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傳統年俗】

【文史】年俗聯子集錦 豬年安福!

作者:容乃加

放鞭炮賀新年!圖:昇平樂事圖 冊 放鞭炮。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58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一年容易,亥豬將臨!過「年」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歲時節慶。在新舊年交替之際,除舊布新、迎新接福等等願景透過一連串傳統年俗展現了出來。

在民間的年俗中,神傳文化的精神也脈脈綿延不絕。可惜的是,有些在現代中失落了,有些常常被人遺忘了或曲解了原本內涵,使得現代人過年也漸漸失去了虔誠、溫厚的年味。傳統中國新年常見的年俗有哪些?看民俗對聯集錦一一道來,也把年味找回來。

中華文化 傳統年俗

臘祭

年末臘日慶冬盡  祭祖五祀謝百神
新舊交接作物收  誠心大祭告歲成

祭天地神明、祭祖先的臘祭表現了崇敬肅穆的「天地人合一」的精神。圖是《天地人 — 國立故宮博物院珍寶展》的海報。(新州藝術館)
年末臘日慶冬盡,地方各村各家祭祖、五祀、謝百神。圖為清 黃鉞《龢豐協象‧村社迎年》。(公有領域)

尾牙

尾牙作牙圖興盛    祭拜社神土地公
舊說雞頭示去留    老闆設宴謝員工

土地公(右)又稱福德正神、土地神、地主爺、土地爺等,又被稱為「財神」。黃曆每月逢2、16日民間、商店傳有「作牙」敬拜土地公感謝福祐、祈興盛。臘月16日作牙稱「尾牙」,最為隆重。祭拜者有德有福。(Outlookxp/Wikimedia Commons)

辦年貨

 作了尾牙辦年貨  過年瓜糖南北貨
 香燈蠟燭元寶錢  爆竹春聯頌豐厚

過年前趕辦年貨,瓜子、糖果、南北貨、香燈、蠟燭、元寶、紙錢、爆竹、春聯都充滿異於尋常的年味兒。(中央社)

送灶神

  臘月24日過小年*   甜品灶馬送玉皇
  黃羊祀灶傳漢風         善功廣播福蔭傳

               *一些地方臘月23日送灶神過小年

漢朝陰子方虔誠祀灶見到灶神顯像,後來成了巨富,後代封侯,留下「黃羊祀灶(竈)的典故。圖:清 黃鉞《龢豐協象‧黃羊祀竈》。(公有領域)

大掃除

臘月廿四大掃除    掃去灰敗拂塵故
除舊布新換故物    煥然迎新招來富

臺灣宜蘭傳藝中心遵循古禮送神儀式。(中央社/大紀元後製)

蒸年糕

糯米碾汁蒸年糕      發糕甜糕齊備好
供奉案頭神納鑑       除歲應景步步高

年糕常見有鹹年糕(圖右前、中)、甜年糕(圖中後)和發糕(圖右後),其諧音對應各種吉祥涵義:「步步高陞」、「甜(粘)蜜蜜」、「順利大發」等等,在新年極為討喜,是家家戶戶敬天地、拜祖先的祭品。(宋碧龍/大紀元)

貼春聯門神畫

桃符驅邪悠久傳  明朝太祖普春聯
官府民家土地廟  門神春貼迎福年

貼門神畫,闢邪納福。圖:《福壽文門神》絹本設色。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除夕

除夕更始除舊歲    祭神祭祖善德歸
天涯遊子圍爐回    守歲延吉祈新遂

除夕除舊歲,最重要的是闔家祭神、祭祖。圖為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清代孫溫 繪。(公有領域)
傳統年俗中,一年最後一天叫「除日」,最後一夜叫「除夕」。在除夕,讀書人、老百姓閤家圍爐夜坐,達旦不眠,謂之「守歲」,食用祭祀的酒食到了夜半,祝頌而散,謂之「分歲」,即新舊歲已經交接完畢。圖為清董邦達繪御筆范成大《分歲詞》局部。(公有領域)

壓歲錢

稚子歡欣年夜餐 拜年喜得壓歲錢
壓歲壓祟福佑注 子孫平安度新年

「壓歲」諧音「壓祟」,壓歲錢帶著鎮壓邪祟的吉祥含意。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注入了「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的愛護心意。(章翠英《古風》/大紀元)

