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錦 文化漫步

【文史】水仙迎新年 伯牙學琴移情悟道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氣: 966
【字號】    
   標籤: tags: , , ,

楔子

不須冰與雪,自作一瑤華
——打一花
提示:「冬天裡的花,素淨高潔。」

山茶花?梅花?蠟梅?腦際芳草百轉……一時可能還轉不出來。再看下一個提示:
出水芙蓉是一家

是否猜到謎底——
水仙」!

凌波仙子

中華文化中,詠水仙由來已久,詠贊水仙的詩人詞家也是數不勝數。有的說水仙宛若水中的美人、淩波獨步的仙子;也有人形容她是山澤的素輝、綠雲上的春波。不管來自山邊或是水澤,水仙冰心無垢般的花影,讓人滌盡凡心。

水仙賀歲迎新年

水仙花開在過年前,是過年期間洗盡舊塵、辭歲迎新的吉祥裝飾品。廳堂案上擺上一盆淺水或一個古瓶,養幾叢玉骨冰肌的水仙,就能點染幽齋的清雅氣氛,真的是宜室宜家。如果將花入畫,可以留住清芳與花影,傳它個幾代人。

歷代畫家多將水仙和其它在冬天裡凌寒揚華的花兒像是梅花、茶花、蠟梅等等一起入畫。這些在冬天裡領先報春的花兒都有不畏寒的特質,凌寒傲雪的精神百歲常新,鼓舞代代中華兒女,所以也是賀年的歲朝圖取材的對象,供給人賞年景、陶冶雅興。

「一一孤根發,藂藂(同叢)翠葉新。清琴彈此曲,白露謂伊人。
蓬島何年別,蘭堂幸可親。安知芳草氣,不是洛川神。」

這是 明末淸初人陳子升的《水仙花》,形容了朵朵水仙一一發孤根、翠葉叢聚的外貌,「新、翠、芳、露」則飄溢水仙花的潔淨清高特質。詩中藏入「蓬萊島」、伯牙的琴曲《水仙操》(「操」是琴曲)的典故,又把芳草水仙和水中仙的意象作了巧妙的移情連結。

伯牙移情水仙 成琴藝妙手

傳說《水仙操》是伯牙所作的名曲。伯牙是春秋時代的古琴妙手,人們一提到古琴就想到伯牙。伯牙如何成為鼓琴(彈琴)的妙手?史上留下一則伯牙「移情」水仙——水中仙人的傳說,《水仙操》一曲,成了他移情悟道的表記 。

唐代吳競的《樂府古題要解》記載《水仙操》的故事,說伯牙向成連學鼓琴,三年有成,但是還未得琴藝的精髓——「精神寂寞(*寂靜)、情志專一」。成連告訴他,我有高師方子春在東海,可以去請益。於是伯牙跟著成連到了海中蓬萊島。他們到了那裡,遙望遠處、找尋近處卻沒能看到一個人影。成連說他要去把師父迎來,他讓伯牙一人留下,說完撐上船成連入海去了。小船消逝在海上,過了十天還不見成連回來。孤單寂寞的伯牙一人空空巴望,見不到等待的人影,不禁悲從心生。

伯牙不時延頸四望,只聽到天地之間,澎沛的海水急湧,旋而撲浪,旋而幻滅;時而狂嘯如虎,時而又靜如處子。深邃的山林,不時傳來群鳥悲號。天地就是最好的老師,伯牙仰天長嘆,終於悟到了:「師父把我一人留在這裡,讓我體悟情志專一之道」。

伯牙終於懂得「移情」--山海間的伯牙好像變成了「水中仙」。寂靜地屹立於天地間,他體悟到了心與情合一的新境界。於是,他作了新琴曲《水仙操》,曲終時,入海的成連也撐著船返還了。一曲《水仙操》展現伯牙移情的境界,他終而成了天下鼓琴妙手。

水仙救孝子

《水經注》 的江水篇中,有一文(引用漢朝揚雄《琴清英》)記載了一則漢安縣北的江水中「水仙」(水中仙人)救助孝子伯奇的故事。

尹伯奇是周宣王時代的孝子、周朝上卿尹吉甫的兒子。尹伯奇生母死後,父親續弦娶了後母。後母生的弟弟讒言陷害尹伯奇,說他對後母有曖昧之情。尹吉甫不信,後母有私心偏袒自己的兒子,故意設局陷害伯奇。後母對尹吉甫說考驗一下便知道,不妨讓她和尹伯奇獨處空室,叫尹父到對面樓上去觀察。

