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須彌山笑談

作者:允嘉徽選譯

耳朵能聽萬里,卻容不得和尚誦經?(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68
【字號】    
   標籤: tags: , ,

灰飛煙滅 

有甲乙二個人相遇,都帶著一臉惱怒之色。

乙問甲說:「請問老哥為啥事生大氣呀?」

甲說:「雖然我住在中國,耳朵卻能聽萬里。剛才靜坐中,聽見西天有一個和尚在那裡誦經,我嫌聒噪,就喝住他,叫他不要誦了。結果,那和尚不睬我,我一時心中怒火上升,就將一座須彌山拿在手裡,當作石塊丟過去撞他。誰知那和尚,就在須彌山墜下的時候,只把眼睛輕輕一眨,將手抹一抹,口裡說:哪裡飄來的砂灰,幾乎瞇了我的眼睛。說完,仍舊去誦經。我竟一點都打不著他,叫我無法治他,豈不可惱。」

以須彌山為宇宙中心概念的建築寺廟,主建築是一座五層的方形錐狀塔。(意文/大紀元)

吹牛對擂

接著甲也問乙說:「你也著惱,卻是為哪樁?」

乙說:「昨日有一客到我家來,沒有東西款待他,我就捉了一隻蚊子,剖開它的肚子,取了它的心肝,用刀切作一百二十塊,下鍋炒熟奉待客人。豈知那客人,吃下肝去,噎在咽喉裡不上不下,只說我肝切大了,怨恨著我。到現在他還睡在我家裡哼個不停,豈不可惱?」

甲說:「那有這等小咽喉?」

乙說:「你既然有這等聽西天的遠耳朵,容下須彌的大眼睛,難道就不許我有這等被蚊子心肝噎著的小咽喉麼?」

心花自在。(Fotolia)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從將近三百年後的今天回顧《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墮落那麼的相似,惟今天人間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 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個常遭受不肖子毆打的父親,總抱著孫子不離手,愛護有加。鄰人看到了,心生尊崇。有一天鄰人忍不住問道,令郎這樣對待您,而您還是這麼愛護他的孩子……
  • 世有虛語,未有不被人識破的,奈何自悟難!來看看這個吹牛說遇到巨蛇的人怎樣自己拆自己的臺。
  • 古云:討便宜即是吃虧的後門。」許多失便宜事,都是從貪便宜開始發生的。有個人老想占人便宜,一天他出言戲弄鄰人,結果反而被狠狠將了一軍……
  • 兩個異鄉人在某地相遇而不忘比高下。一個吹說家鄉有至寶可容得千餘人在裡面洗澡;一個吹說家鄉有通天竹頂天立地……。到底哪個吹牛吹勝了?
  • 秀才讓步給蜂鼠,屈居老三。有人就問他:「公為何屈於鼠輩之下呢?」秀才讓步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 有個穿私服的軍人到了寺廟。和尚對他先是不禮貌,後來甚為恭敬,後來又有慍色。到底是何因,和尚瞬息千變?笑得好起死回生……嘻嘻~~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