起薹」--長花莖是油菜這種十字花科蔬菜的特色,油菜起薹,株連株連成油菜花海,成了初春勝景。李時珍《本草綱目》說︰「此菜易起薹,須採其薹食,則分枝必多,故名蕓薹」。也就是說,要讓油菜多長分枝就要採食它的花莖。現代研究油菜,發現它的營養豐富又多元,也是血液的清道夫,又具有膳食纖維,有利於體內腸道的清理。

油菜花所結的油菜籽含油量高達35%~50%,炒過後可以榨油,橙黃的油可以食用,用來當作燈油點燈很明亮。油菜籽也可作飼料。油菜可以說是農村的重要作物。淸代乾隆皇帝對此深有體認,他在路過杭州蘇堤時看到油菜花盛開,吩咐隨從人員要小心走不要蹂躪了油菜田,他的詩這麼說道:

蘇堤桃李略過時,油菜裳裳花正蕤。
分付從人戒蹂躪,吾民衣食此深資。

(《自蘇隄跋馬至聖因行宮 其二》)

在那油菜田裡,埋印了多少平凡人生的溫情時刻、生命故事?

油菜治丹腫 孫思邈:「其驗如神」

油菜在唐代已經很有「名望」了,詩人劉禹錫曾吟詠油菜花開的盛景:「百畝庭中半是薹,桃花浄盡菜花開」。」(《再游玄都觀》詩)

留名世界史的唐代醫學家──藥王孫思邈,曾在貞觀七年三月某一天飲酒過度,夜裡全身骨肉疼痛,額角腫起如彈丸大的丹,身體腫痛、眼睛睜不開,才一天幾乎死去。他想起了古藥方說油菜可治療游丹腫,就取了油菜葉搗敷額角救了自己。孫思邈說「隨手即消,其驗如神」。[1]

 一代大儒王陽明賞油菜花

一代大儒、明代政治家王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西元1472~1528)在明武宗正德年間巡撫南贛,於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平定了一場大亂──宸濠之亂,歸返江南越地(浙江一帶)之後,以油菜花為主角,作了「居越詩」:

油菜花開滿地金,鵓鳩聲裡又春深。
閭閻(*民間)正苦饑民色,畎畝(*田中)長懷老圃心。
自有牡丹堪富貴,也從蜂蝶謾追尋。
年年開落渾閒事,來賞何人共此襟?

(《和董蘿石菜花韻》)

年年春天,亮黃的油菜花開時,就像滿地鋪了黃金,對應民間還有飢色的百姓、辛苦的園圃老農,也都是大儒王守仁關心的世間事、人間事。牡丹花開說富貴,世人如蜂如蝶般追尋簇擁,其實,哪如年年春天裡開滿田畝的油菜花適宜民生呢?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後世敬稱陽明先生。右為王陽明作《疏林遠岫圖》局部。(公有領域)

王守仁求知為學強調「知行合一」的功夫,以「致良知」作為走上聖賢之道的指路明燈。他曾經築室陽明洞,世人尊稱他「陽明先生」。他以「知行合一」指引人發揮善良本性的哲學觀影響後世儒學、教育學非常深遠。

王守仁的一生非常具有傳奇色彩,他的人生歷經了當眾受廷杖的奇恥、獄中待死的恐懼、流放蠻荒之地的絕望、瘟疫肆虐的危境和蠻荒野嶺裡窒息心志的孤寂,最終轉為悟道的欣喜。

年年初春油菜花開、花落,從容自在。世人多從眾追求富貴,命中若未積有富貴的福德,追求也是徒然。何人來賞油菜花,一同悠遊平凡中的灑落自在?

-註-
[1]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掇錄–思邈曰︰貞觀七年三月,予在內江縣飲多,至夜覺四體骨肉疼痛。至曉頭痛,額角有丹如彈丸,腫痛。至午通腫,目不能開。經日幾斃。予思《本草》蕓薹治風游丹腫,遂取葉搗敷,隨手即消,其驗如神也。亦可搗汁服之。

@*#

-點閱【花間集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華民族古來流傳,說冬青是西王母的長生樹。古井伴老冬青,這一幅圖畫宛然是梁鴻孟光這對人間仙侶的定影,貞節高潔留在歷史中,給後人緬懷。
  • 就像劉雪庵在《踏雪尋梅》中抒發的:「塵世多風霜,蠟梅朵朵黃,空谷傳回聲」……一生的困厄滄桑,幾度政海的波瀾衝擊,都沒有撼動黃庭堅,他真如濁世中一臘梅,幾度濁流滌盪,越發清芬。
  • 古人以梅花交友,也以梅花玩遊戲,留下俏皮、詼諧的詩句、警語,供今人玩味。宋代四大詩人之一的陸游,一生愛梅花,元代嶔崎磊落的畫梅名家王冕在人間修道,恰如一朵出塵白梅,他們都以梅花自況……
  • 山茶花為何先領春色照天涯?山茶又稱「曼荼羅」,到底是什麼含意?山茶靜婉鮮妍和宋代真御史邂逅,說王十朋轉生的故事……
  • 水仙情操清古,鼓琴高手伯牙、孝子伯奇他們留下的故事都和「水仙」有關……每一朵明潔冰清的水仙都懷抱著一暉暉慈心--兼愛無私,滌盡凡心!過年應景供水仙盆栽,宜室宜家宜一生!
  • 「年」看得到,也聽得到!穀物成熟了,掛在禾桿子上迎風搖擺,傳來的「千千」之聲,你可聽見了?千諧音「謙」,千千稻浪,謙謙人生,真是妙會!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天象奇觀常常引起觀星族的興趣,也引得關心天象與世運吉凶者的關注,「七星連珠」就是其中一種!你可知「七星連珠」、「五星連珠」從遙遠的時代以來,就是極受古代中國重視的天文現象,古來有句成語叫「珠聯璧合」,就是指這個天文現象。「七星連珠」是什麼意思呢?中國史上第一次七星連珠發生於何時?「七星連珠」是吉兆還是惡兆呢?
  • 俗話以「呆若木雞」來形容人愚笨或受驚嚇發愣的樣子。其實古代「呆若木雞」意指人怎樣的心理精神狀態呢?在歷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雞戰勝強敵,我們來看看。
  • 元宵節是個天上人間交會的美好日子。一說到元宵夜,誰能不想起賞花燈呢,宋朝詩人一翦梅盧炳說「燈火樓台萬斛蓮」,元宵花燈照亮天人之間,一夕如晝,更少不了「燈謎」共歡伴,還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圓」讓元宵的記憶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這些元宵節俗的來源嗎?嘉節當前,讓我們一起來猜一猜、追一追元宵節俗的時空背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