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節氣】寒氣生白露 五行補冬從補露開始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氣: 1004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2018年白露節氣在9月8日交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白露」說:「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夜裡氣溫下降快速,白日裡空氣中所含的水氣受寒結成露水稱為「白露」,這是從9月8日開始,白露節氣的明顯特徵,這是天地之氣寒萌熱退的物理現象造成的。白露一到,也就是典型的秋天季候降臨了。

白露時節,清晨地面、葉子上結露珠,這表現天地之氣寒萌熱退的現象。古人以四季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稱為「白露」。(fotolia)

補冬從白露開始

「白露」一到夜涼如水,白露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也是補潤養生的起程時點了。古人進補的作法是周備、漸進的,從天候寒氣萌生的白露節氣一到,就進行「補露」,以增進身心免疫力,準備防寒的元氣。

對應於古籍的物候記載來看,《禮記‧月令篇》記載白露節氣物候為:「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鴻雁感應寒氣,開始越冬南飛,眾鳥開始備藏過冬的珍饈、美食。對應到人身上,從白露開始補冬,正抓住了關鍵時刻的起跑點。古人天人合一的養生智慧,未雨綢繆,有條有序、有備而來,真的是好智慧。

五行生剋的保健與食補法

秋天屬金、秋殺,天地間水分大量減少,燥氣漸盛,燥易傷肺。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五行理論來看養生的作法,秋屬金,五行顏色為白,傳統食補食療如何取用五行原理,作為養生實踐的指導呢?

1. 從秋天對應身體五臟的五行屬性來看,身體保健第一線落在肺和呼吸系統。
因為肺屬金,所以秋天保健首先注意保護肺部和呼吸系統。秋天裡天氣乾燥,第一線的口鼻呼吸系統,容易口乾舌燥,適時地補充水分防止口乾舌燥、身體乾燥。

秋天乾燥,身體保健第一線落在肺和呼吸系統,適時補充水分很重要。(圖:香采緣提供)

2. 保護肺系統、喉嚨,少吃寒涼食物。飲食時要怎麼做呢?
瓜果一般屬涼寒性為多,少食,一次食用不能過度。現代人喜愛的生食青菜沙拉的材料,像是小黃瓜、紅蘿蔔、蕃茄、紅黃椒、山藥、花椰菜、豆芽菜等等最好也蒸一下熱氣,或汆燙一下再食用為好。冰涼的食物也要從冰箱下櫃了。

3. 選用食物時,多選用白色的,例如梨子、香蕉、白木耳、杏仁、百合、山藥、蓮子、龍眼、甘蔗、芋頭、蘿蔔、大米、糯米、薏米、麥片等等,白色的食物適合潤肺生津、養陰清燥,都是秋天取用食材的好選擇。

帶著白色的食材是秋天菜單上的好選擇。(彩霞/大紀元)

4. 食酸味食物強肝。秋天五行金旺能剋木,使肝木受損,所以防燥潤肺的同時要強肝。如何選用強肝食物?「酸入肝」,酸味食物適合秋天飲食,可以強肝,還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的功能;當然,食用必須適度,過猶不及。

「酸入肝」,秋天適度食用酸味食物,可強肝、生津止渴、健脾消食。(mythja/shutterstock)

5. 防燥養陰,少食辛辣、炸的、烤的等乾性食物;少吃蔥、薑、蒜、辣椒、烈酒等等辛味燥熱物,以防止辛溫助熱,以免加重肺燥指數。油炸、肥膩的食物對陽氣下降的腸胃也是沉重負擔,不利滋陰。

6. 養陰可以選用粥品和燉湯,取代溫補、熱補藥膳。用來煮粥、燉湯的食材多取用秋天的白色食品,可以給秋天的滋補加分,緩解秋燥。白色食物對生津養陰有不錯的效果。做粥的主食材大米、糯米可以健脾胃、補中氣、防秋燥。補露的粥品,像是四神湯、蓮子百合煲、銀耳枸杞蓮子大棗湯、薏苡菱角粥等,都是上選。

