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亚洲博彩公司 - App Store
花間集錦 文化漫步

【文史】尋常人生 才有梅花便不同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氣: 15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從小寒到春分有二十四番花信風,徹骨寒風中最早捎來的就是梅花信。冬至後陽氣暗中萌生,梅花最先感得陽氣,領先群花在小寒時節乘寒映雪而開。看到梅花開了,有人欣喜春風已經上路;有人心驚一年容易,又是一年將逝時,詩人說「驚時最是梅」,就是此般心情的寫照。

古今之人詠嘆梅花的美,不僅在梅的形貌,更在於梅花傲寒、領春的精神象徵。古人詠歲寒三友,讚四季四君子,一樹凝秀透幽香的梅花都登了榜。盧梅坡的《雪梅》詩說:「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雪、梅相照映,真的「香得益彰」。

折梅聊贈一枝春

中土自古以來詠讚梅花的詩詞作品非常多。南朝宋人陸凱《贈范曄詩》,折梅贈友,史稱詠梅寄情的濫觴。《古詩紀》提到,陸凱與范曄交善,他從江南寄梅花一枝給長安的范曄,隨花贈詩,詩吟:「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寄上一枝梅花託驛使送給隴頭(指長安)的朋友,一枝春梅雖然「無價」,綻蕾的花盛放江南之春。

綻放的梅花傳達來自遠方朋友的一腔盛情,這真是千金難買唷!多麼美麗的江南一枝春,展現了君子之交誠摯的心意。古人常說「君子之交淡如水」,若以「君子之交香如梅」的意境相佐,展開天地間絕妙友誼,能長能久自是不在話下。

古人以梅花交友,也以梅花玩遊戲,留下俏皮、詼諧的詩句、警語,供今人玩味。南宋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里曾經在看書中昏昏入夢,卻被梅花吹香叫醒了,他俏皮地說「無端卻被梅花惱,特地吹香破夢魂」(《釣雪舟倦睡》),想必很多人會愛上這「梅花惱」吧。

白居易曾經起雅興尋找去年的梅花,寫下亦喜亦驚的感言「年年只是人空老,處處何曾花不開」。花開花謝、花謝花開年年循環不止,而人生如何才能回春呢?難怪世上許多警悟的人要走上修道之路。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是詩人盧梅坡的《雪梅》詩中名句,讓許多人忘不了雪、梅爭妍的俏皮,增添賞梅的趣味,詩人也因此而留名。

無意苦爭春  陸游愛國詩人本色

古人吟詠梅花香清似君子的詩篇無數,愛梅花的人自然而然君子的風骨流露。

陸游[1]的《卜算子·詠梅》詩中的一句:「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2]寫盡了早春梅花的自在無爭,也讚頌了梅花清香的生命本質,任憑化作春泥、碾作塵土,在它那極為微觀的生命微粒中,依舊故我。其實概觀愛國詩人陸游的一生,這正是他的自況詩。

陸游一生才氣超逸,十二歲能詩文,一生「六十年間萬首詩」居兩宋眾家之冠,是「南宋四大詩人」之一。《宋書》記陸游「學廣而望隆」,他生於國運衰世,然而匡復北宋山河的大志和鐵錚錚的忠臣氣節常在詩中表露。他終八五之歲去世,心中念念不忘的就是不能看到大宋收復山河--「但悲不見九州同」,受人敬稱為「愛國詩人」。

陸游非常喜愛梅花,也用梅花來表心志,他寫到梅花的詩就有六百多首。陸游年輕時受舉薦,在名單上列名第一,秦檜孫子秦塤剛好列在他後面,應禮部考試也名居前茅,因此處處遭受到秦檜忌妒排擠無法出仕,直到秦檜死後才得以任職。在朝時,他極力支持抗金派的北伐,直言上諫,又遭到主和派的反對、打擊。陸游的詩句「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表達自己救國熱忱至死不渝,誰也動搖不了,即便遭受殘酷的打擊摧殘,「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英雄本色、忠臣氣節,清香不改。

嶔崎磊落王冕 出塵白梅淨中修

元代的沒骨花卉名畫家王冕最愛畫梅,早年就以畫梅聞名。王冕其人也似一朵出塵白梅,一生不出仕,人品嶔崎磊落。王冕的詩《白梅》渾似他自我寫照的自況詩: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香。

元 王冕《墨梅》(公共領域)

王冕出身清貧,清清澈澈的本性,宛如出生於冰雪林中的寒梅,不同於桃李惹春塵。

據《浙江通志卷一百九十二人物十》記載,農家子弟的王冕非常好學,但是家中非常貧窮無力上學堂,就住到廟寺裡。夜裡他悄悄潛到佛殿中坐在佛像膝腿上,藉著長明燈讀書到天亮。元代大儒者韓性(紹興人,浙東理學家)收了王冕為入門弟子,韓性去世後,其他弟子把王冕當作老師一般對待。

他奉養母親一起住在城裡,母親住了一段時日後想還鄉。王冕買白牛為母親拉車,他自己穿著古代冠服隨在車後走。路上王冕遭到孩童遮攔嘲笑,王冕跟著孩童們一起笑,心中毫無罣礙。可以見到王冕的心性境界,誠然就是在人間修行的表現,難怪他這樣歌賦白梅「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香」!

