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开奖号码 - 体育

荷蘭小畫派 鬧出大名堂——大畫家維米爾趣聞

文/姜光宇
荷蘭畫家維米爾作品:左圖《持水壺的女人》,右圖《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公有領域)

荷蘭畫家維米爾作品:左圖《持水壺的少婦》,右圖《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07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提到西方藝術史上的人物畫名作,有三幅作品最為家喻戶曉,分別是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蒙娜麗莎》(Mona Lisa)、倫勃朗(Rembrandt van Rijn)的《夜巡》(The Night Watch)和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這位維米爾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約翰內斯‧維米爾,1632年出生於荷蘭的海港小城代爾夫特(Delft)。後世史家把他和倫勃朗以及弗蘭斯‧哈爾斯(Frans Hals)並稱為荷蘭三大繪畫大師。維米爾也是荷蘭小畫派的代表畫家。他最知名的畫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稱作「北方蒙娜麗莎」,好萊塢還據此拍了一部同名電影。

維米爾畫筆下的代爾夫特(Delft)小城風光,布面油畫,1660—1661年作,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關於維米爾還有一件趣事。

二戰結束以後的1947年,荷蘭的一份報紙做了個民意調查:在我們國家,你最喜歡的人是誰?結果,排第一名的是他們的新首相,他們的王子名列第三。那麼排第二名的是誰呢?是一個叫做漢‧凡‧米格倫(Han van Meegeren)的人,那麼這個米格倫是誰?

他應該算是史上最著名的「贗品大師」,以偽造維米爾的畫作聞名於世。米格倫原本是個二流畫家,他花六年時間鑽研了造假的技巧,之後畫了一幅《以馬忤斯的晚餐》(The Supper at Emmaus,1936)冒充維米爾的作品,被專家興奮地鑑定為「真跡」,還被評價為維米爾早期最傑出的一幅畫作。從此,米格倫就走上了偽造名畫的「康莊大道」。

那後來他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德國占領荷蘭期間的1942年,米格倫的一位經紀人將其《耶穌與女罪人》(Christ with the Woman Taken in Adultery)一畫作為「最新現世的維米爾真跡」賣給了一位納粹銀行家兼藝術經紀人。納粹的黨政軍領袖戈林聽說後,立即用137件名畫換到了這件寶貝。當時,希特勒已經蒐藏了兩幅維米爾真跡,戈林也不甘落後。

[荷] 維米爾,《天文學家》,作於1668年,布面油畫。此畫一度被希特勒占有,現藏盧浮宮。(公有領域)
[荷] 維米爾,《繪畫的寓言》(又名《畫室》),作於1665-1667年,布面油畫,此畫一度被希特勒占有,現藏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公有領域)
[荷] 維米爾,《繪畫的寓言》(又名《畫室》),作於1665—1667年,布面油畫,此畫一度被希特勒占有,現藏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公有領域)
次年,戈林將這幅畫與另外6,750件掠奪來的藝術品藏匿在了奧地利一座鹽礦。1945年5月17日盟軍入駐,發現了這件「初見天日的維米爾」……

憤怒的荷蘭政府就以叛國罪把米格倫抓了。這一下要掉腦袋了,米格倫迫於無奈只好說出了實情:其實,那些維米爾的畫都是我畫的!但即使他這麼說也沒人信啊,於是米格倫只好說:不信我給你們畫一幅。

結果他在被關押期間,當著一眾記者和證人的面,畫了他這輩子最後一幅贗品,叫做「少年耶穌與長老」(Jesus among the Doctors)。畫才畫到一半,所有人都明白了,他說的是真的!