桂花銀耳枸杞大棗湯適合白露節氣食補。(蘇玉芬/大紀元)

白露食俗

不同地域「補露」的方法雖然不盡相同,但都以潤燥養陰為主。這裡來瀏覽一下民間的白露食俗:

1. 喝「白露茶」:老南京人非常重視節氣茶飲,喜愛喝「白露茶」。古中國從上古時代就知道茶為養生聖品,《茶經》引《神農食經》記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常常喝茶,能讓人體力好、心情樂觀做事帶勁。在白露節氣裡採摘的清茶比起春茶、夏茶來溫和不苦澀,有著獨特的溫和甘醇清香味,而且也耐沖泡,很適宜秋節裡家族、老友分享。

白露時節喝白露茶,香醇清和又耐泡,適合分享。(Shutterstock)

2. 吃龍眼:福州地方的傳統是白露必吃龍眼。當地人傳說,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如吃雞一樣補身。

3. 吃「三樣白」燉雞鴨:浙江溫州、蒼南、平陽等地,在白露這一天採集三樣甚或十樣不等的帶有「白」字的草藥、食材,如白毛苦菜、白木槿、白木耳等等,加上白毛烏骨雞或鴨子煨燉成進補珍品,以去風症、補關節。

4. 喝「白露米酒」: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在「白露」這一天用糯米、高粱等等五穀雜糧釀酒。釀出來的酒略帶甜味,當地稱為「白露米酒」,用來滋補、待客。

雲斂千山出,風緊一雁飛。白露節氣到,好像歲的腳步又貼近年關一大步。就在此際,做好迎冬的準備──「補露」強健身心,放鬆心緒,調整年度計劃的腳步,穩健地、樂活地向前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禮記.月令篇》記載白露節氣物候為:「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是白露時節的三個物候。鴻、雁自北南飛;燕鳥由南北返;眾鳥開始備藏過冬食物,羞就是珍羞、美食。
  • 秋涼初聲,二十四節氣立秋登場!有道是「天涼好個秋」給人什麼預警?立秋有什麼古代禮制影響今人文化生活?立秋飲食防疫民俗知道多少?2017,丁酉年閏六月逢立秋,有無影響?對七夕情人節有什麼影響?知道古人「報秋」的時尚?逢立秋怎樣「貼秋膘」把肉吃回來嗎?……
  • 6月21日18時07分太陽到達黃經90°進入夏至。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古時候又把這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
  • 「爭秋奪暑」,立秋後、處暑來。古人說「七月流火」是處暑子夜天空的縮時攝影,展現中華文化深奧的科學智慧。處暑中有中元節俗,還有古人俗諺告訴人處暑養生的重點。處暑當心「秋老虎」……
  • 清明上河圖 中國畫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一年中寶貴的好時節。現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聯想到掃墓的民俗,其實,從古到近代,清明節聯繫著寒食節和上巳,民俗活動多彩多姿,五花八門。可知道歷代的人們在清明時節從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動嗎?一起來探一探清明豐富的內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循環週期的起點。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轉變為春暖花開,一片五彩繽紛的盛景,迎來一年中難得好時節--春分,也迎來養生、開運的契機。本文要與你分享:「春分」的要義是什麼?在春分如何養生,如何開運?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冬眠的昆蟲,草木也競相舒展。今年的驚蟄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長精神,臘後風頭已見春」(韓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間讓人間長了精神,讓風兒捎來春氣。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時間在22點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這一節氣到來,都是令人心身振奮歡暢的一刻。一年之計在於春!怎樣利用立春陽氣生發的時機,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頭呢?從代代相傳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發。
  • 圍爐、守歲中,遠處、近處的爆竹聲此起彼落傳開來!暖風褪去柳梢冷,一夜喚回天地春!守護傳統價值的民俗,守護人心中的善,穿過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將春天捎回大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