的確,王冕學問聲名傳世後,遇到幾次舉薦的機會,他都快速地悄然隱身而退。他攜著妻子隱身九里山,在那裡除了種豆、粟、薤韮、芋等自給自足之外,他種的最多的就是梅花--梅花千樹,他的屋苑就建在梅樹林中。王冕非常孺慕古風,生活仿效周禮。明太祖欲授王冕參軍的職務,王冕一夕卒世。一朵散盡人間顏色素還真的梅花、清香留在天地間的白梅,這應該就是王冕修行的心願與人生寫照!

元 王冕《墨梅》(公共領域)

一番寒徹骨  梅花撲鼻香

回頭看唐代斷際禪師的名言「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3],從昔到今,這句通俗的詩語,銘感了許許多多華夏高士的心腑,鼓勵無數人跨越人生困的境。梅花鼓舞著中華兒女,成就了氣節卓越的風骨,也伴隨著中華兒女度過人生的苦樂。尋常人生,隨時、隨處,才有梅花便不同!#

-註釋-

[1]:陸游(字務觀,自號放翁)生於北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1210年)、越州山陰縣。他的父親陸宰,是一位很有民族氣節的官員和學者,朝廷南渡後,辭官回鄉閉門著作。陸游從小就受到父親深厚的影響,立下了抗金復國的壯志。宋孝宗即位,史浩、黃祖舜薦舉陸游善詞章、諳典故。孝宗召見,說:「游力學有聞,言論剴切。」遂賜進士出身,官至寶章閣待制,因為極力支持抗金派的北伐,而遭到主和派的排擠打擊,竟而去職,告老歸故鄉。

[2]:《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3]:唐代黃檗山斷際禪師的《宛陵錄》: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

-點閱花間集錦 文化漫步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蘿蔔真是天地間一寶,說這萊菔給人「來福」,名實相得益彰,真是天造地設!《本草綱目》讚美蘿蔔,宋代的愛國詩人、政治家、名相名將和來福蘿蔔有感人的遭遇……
  • 橘子解渴、陳皮是好食方,橘的療效上百種。《二十四孝》詩吟:「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桔,遺母事堪奇。」講了陸績懷橘的故事。橘子在中華文化中獨樹一格,知道長久的「頌橘」文化源自何人嗎?
  • 榛(音同真)果的苦與香風韻香醇,悠悠然訴說著生命的故事,久遠以來就和中華民族的生命交織在一起。陽關三疊說榛果頌華夏悠悠古風,你知道榛歌頌的「豈弟君子」是誰嗎?你知道榛果和古代新娘的故事嗎?你知道現代人說榛果是堅果之王嗎?……
  • 枇杷花迎寒,素華冬馥,薛濤「情戒」給了生命新的篇章。情海失落的薛濤在成都浣花溪畔,閉門幽居枇杷叢裡。她退盡漫爛還素華的後半生,就好像枇杷樹負雪揚華(花),轉入另一種心境。
  • 中華民族古來流傳,說冬青是西王母的長生樹。古井伴老冬青,這一幅圖畫宛然是梁鴻孟光這對人間仙侶的定影,貞節高潔留在歷史中,給後人緬懷。
  • 松樹古來擁有百木長的桂冠,千歲材的美稱,說松樹有靈性的故事,拾掇史書間也不少。蘇武「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偉丈夫若松之常青。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天象奇觀常常引起觀星族的興趣,也引得關心天象與世運吉凶者的關注,「七星連珠」就是其中一種!你可知「七星連珠」、「五星連珠」從遙遠的時代以來,就是極受古代中國重視的天文現象,古來有句成語叫「珠聯璧合」,就是指這個天文現象。「七星連珠」是什麼意思呢?中國史上第一次七星連珠發生於何時?「七星連珠」是吉兆還是惡兆呢?
  • 俗話以「呆若木雞」來形容人愚笨或受驚嚇發愣的樣子。其實古代「呆若木雞」意指人怎樣的心理精神狀態呢?在歷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雞戰勝強敵,我們來看看。
  • 元宵節是個天上人間交會的美好日子。一說到元宵夜,誰能不想起賞花燈呢,宋朝詩人一翦梅盧炳說「燈火樓台萬斛蓮」,元宵花燈照亮天人之間,一夕如晝,更少不了「燈謎」共歡伴,還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圓」讓元宵的記憶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這些元宵節俗的來源嗎?嘉節當前,讓我們一起來猜一猜、追一追元宵節俗的時空背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