1945年7—12月間,米格倫繪製了平生最後一幅偽作《少年耶穌與長老》。(公有領域)

最後,米格倫的罪名就從叛國罪改成了偽造國家文物罪,很快就獲釋了。而在荷蘭人的心目中,米格倫也從一個叛國者變成了一個民族英雄,因為他狠狠地坑了戈林一把。這件事之後,米格倫「贗品大師」的「江湖地位」就無可撼動了。

說起來,米格倫的畫風和維米爾相比真是差之千里,甚至可以說模仿得相當拙劣,他何以騙過了行家和粉絲?這也只能解釋為當時歐洲局勢緊張、很難見到維米爾的原作加以比對了。

在這裡給大家推荐一部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自導自演的好萊塢電影——《盟軍奪寶隊》(The Monuments Men)。電影裡多次出現維米爾的畫,以及納粹頭子戈林欣賞維米爾畫作的鏡頭。另外,還有好幾幅美術史經典名作悄然出現在銀幕上,喜歡油畫的觀眾可以留意辨認一下。

維米爾畫作《老鴇》局部,後人推測可能是維米爾的自畫像,布面油畫,1656年作。(公有領域)
維米爾畫作《老鴇》局部,後人推測可能是維米爾的自畫像,布面油畫,1656年作,德國德累斯頓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維米爾出生於荷蘭的黃金時代,在1675年謝世之前,名聲並未如今日響亮。他的畫作多呈現平民生活主題,恬淡靜雅,光影婆娑。這段藝術史上的趣事,更襯托其畫作的傳奇色彩。

欣賞維米爾的更多畫作:

[荷] 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布面油畫,約1665年作。(公有領域)
[荷] 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布面油畫,約1665年作,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維米爾,《倒牛奶的女僕》,約作於1658—1660年,布面油畫,荷蘭國家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荷] 維米爾,《拿水壺的少婦》,作於1660—1662年,布面油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維米爾,《基督在馬大和馬利亞家》,約作於1655年,布面油畫,蘇格蘭國家畫廊藏。(公有領域)

[荷] 維米爾,《持天平的女子》,作於1662–1663年,布面油畫,華盛頓國家畫廊藏。(公有領域)
[荷] 維米爾,《持天平的女子》,作於1662–1663年,布面油畫,華盛頓國家畫廊藏。(公有領域)
[荷] 維米爾,《少女習作》,作於1665—1667年,布面油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轉自《時尚精英ELITE》@*

(點閱【時尚精英ELITE】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余心平 蘇明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是偉大的荷蘭畫家倫勃朗(Rembrandt Van Rijn;又譯林布蘭或林布蘭特,1606年7月15日 — 1660年10月4日)的誕生400年的紀念年。在全世界的美術館裏舉辦了不下54個他的畫展。從阿姆斯特丹的王家美術館到柏林的版畫收藏館,從卡塞爾的大師畫廊到布拉格的藝術博物館。另外,據荷蘭一家電視臺的電視調查顯示,倫勃朗被評爲《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荷蘭人》,可見荷蘭人對這位畫家是多麼引以為傲。

  • (大紀元記者曹鶯飛倫敦報導) 英國國家美術館於10月15日開始的「倫勃朗:晚期佳作」(Rembrandt: The Late Works)的大型個展正在進行中,並將持續到2015年1月18日。
  • 他就像悄無聲息地走過了一片森林,沒留下任何足跡。經過三個月的逐吋檢查、清洗和修理,約恩‧瓦杜姆(Jorgen Wadum)教授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輝煌呈現給了全世界。在對荷蘭繪畫大師維米爾的經典畫作進行了最近一次修復後,22年過去,他仍然對她心有靈犀。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提香對場景的精心設計、富於表現力的色彩,以及對人像和物件的敏銳刻畫,啟發了後世的歐洲藝術家。觀眾凝視此畫時,猶如置身人群中,彷彿藝術家要求觀者一同省視自己的良知與對神的信念。
  • 德國的視覺藝術,相較其哲學文學音樂,是較少被德國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國藝術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卻深深影響著其它領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為什麼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對色彩與構圖的運用是德國浪漫主義的特色,他賦予風景畫前所未有的生命與意義。他將靈魂注入風景裡,而風景裡被照亮的空氣是「靈體」,讓每一幅畫作充滿個體性與內在連結
  • 馬德里擁有世界上最[ascii]著[/ascii]名的博物館之一——普拉多博物館。而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貴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畫《宮娥》(Las Meninas)是其鎮館之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