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七星彩 开奖结果-博彩平台推荐-新浪彩票
盛唐文化域外綻放的古韻

京都寂光院風致 追唐風文化溯書道

作者:任采真

京都寂光寺為日本飛鳥時代聖德太子始建的古寺,圖為本堂一景。(任采真/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63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淨敬交融寂光院

在京都具有古久歷史的寂光院座落在京都的北邊,離市區不到一小時車程的大原山區。如果想要品味觀光味少一點、古意多一點的清境,就來訪一訪這個澄淨與虔敬氣氛交融的寂光院。

京都風華之一,迴遊庭園山水。(任采真/大紀元)

把車停在十分鐘步程外的停車場,讓大自然的四季風致伴著你的步履蜿蜒上山,經過閒散點綴山路邊的茶屋、土產小店、小憩食堂、溫泉、味噌屋,跨過小山溪,不久就可以來到直上寺門的一小段陡峭台階。

京都風致–山中溫泉。(任采真/大紀元)

如果你是初冬來到這裡的話,正是寂光院之光迴照寺院建築最殊美的時光。寺院正後方一隴山林的黃橙秋色,在寂靜陽光下散發出澄澄光亮,玄靜又富有清澈的慧光。靜修的寂光照映無窮無極十方世界,古人修行的境界自在其間謐謐展現開來……。

日本飛鳥時代聖德太子始建的京都寂光院。(任采真/大紀元)

寂光院的追想

寂光院始建於公元六世紀末(公元594年),讓人追想起日本飛鳥時代(公元592年到710年)的文化風尚。飛鳥時代,仰慕、模仿神州中國的文化,形成當時的政治與文化風尚,在前頭引領著奈良、平安時代唐化之風的步履,其中的巨擘、舵手就是建造寂光院的聖德太子(公元574年-622年,名為廄戶豐聰耳)。

日本京都寂光院始建於公元六世紀末(594年)。圖為寂光院的山門內側。(任采真/大紀元)

篤信佛教的聖德太子為已故父王(用明天王)祈求冥福,而建造了寂光院。聖德太子生年時代約當中國南北朝末年到唐朝初創。他五十年不到的人生真的非常特別,好像在實踐一種天命--為了傳播中華文化到東土日本而生。在中日兩方都有聖德太子是中國北朝末年慧思禪師轉世的說法。[1]

聖德太子崇敬神佛 奠定日本文化基礎

篤信佛法的聖德太子將中土崇敬神佛的信仰帶入大和國。「日本」國名是七世紀末確定的,飛鳥時代是以「大和」為國名。聖德太子的篤信佛法在大和王室、貴族和民間起了很大的示範作用。早年,他透過朝鮮半島取經,後來他開展了直接從中土大量輸入佛教經典以及中華文化的新里程碑。

同時,聖德太子也留給後人京都寂光院、奈良法隆寺等等的寺院建築,這些或素樸、或宏大的寺院建築都能讓後人追憶當年敬天敬神的心香。

聖德太子從中土直接輸入中華文化經典、佛經,提倡道德和崇敬神佛的信仰。圖為《聖徳太子勝鬘經講讃圖》。(公有領域)

遣隋使 直航開啟交流

聖德太子派遣「遣隋使」從中土直接輸入佛經和學問經典、政治制度文獻紀錄,揭開日本和中華文化交流的重大史頁。根據日本國史,留下記載的遣隋使一共有三次,分別是在公元607、608年和614年;從中國的隋代史書記載來看,第一次是在公元600年[2]。這幾次遣隋使都是聖德太子攝政時所派遣的。遣隋使成了後來平安時代大量、多次遣唐使輸入大唐文化的先驅。

藉中土經典展開日本書道史

「伴隨著飛鳥時代佛教黎明的來臨,日本書道史也從此展開。」(日本學者田中塊堂之言)。聖德太子帶動鼎盛的讀誦佛經以及寫經風氣,因為佛教經典和寫經的傳播,中國書法開展了對日本書道深刻的影響。

日本最古老的書蹟--聖德太子的《法華義疏》卷四部分。(任采真翻攝/大紀元)

目前日本書道史上最古老的書蹟就是聖德太子所寫的《法華義疏》四卷,寫成於公元615年。這四卷完全是漢文、漢字的書法,展現了中國南北朝的書法風格。飛鳥時代的中國式書法是日本書道的起步,聖德太子的《法華義疏》就是日本書道發萌的里程碑,中國的文字和書法成了日本文化中的重要磐石。

借中華文化 奠定日本文化基礎

公元604年,聖德太子作成日本最早的憲法--《憲法十七條》,以中土所崇尚的道德理念來規範君王與臣民的關係。其內容出處大量來自中國儒家、法家、陰陽家和佛家的經典。已故日本學者神田喜一郎和大庭脩都指出在其中融合涵蓋了中國的《毛詩》、《尚書》、《禮記》、《左傳》、《孝經》、《論語》、《孟子》、《管子》、《墨子》、《荀子》、《韓非子》、《史記》、《文選》等古代重要思想、文史著作。這些古中國的思想精神和學識,成了飛鳥時代重要的施政的準則,當然也影響了後世的日本文化。

寂光心香 悠悠千載

千百年來,樸素的寂光院展現禮敬神佛的心輝融入京都北邊大原山野。千百年前,聖德太子引進神州大陸中華文化,奠定了日本文化與國力的基礎,那時的輝煌歷經千年未曾沈寂。寂光院的澄淨光華,從大原通衡山(聖德太子前世在中國大陸衡山修行)依然指引著虔敬、歸真的道路。

京都風致–淨與敬的風華。(任采真/大紀元)

-附註-

[1]. 見王勇著:《聖徳太子時空超越―歴史を動かした慧思後身説》,日本大修館書店,1994年。

[2]. 根據《日本書紀》記載,第一次的派遣在西元607年(推古天王15年),翌年回國,第二次的派遣在西元608年,翌年回國,此兩次的遣隋使都是小野妹子。第一次的遣隋使小野妹子回國時,隋史裴世清也同行到達難波(今天日本的大阪市),同年,因回送裴世清回國小野妹子再入隋。第三次派遣遣隋使是在西元614年,翌年回國,此次的遣隋使是犬上御田鍬。

見於中國《隋書》,有四次倭國(隋朝稱當時的日本)遣史的記載,依序是開皇二十年(西元600年,見〈倭國傳〉)、大業三年(,西元607年,見〈倭國傳〉)、大業四年(西元608年,見〈煬帝記〉)、大業六年西元610年,見〈煬帝記〉)等。@*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日本書道的表現形式,在現代以前一般可概括歸納為以漢字書寫的「唐樣書」(中國風書法)和以假名書寫的「和樣書」(日本國風書法)兩大分野。在日本書道史上有中國風主導和日本風主導的繁華時期。然而兩種風尚在相異的面貌下確有著相同的神髓,主要都是源自中國晉唐的古典書風,尤其是王羲之的書風,和宋朝富個性的重抒情的自由書風。
  • 在日本書道史的研究著作史上,毫無疑義地一向都肯定日本書法出於中國書法之說。從日本書道史研究著作所採的分期界標,也可以明顯觀察到日本書法的史脈和中國書法無可分割的深刻關連。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