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代南朝梁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公元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人(今江蘇常州市),廟號高祖。蕭衍從小就受到正統的儒家經學教育,非常好學,「少時習周孔,弱冠窮六經」,是文學名士竟陵八友之一。他尚節儉,不注重享受,即位之後,處理萬機之餘,夜裡的燭光下仍然手不釋卷,常研讀到午夜。
他在公元502年登基建立南朝梁,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諸帝中在位最久。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侯景之亂」爆發;次年,建康(南京)被攻破,蕭衍被囚,死於建康台城,年八十六。
據《隋書·五行志上》中記載,南朝梁天監三年(公元504年)六月八日,武帝在重雲殿講經,僧人志公忽然起舞歌唱,一會兒又轉為悲泣,作了下述的五言詩:
樂哉三十餘,悲哉五十里!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災起。佞臣作欺妄,賊臣滅君子。若不信吾語,龍時侯賊起。且至馬中間,銜悲不見喜。
其後事實證明,此五言詩正是對梁朝武帝在位時變局的讖言,預測了梁武帝一生的興盛衰亡。
「樂哉三十餘」:
是指梁朝從天監三年(公元504年),至大同年間,三十餘年,長江以南太平無事。太平盛世,當然是「樂哉三十餘」了。
「悲哉五十里」:
指到了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叛軍侯景突襲京師;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攻破建康(南京),縱兵洗劫,蕭家宗室、世族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皆遭血洗,史稱「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囚困,台城陷落,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最終在此劃下句點,這就是僧人志公所說的「悲哉五十里」,得到應驗了。
「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災起」:
是言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八月十三日,正是侯景從懸瓠投降梁朝的日子。懸瓠在丹陽以北,方位屬子地,所以有「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災起」之說。
侯景原為東魏的將領,他和東魏丞相高澄有矛盾,於太清元年正月占據河南十三州叛歸西魏,但西魏宇文泰不信任他。侯景迫於無奈,轉投南朝梁,他致信蕭衍表示願意獻出河南十三州來投奔。
「佞臣作欺妄,賊臣滅君子」:
是指梁武帝是被佞臣硃異的話所迷惑而接納了侯景。後來侯景作亂,武帝竟被侯景監禁而亡。「佞臣」指硃異,「賊臣」是指侯景,「君子」指梁武帝。
「若不信吾語,龍時侯賊起」:
這是指侯景作亂,開始於戊辰年(太清元年),而辰年就是龍年,辰屬龍。
「且至馬中間,銜悲不見喜」:
這是指到了馬年的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五月初二(6月12日),武帝悲憤躺在台城皇宮淨居殿,嘴裡發苦,在被監視下,索要蜂蜜水不得,他發出了兩聲「荷!荷!」(死前猶喊著軍事戰陣先退後進的口號「荷!荷!」表示他反擊侯景的志願),崩逝於台城,享年八十六歲。太清三年是庚午年,就是馬年,午屬馬。所以說「且至馬中間,銜悲不見喜」的應驗了。@*#
資料來源:《隋書·五行志上》
-點閱【命理篇】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