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神事

他能算出自己離世的時辰 妻子比他算得更準

文/宗家秀

現代數學只能計數和度量,而中國古代數學卻可以算「命」,甚至推算宇宙、自然、社會的一切。(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400
【字號】    
   標籤: tags: , , ,

現代數學只能計數和度量,而中國古代數學卻可以算「命」,甚至推算宇宙、自然、社會的一切。

西漢的嵩真通曉推算之術。有一天,嵩真對自己的妻子說:「我推算自己的壽數是七十三歲,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正月二十五日申時離世。」他還說,自己想葬在一個地方:「北邙山青隴孤檟之西四丈所,鑿之入七尺。」

然後他把這一推算結果寫在家中牆壁上,想日後檢驗是否精準。妻子看後,當時也沒說什麼。後來她跟人說:「嵩真推算時,我認為他多算了一天。當時想告訴他,又怕他多慮,我就沒有說。」

果然提前一天,嵩真於綏和元年正月二十四日申時離世,時辰並沒有算錯。按照嵩真生前所指的地方,家人把他的屍體抬到那裡,果然有一棵孤零零的檟樹,往西大約四丈遠,家人開始挖地,挖到七尺深時,居然發現有一副空棺槨,於是就用這副空棺安葬了他。

憑玉碗尺寸算出碎裂時間

五代後唐的袁弘御精通算術,官任山西的從事。當時的節度使張敬達有兩只玉碗,袁弘御量了一下碗的深度與寬度,運算一番,然後說:「明年五月十六日巳時,這兩只碗一定會碎裂。」

北宋 趙佶《文會圖》(局部),絹本,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北宋 趙佶《文會圖》(局部),絹本,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張敬達隨即讓人將兩只玉碗用衣物棉絮等物包裹好,裝進一個大竹籠裡,放入庫房。心想,我這麼小心藏起來,看它們還能破碎嗎?

第二年五月十六日巳時,誰也沒想到,庫房的屋梁突然折斷掉下來,正好壓在那個竹籠上,結果藏在裡面的兩只玉碗都被砸碎了。當時的太僕少卿薛文美也在府中,親眼見到了這件事情。

用筷子算出糧倉有多少米

漢朝有個叫曹元理的人,住在在今天中朝接壤的地方。有次他到朋友陳廣漢家做客。陳廣漢說:「我有兩大圓型米倉,盛滿了米,忘記有多少石了。你幫我測算一下吧。」

曹元理沒動地方,就在原地用吃飯的筷子在桌上轉了十多圈,然後說:「東邊的圓糧倉有米七百四十九石二斗七合。」接著又用筷子轉了十來圈:「西邊的圓糧倉有六百九十七石八斗。」於是陳廣漢將他算好的數目寫在糧倉門上。

曹元理走後,出米測量,東邊糧倉絲毫不差;西邊量出的米比曹元理測的少了一升。僕人說:「出米時,糧倉中突然竄出一隻大老鼠來。」陳廣漢追問:「有多重?」僕人回答:「一升左右重。」

元 佚名 耕稼圖卷 26.7x506.4cm
元 佚名《耕稼圖》卷(局部)。(公有領域)

後來曹元理聽說自己算差了一升,非常沮喪:怎麼可能?陳廣漢說,倉裡藏著一隻老鼠,正好大約一升重。曹元理用手拍著床說:「太丟人了,我怎麼就沒算出老鼠吃米?」

老子說過:「善數者不用籌策。」善於算術的人不需要計量工具,那是用什麼方法算的呢?古代數學的內涵與方法早已失傳了,現代人繼承的不過是表面的公式公理,其玄奧的實質內涵其實與中國的半神文化有關,現在也都被實證科學視為迷信了。

參考文獻

晉 葛洪《西京雜記》卷四
宋《太平廣記》卷二百一十五《算術》@*

點閱【神人神事】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蘇明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兩种失傳約一千七百年的古代算術--“兩儀算”和“三才算”,最近被工行陝西漢中分行經濟師程文茂經過八年的不懈鑽研,再次挖掘出來,重現在由他發明的“世界算盤”上,獲國家專利。

  • 喜歡深思並沉靜在對宇宙、天體、物質、自然存在的現象等展開無限思考並有自己獨特成熟的認識,並通過哲學表述的公民哲學家,如泰勒斯(泰利斯)和畢達哥拉斯們,他們通過理性的哲學思維活動走上了由哲學而認識神的修煉之路。
  • 說到數學,人們馬上會聯想到小學生的算術,例如加、減、乘、除;或是中學生的代數幾何;再到大學的微積分以及更深奧的數論等。但這都是現代數學的概念。在現代人的思維中,數學運用大量的公式和計算,而中國古代數學卻不是這樣。
  • 在音樂界,有關音階頻率(音高定準)的爭論已經進行了幾十年之久,廣泛牽涉到納粹陰謀論、新紀元(New Age)醫療法、對歌手發聲舒適性的實際考量、與古代數學和美學的重新聯接,以至與更高秩序的抽象連接等話題。具體來說,我們在確定音樂的「標準音高」時,是應該定在440赫茲,還是432赫茲?
  • 科學家未解釋古巴比倫為什麼有如此發達的數學,因為以進化論為基礎的人類學無法解開人類文明的來源。
  • 彼得·安東尼(Peter Anthony)的強項從來不是數學,從小他就很會畫畫,後來成了一名藝術家。同時,他是個不可知論者——認爲世界太神祕,不在人類能理解的範疇。當他獲得一次深刻的瀕死體驗、心靈被「調諧」到數學頻道時,他的整個世界翻轉了。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