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習俗

從小年到元宵 敬神祭祖年俗(2)初一到初四

作者:皇甫容

歡慶新年, 狗年旺旺大吉!(大紀元繪圖)

font print 人氣: 525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瑞雪翩翩兆豐景,犬蹄朵朵喜迎春」!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好不熱鬧。從過小年到十五,中國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禁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正月初一迎新春

正月初一,大年初一古時稱為「元旦」、「三元」。三元,是指大年初一是一年之元、時之元、月之元。元旦,是中國黃曆新年的開始。

大年初一清晨,民家選定吉時,在門外設置香案,擺放供品,焚香燃燭。同時敲響鼓樂,燃放鞭炮,象徵趕走凶狠的年獸。

人們敬拜天地四方神明,在院裡焚香祭祀天地神祉,在屋裡供養諸神。為祈求年年康泰,神壇上的香燭須終日燃燒,不息不滅。有的家庭在神明前供奉甜湯圓,以表全家和美團圓;早起更換新鞋新衣,表示萬象更新。

親友相互恭賀拜年,道吉祥說恭喜,祝福對方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為招來好運,初一要到廟裡燒頭柱香,出門要朝向吉利的方向,取義「順天時、順地利、順人和」,天地人三才和諧溝通,必會萬事大吉!

狗年吉祥!清沈振麟畫的狗。(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國民俗文化中,瓜子象徵「多子多孫」;蓮子桂圓表示「連生貴子」;蘋果橘子冰糖葫蘆表示「平安吉祥」。這些食物都是過大年期間的首選噢!

因杯碗盤碟都是盛飲食的器皿,也是古代祭祀的禮器,代表著財氣和福運,正月初一忌諱打破,以免破了財運。倘若真不小心打碎了,要用辟邪的紅色紙包起來,放在祭神的香案上,誠心默念「碎碎(歲歲)平安」。待到破五日,再丟棄。

大年初一是一年的開始,禁忌相對較多。忌初一早上洗澡洗頭、洗衣服、倒垃圾,以免衝掉、倒掉財運。

正月初二回門賀喜

正月初二,是出嫁的女兒偕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稱為「回門」,也稱「迎婿日」。回門時,須帶雙數的禮物和紅包,禁忌單數,分送給娘家的小孩,在娘家吃完午飯,就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正月初二,是出嫁的女兒偕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稱為「回門」,也稱「迎婿日」。(大紀元繪圖)

這天要祭拜土地神,早期多以牲禮祭拜,現代逐漸改為鮮花水果。

正月初三祀祖祭神

正月初三,又稱小年朝,也稱赤狗日。赤狗是熛怒之神,主管夏天。遇到赤狗,這一年都會不吉利。所以,這天老人多是足不出戶,以免撞煞。

這天不掃地、不生火、不打水,在家祀祖祭神。凡是住宅旁邊有井的人家,除夕那天要貼上紅紙條,待初三早上拿著香火、素菜到井邊供養後,才能揭開。

正月初四迎神日

臘月二十四是送神日,而正月初四,是迎神日。這天,神明返還下界,巡護人間,繼續監察人的德行。因此,大年初四舉行接神儀式,人們以牲禮貢品 、香燭紙馬恭迎各路神明返回人間。

傳統的習俗充滿了敬畏天地、回溯傳統的濃厚氣氛,人們以謙卑、知足的心態對待鄰人和生活。@*#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2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十七日電)台灣民間習俗中,吃完尾牙,就開始籌備過年,而過年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二十四送神」,將眾神送回天庭後,才開始大掃除;不過,中國北方習俗則有吃臘八粥的習慣,吃完臘八粥準備過年,中國的「二十四送神」,送的則是廚房裡的灶神,不像台灣民間習俗「送眾神」。
  • 日本最常見新年門飾佈置、也是最主要的門飾有「注連繩」和「門松」,都是期待迎吉祥化凶厄的象徵物。期待迎接好年的心態和中國過年民俗相似。中國人過年多在門上貼春聯、門神畫,其實在門上掛繩索、門側放置小松樹的年俗作法起源於中國…中國魏晉南北朝時代就非常普遍。
  • 在世界各地,有華人的地方幾乎都會有準備過中國新年的氣氛:打掃房子、購買新衣服、到銀行去換新鈔票。以下是一位80歲的廣東籍老奶奶給自己的孫女開出的過年準備清單,老人家認為,遵循這些傳統習俗,會給一家人帶來新一年的好運氣。
  • 闔家團聚的傳統新年,從幾何時變了味道。在大陸,許多人過年從開心變成了恐懼。近日媒體報導,酒吧、KTV成為了年輕人最新的過年選擇,他們因為不同的理由來到這裡「避年」。
  • 除舊歲、迎新年,處處可以看到「桃符」,「桃符」代表驅邪避凶、除舊布新迎福的象徵。今天千家萬戶門上的「門神」畫其實就是古代的桃符。「桃符」的面貌非常豐富,神荼鬱壘、鍾馗……伴隨代代、家家的歲歲月月,歲歲平安。
  • 清明上河圖 中國畫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一年中寶貴的好時節。現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聯想到掃墓的民俗,其實,從古到近代,清明節聯繫著寒食節和上巳,民俗活動多彩多姿,五花八門。可知道歷代的人們在清明時節從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動嗎?一起來探一探清明豐富的內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循環週期的起點。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轉變為春暖花開,一片五彩繽紛的盛景,迎來一年中難得好時節--春分,也迎來養生、開運的契機。本文要與你分享:「春分」的要義是什麼?在春分如何養生,如何開運?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冬眠的昆蟲,草木也競相舒展。今年的驚蟄是3月5日23:2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