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金沙赌场怎么去-中w育彩票足球-亚洲博彩平台推荐

無心插柳 民間小調茉莉花西傳

作者:允嘉若
font print 人氣: 936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一曲中國人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民間小調《茉莉花》,從清代傳唱至今。茉莉花被中國民間男男女女爭相讚美,藉以托付愛慕、傳達情意,在各地詞曲都大同小異。十八世紀末《茉莉花》傳到了西方,則成了讚美耶穌基督的讚美詩,其中是何緣故?

茉莉花 向東來

茉莉來自佛教之地,而在中土成名。古代中國人對茉莉的濃烈薰香非常喜愛,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記載,那時南方人喜愛茉莉的芳香,競相種植,「耶悉茗花(素馨)、末利花(茉莉花)皆胡人自西國移植於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

《南方草木狀》中引《南越行記》的見聞說:「南越之境,五穀無味,百花不香,惟茉莉、那悉茗(素馨)二花特芳香。」

茉莉花。(Zhuwq/Wikimedia Commons)

情定《茉莉花》

嬌小潔白的茉莉花兒,芳香引得人種植,芳香引得人歌頌,譜進了民歌小調,在中國南方各地傳唱。

《茉莉花》歌曲的原形起於清朝的民間小調《鮮花調》,又名《打花鼓》。《鮮花調》以茉莉花為歌詠對象,於乾隆年間刊印的戲曲劇本選輯《綴白裘》中的〈花鼓 〉有記載。

著名中國民間小調

中國南方各地傳唱的《茉莉花》民間小調,曲調和歌詞大同小異,《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江蘇卷下》記載,傳統的江蘇民間小調《茉莉花》的歌詞這樣的: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 香也香不過她,
我有心採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 雪也白不過她,
我有心採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 比也比不過她,
我有心採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茉莉花》曲調流傳到西方

在中國南方多地流傳的《茉莉花》後來廣為流傳到海外華人和西方音樂界中。說起這契機,和乾隆盛世有關。乾隆朝末期,英國喬治三世積極想要和天朝建立邦交關係,尋求通商口岸。乾隆八十大壽時,喬治三世致上親筆祝賀信,表示交好厚意,同時,派遣了賀壽使團東來。

英王喬治三世畫像。(頑石創意提供)

使團的領團大使是侯爵馬噶爾尼(Macartney),他是喬治三世的王室胞兄、樞密院的院長。英國的大使團在北京謁見乾隆皇帝,也參加了在承德山莊舉行的壽宴。使團中有使者喜愛上這中國小調民歌《鮮花調》(《茉莉花》),把它帶到了歐洲。當時是十八世紀末,公元1792年。

後來,有傳教士根據《鮮花調》的曲調寫了讚美詩《耶穌美名歌》。到了十九世紀前期,《茉莉花》曲調的一部分也被普契尼譜入歌劇《杜蘭朵公主》中,在西方流傳起來。

2017年4月6日,川習會在川普(特朗普)的海湖莊園舉行期間,川普的外孫女阿拉貝拉(Arabella)就演唱了《茉莉花》這首中國民間小調流行曲,外孫約瑟夫也加入了演唱。@*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樸實未被污染的音色,加上不誇張的手勢與動作,烏克蘭兒童合唱團二度來台,不但學說國語,還學會演唱字正腔圓的《茉莉花》,擺明要跟巴黎木十字兒童合唱團的《高山青》一較高下。
  • 家住在一所大學的附近,所以,每天外出或歸來,我都要從那所大學校園橫穿而過。一天,大學校門口突然放了一張條形的桌子,後面坐著一個(有時兩個)戴紅袖箍、著制服的警察,目不轉睛地注視過往的行人。這種情形我已見慣不驚,每逢中共膽怯的時候,就會弄個警察在校門口給它壯膽。我好奇地想:花紅柳綠的三月,中共恐懼甚麼?
  • 4月6日,備受矚目的川習會在川普(特朗普)的海湖莊園舉行。期間,川普的外孫女、第一千金伊萬卡的女兒阿拉貝拉(Arabella)演唱了中文歌曲,這次阿拉貝拉的弟弟約瑟夫也加入演唱,再次爆紅網絡。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