後母知道伯奇很仁厚,就事先把毒蜂綴在自己衣領上。伯奇一看到毒蜂趕忙幫她取下。在樓上觀察的尹父不明究竟,遠遠地被這一幕設計的假象給騙了,盛怒下就把尹伯奇趕出家門。

伯奇遭到不白之冤非常悲傷,到了野外就投身江中,滿身纏掛著苔、藻。忽然夢見有水中仙人,賜給他美藥救了他。得救後的伯奇還是一心掛念父親,悲傷難抑唱起歌來,表白自己的心跡。水上往來的船人都深深受到他的歌聲打動,也跟著學唱。傳唱江水上的這首歌曲引起了尹吉甫的注意,覺得這是自己的兒子伯奇所唱的,他明白了自己的兒子沒死,就作了一琴曲《子安之操》。也有一說,伯奇將自己的孝親心跡注入琴曲中,作了感人的《履霜操》。周宣王於途中聽到了這琴曲,感動得說道「這是孝子之辭」,終而使得尹家父子倆團聚。

伯奇移情水仙成了鼓琴妙手,清音高名傳古今;伯奇孝心感動天地、感動了水仙,孝行留在人間。伯牙、伯奇他們的琴操曲中的清音,都傳達了與天地共鳴的清高情操。

終曲

水仙,不愧是花仙,每一朵明潔冰清的水仙都懷抱著一輪慈心,暉暉然傳達了兼愛無私的意含,讓古人在花中仙與水中仙之間萌生了移情的作用,留下許許多多美妙的故事,衍生了無盡的聯想,淨化凡間塵垢。

觀賞慈心無垢的水仙花也能讓人移情,讓人滌淨凡心。過年期間,供水仙盆栽應景,宜室、宜家、宜一生!

@*◇

-點閱花間集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枇杷花迎寒,素華冬馥,薛濤「情戒」給了生命新的篇章。情海失落的薛濤在成都浣花溪畔,閉門幽居枇杷叢裡。她退盡漫爛還素華的後半生,就好像枇杷樹負雪揚華(花),轉入另一種心境。
  • 中華民族古來流傳,說冬青是西王母的長生樹。古井伴老冬青,這一幅圖畫宛然是梁鴻孟光這對人間仙侶的定影,貞節高潔留在歷史中,給後人緬懷。
  • 松樹古來擁有百木長的桂冠,千歲材的美稱,說松樹有靈性的故事,拾掇史書間也不少。蘇武「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偉丈夫若松之常青。
  • 就像劉雪庵在《踏雪尋梅》中抒發的:「塵世多風霜,蠟梅朵朵黃,空谷傳回聲」……一生的困厄滄桑,幾度政海的波瀾衝擊,都沒有撼動黃庭堅,他真如濁世中一臘梅,幾度濁流滌盪,越發清芬。
  • 古人以梅花交友,也以梅花玩遊戲,留下俏皮、詼諧的詩句、警語,供今人玩味。宋代四大詩人之一的陸游,一生愛梅花,元代嶔崎磊落的畫梅名家王冕在人間修道,恰如一朵出塵白梅,他們都以梅花自況……
  • 山茶花為何先領春色照天涯?山茶又稱「曼荼羅」,到底是什麼含意?山茶靜婉鮮妍和宋代真御史邂逅,說王十朋轉生的故事……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天象奇觀常常引起觀星族的興趣,也引得關心天象與世運吉凶者的關注,「七星連珠」就是其中一種!你可知「七星連珠」、「五星連珠」從遙遠的時代以來,就是極受古代中國重視的天文現象,古來有句成語叫「珠聯璧合」,就是指這個天文現象。「七星連珠」是什麼意思呢?中國史上第一次七星連珠發生於何時?「七星連珠」是吉兆還是惡兆呢?
  • 俗話以「呆若木雞」來形容人愚笨或受驚嚇發愣的樣子。其實古代「呆若木雞」意指人怎樣的心理精神狀態呢?在歷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雞戰勝強敵,我們來看看。
  • 元宵節是個天上人間交會的美好日子。一說到元宵夜,誰能不想起賞花燈呢,宋朝詩人一翦梅盧炳說「燈火樓台萬斛蓮」,元宵花燈照亮天人之間,一夕如晝,更少不了「燈謎」共歡伴,還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圓」讓元宵的記憶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這些元宵節俗的來源嗎?嘉節當前,讓我們一起來猜一猜、追一追元宵節俗的時空背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