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6月2日訊】嘉義民雄江厝店劉竹子腳曾有一風光古厝,建成於1928年的「雕樑畫棟」,古厝璧畫遺畫經鑑定是已經去世的台灣前輩畫家林玉山早年的畫作。
1928年,嘉義民雄的富家地主劉水雁用十甲田地的代價,建成了約2000坪的三合大院,雕樑畫棟不在話下,「鼎食之家」維持20多年金碧輝煌。1945年台灣光復後實施「耕者有其田」及「三七五減租」,地主富家不復早年風光。尤其1955年劉家主事者年老去世,家道就中落。
接著劉氏全家從民雄鄉村搬到嘉義市區,古厝年久失修,聽說在1960年代修繕費用就以千萬新台幣計算。雕樑畫棟之家沒人居住,有些比較值錢的古老傢俱以及雕刻繪畫都被偷了。古厝荒廢久了,後來難逃夷為平地的命運,據說土地賣給了建築公司。古厝文物不幸中之大幸,劉家族人將兩大幅木板壁畫拆除保留下來。
筆者近日間因緣際會,重逢失聯多年摯友,劉家後代劉水雁五子--在美國執醫的劉吉棠夫婦,得到一批其家人1994年拍攝的舊相片,就是嘉義民雄劉家「雕樑畫棟」古厝的舊照,及其保存下來壁畫的新照片。據劉家口語相傳及林玉山之子(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林柏亭鑑定圖片後,證實此古厝璧畫均為林玉山在1928戊辰年所繪製。
以下是有關畫家林玉山及其創作「雕樑畫棟」壁畫的第一手資料報導。
林玉山(1907-2004年)1928年大事

畫家林玉山在1928年,22歲時與黃惠女士成婚(婚照林柏亭提供),這一年出品兩張畫作「山羊」及「庭茂」(麻雀)參展日據時代台展第二回。台灣俗語說:「娶某後、生子前」人有妻財好運,難怪在這年他被民雄大地主劉水雁先生(1881-1955年)禮聘為古厝全院畫師,為之繪製壁畫。
留存至今的兩大幅原本木板壁畫
1928年時,劉水雁用十甲田地的代價,建成了約2000坪的三合大院,雕樑畫棟的「鼎食之家」,維持了20多年金碧輝煌。

兩大幅木板壁畫,其一為《松下問童子圖》(圖左),有「玉山寫詩意」落款及簽名,年代干支為「戊辰」、即1928年也。其二《楓橋夜泊圖》,圖畫看得清楚,但落款模糊,只依稀可見。
煙滅的石灰壁畫

《鶴圖》與《鹿圖》像是「石灰壁畫」,因此無法拆下保存。《鶴圖》是1928年的 南畫(特指中國傳統文人畫,或日本江戶時代中期興起的受到中國文人畫風影響的繪畫),跟1935年日本畫《池邊鶴》比較,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壁畫雖然沒有簽名,但筆法及畫風研判確定是林玉山繪製的。
1928年繪製的《鹿圖》比較瘦小,而後來1950年繪在嘉義慈龍寺的濕壁畫《鹿圖》就顯得豐腴,畫法更為成熟生動。
留存的五小幅原本木板壁畫

小塊木板壁畫內容為小動物花鳥菜蔬,玉山筆下的老鼠、鴿子、小鳥、兔子、貓,栩栩如生。
煙滅的木板壁畫

麒麟及鳳凰相片老舊而模糊不清,只依稀可見「木蘭從軍」及「北海牧羊」圖畫。
煙滅的雕樑畫棟

古厝夷平時,年久失修的雕樑畫棟都煙消煙滅於瓦礫之中,劉家後人的心情或許有如筆者的小詩稍能形容一二:
雕樑畫棟中,昔日風光榮,年久失修痛,過眼雲煙空。
興衰天意從,百年瞬間匆,幸留老相片,思憶家舊容。
玉山仙遺畫,回溯其時空,啟承轉合貫,賞析有助通。
民雄劉家簡介

後記:本文要感恩美國劉醫師吉棠夫婦提供古厝舊相片及保存下來壁畫的新照片。 感謝畫家林玉山哲嗣林柏亭先生的鑑定圖片。
責任編輯: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