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新解】葉公好龍——「水龍頭」的來歷

水利先驅、治國安邦的葉公
作者:俞元
font print 人氣: 2037
【字號】    
   標籤: tags: , ,

葉公本名沈諸梁,楚國王室後代,24歲時被楚昭王封到葉邑(今河南葉縣南舊城)。他組織葉邑百姓興修了東、西兩陂大型水利工程,東陂防洪、西陂蓄水。他把水利施工圖畫在自家牆壁上(因為竹簡不適合畫圖)、梁柱上、衣服上,在每個水渠的出水口都畫上龍,並稱之為「水龍頭」,以求風調雨順。

葉公在自家給百姓講解如何施工,有的人說:「你畫的龍不像,也沒有雲。」葉公說:「我畫龍不是因為喜歡,只是為了引出水來。旱時打開水龍頭,引渠水灌溉農田,灌好後就關閉水龍頭,莊稼不會內澇。」葉公興建的水渠可灌溉農田數十萬畝,比蜀國李冰修築的都江堰還早二百多年,葉縣至今尚存葉公治水的遺址。

可當時的人傳來傳去就變成了:葉公家裡畫滿了龍,但他並不真喜歡龍。到了戰國時代,韓國宰相在《申子》中編造了一則寓言:葉公愛龍如痴,家裡牆上畫龍、衣上綉龍、柱子刻龍。一天,真龍從天而降來到葉公家,葉公嚇得轉身狂跑。「葉公好龍」的成語,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與葉公同時代的子張(孔子高徒)去拜見魯哀公,等了七天未被接見。子張離去前託人轉告魯哀公:「我覺得你所謂的喜歡人才,跟葉公好龍差不多。葉公喜歡似龍非龍的東西,你喜歡的也不過是似是而非的人才!」至漢朝,文人劉向把此事編在《新序‧雜事》中,在後世流傳得更廣。葉公由此被「黑」為「說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空談理論,不務正事」的典型。

其實,葉公不僅腳踏實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更有經天緯地之才。公元前479年,楚國王族白公勝發動政變,囚禁了楚王。危難之中,葉公率眾去楚都平叛,沿途受到楚國百姓的擁戴和支持,稱讚他「國人望君如望父母焉」。最後白公勝自殺,葉公平定叛亂有功,被封為楚令尹兼司馬,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他整飭朝政,楚國大興。但葉公不戀權位,把令尹、司馬的職位分別讓給他人,自己退居葉地,安享晚年。

葉公去世後,被立祠享祭,其後裔以邑為姓氏,葉公是世界葉姓華人公認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後,海內外葉姓子孫紛紛回鄉,來到澧河之濱的葉公墓前祭祖,緬懷葉公的豐功偉績,掃去中國人對葉公兩千多年的誤解、冤枉!@*#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近日,北京著名遊覽勝地頤和園一座大殿,屋頂殿脊上的一座「騎鳳仙人」古物失蹤,起先疑在過年期間被盜走,後來官方稱被風吹落。
  • 春秋時代的宋襄公備受爭議。他與楚國交戰,因堅持戰爭禮儀被楚軍大敗,自己身負重傷第二年去世。精於陰謀陽謀的毛澤東罵他「蠢豬似的仁義」,在大陸教科書中他被嘲笑批判;可孟子、董仲舒、司馬遷等大儒卻盛讚宋襄公,把他列為春秋五霸之一。
  • 孔子說「朝問道,夕死可矣」。後人對這句話有不同層次、不同境界的理解。孔子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曾向老子問道,每次都大有收穫;孔子最後一次拜訪老子時,說「我終於得道了」。那麼孔子最後聞的什麼「道」?得道後他的表現又如何?為何能「夕死可矣」呢?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常被現代人用作勸導惡人停止作惡的警句,也有佛教中人說是要放下人的惡言、惡行、妄念等諸多煩惱。有案可稽,這句話指的不是一般殺人越貨的強盜,而是那些殺人無數,卻不是出自本心,最後能成就正果的人。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天象奇觀常常引起觀星族的興趣,也引得關心天象與世運吉凶者的關注,「七星連珠」就是其中一種!你可知「七星連珠」、「五星連珠」從遙遠的時代以來,就是極受古代中國重視的天文現象,古來有句成語叫「珠聯璧合」,就是指這個天文現象。「七星連珠」是什麼意思呢?中國史上第一次七星連珠發生於何時?「七星連珠」是吉兆還是惡兆呢?
  • 俗話以「呆若木雞」來形容人愚笨或受驚嚇發愣的樣子。其實古代「呆若木雞」意指人怎樣的心理精神狀態呢?在歷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雞戰勝強敵,我們來看看。
  • 元宵節是個天上人間交會的美好日子。一說到元宵夜,誰能不想起賞花燈呢,宋朝詩人一翦梅盧炳說「燈火樓台萬斛蓮」,元宵花燈照亮天人之間,一夕如晝,更少不了「燈謎」共歡伴,還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圓」讓元宵的記憶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這些元宵節俗的來源嗎?嘉節當前,讓我們一起來猜一猜、追一追元宵節俗的時空背景。
  • 儒家認為揖讓之禮「屈己敬人」的精神是君子之心的表現。而《易經》的哲理則以為屈己敬人的「謙謙君子,利涉大川」,就說謙退有益於人突破環境限制向四方發展。這些都是中華文化重視揖讓的精神所在,而具體表現在生活中的主要場合就是見面的揖禮。
  • 黃帝夢中之人轉生老子?印度人和希臘人同宗?一陣大風帶來的奇跡,真實的歷史,超越你想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