 元旦

  正月初一迎早旦 接神燃炮賀新年
    交子餃共屠蘇酒*   祈禳道喜誠拜參

*也有喝椒柏酒、桃湯禳災迎吉

新年元旦文武官員進京朝賀,市井百姓也紛紛出門拜年、賀年、參廟、參神堂。圖為清 徐揚《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局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初二

 初二歸寧雙回門   雞酒糖餅喜探親
 祭拜財神鞭砲響      晝夜不休鬧隆隆

初二是出嫁女兒一年中歸寧的大日子,也稱「回門」。對丈人來說就是「迎婿日」,女兒女婿都回來就是「雙回門」。丈人將準備豐盛的午餐款待女婿女兒一家。圖為清 姚文瀚《歲朝歡慶圖》局部。(公有領域)

初三

初三赤狗小年朝    睡飽避免是非招
謹言慎行修口舌   在家祭神樂逍遙

大年初三赤狗日又稱小年朝,傳統年俗說少出門、謹言慎行修口舌。(中央社)

初四  初五

新春初四接神降 初五開張新市場
大吉大利紅紙貼 舞獅舞龍興繁昌

民間一般在大年初四祭拜「五路神明」和「財神」,大年初五開市。「五路進財」單幅裝飾畫,將祭拜「五路神明」和「財神」合一。圖中一位身穿文官禮服的財神,一手執「如意」,一手展「五路進財」卷軸。財神面前有一大型聚寶盆,盆的四周有五童子各執象徵財寶的事物,有搖錢樹、寶馬、元寶等。五童子象徵五路進財的財神,神態活潑可愛又喜氣,畫工精緻,色彩絢麗。(來源:國立歷史博物館、鍾元翻攝/大紀元)


誠意正心 與神更接近

從這些年俗中,你是否感受到中華民族在過「年」迎新中,時時、處處都展現了虔敬禮神的精神。古人知道,與善德同在就是禳災招福、年年歲歲過好年最好的法子!各種年俗的祭典、儀式無非都是提醒人誠意、正心,在此時,人間與神更接近了。

@*#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太平春市圖》描畫的是新年期間,農村熱鬧歡慶過年的情景。巿集設在河邊,彎彎延延的,岸上的地面相當平整乾淨,岸邊植有老松桃樹,有野花野草,還有竹籬人家。賣家賣的有各色各樣的東西,計有爆竹、鼓、果品、鳥魚……,畫得非常生動逼真。
  • 大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農諺中有一句「大寒過年」。大寒,冬春正交替,人間準備過年。「臘八祭神告歲成」是古代過年民俗中領頭的節目。清代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硯台翰墨磨出飄香的年味……
  • 元旦就是正月初一,親友相互恭賀拜年,道吉祥說恭喜,祝福對方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正月初一如何招來好運?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您知道大年首選平安、招福的食物有哪些?……
  • 在中國新年習俗中,有迎財神、送窮日、人日、順星日的習俗,對應著新年新春裡不同的日子,這些日子有哪些特別的習俗嗎?
  • 隨著現代物質生活的豐富多彩,年味逐漸變得淡薄。在中國古代,年味是怎樣的呢?什麼是領春祭恩賞銀?古人過年又有哪些講究?現在,就讓我們通過《紅樓夢》重溫一下吧!
  • 傳統中華文化的過年習俗,不是年末跨歲初這一、二天的節慶而已,而是一連串的除舊歲迎新春的節祭與活動。歲末大祭、作尾牙、祀灶送神、大掃除、辦年貨、蒸年糕、貼春聯、除夕圍爐、壓歲錢……都有深刻的神傳文化的寓意。
  • 清明上河圖 中國畫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一年中寶貴的好時節。現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聯想到掃墓的民俗,其實,從古到近代,清明節聯繫著寒食節和上巳,民俗活動多彩多姿,五花八門。可知道歷代的人們在清明時節從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動嗎?一起來探一探清明豐富的內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循環週期的起點。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轉變為春暖花開,一片五彩繽紛的盛景,迎來一年中難得好時節--春分,也迎來養生、開運的契機。本文要與你分享:「春分」的要義是什麼?在春分如何養生,如何開運?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冬眠的昆蟲,草木也競相舒展。今年的驚蟄是3月5日23:2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