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滨海湾金沙赌场官网-滨海湾金沙赌场开户-滨海湾金沙赌场注册
【溯源日本的中華文化】

日本「湯」和中華文化深厚淵源

作者:容乃加
font print 人氣: 454
【字號】    
   標籤: tags: , , ,

「泡湯」泡溫泉

喜愛到日本觀光的人士,東方、西方都很多,其中愛「泡湯」休閒養生的也不少。在日本稱熱水、溫泉叫「湯」,泡溫泉叫「泡湯」。大家可知道日本「湯」是起源於中土的中華文化?日本最古的「湯」之一的「道後溫泉」就透露了一段相關的文化歷史。

日本飛鳥時代  聖德太子的漢文溫泉碑

日本人善用溫泉養生,歷史久遠,在古代日本文化中利用溫泉拔禊、淨化身心,也祭拜溫泉神[1] 。日本從古以來,舉國上下,從天王、貴族到庶民百姓都愛溫泉。而這種「湯」文化從飛鳥時代(公元592年到710年之間)伊始,就受到中華文化深刻的影響。

日本飛鳥時代,日本史上第一位女性天王--推古天王(公元六到七世紀間)曾經五巡道後溫泉(在當時的伊予國)。聖德太子(推古天王期的攝政)也跟隨去過,並且留下了純漢文的溫泉賦、溫泉碑--「伊予湯岡碑」》(現稱「伊予道後溫湯碑」)。

聖德太子的溫泉碑賦是以純粹的漢文寫下的文章。據日本的古書說,聖德太子模仿了中土的溫泉賦和溫泉碑的文化。從他的溫泉碑,可以看見日本早年的溫泉文化受到中土深刻的影響。

中國的溫泉湯谷源起

中土戰國時代,屈原的《天問》詩有濯髮於溫泉「湯」的場景:「朝濯髮於湯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陽。」

屈原的「湯谷」寫景連繫上了華夏古早的《山海經‧大荒東經》的傳說:「大荒之中……有谷曰溫源谷。」郭璞注釋「溫源即湯谷」,就是說《山海經》中說的「溫源谷」即是湧出溫泉的湯谷。從谷中湧出帶有大自然礦物質的溫湯,那就是今天的人所認識的溫泉了。

南北朝時,劉義恭有《溫泉詩》,追溯秦漢兩代的溫泉傳統,詩中描寫秦都、漢京的溫谷湯泉:「秦都壯溫谷,漢京麗湯泉。」

傳說中秦始皇就曾經以溫泉洗浴除瘡[2]。日本聖德太子立碑的伊予湯也留下了溫泉療癒疾病的兩則傳說。

聖德太子巡訪溫泉長壽國

公元596年,日本聖德太子和高僧、大臣們遊伊予溫泉,感動於溫泉的靈妙,作了溫泉賦。溫泉賦歌頌日月遍照、神泉無私於人,萬機妙應,溫泉鄉的善能量潛移默化了所有人,使得那裡仿佛長壽國。從此溫泉「湯之岡」水邊也立了《伊予湯岡碑》碑。

日本飛鳥時代,當時的日本稱「大和」,還沒有自己的文字系統。聖德太子非常仰慕中華文化,並透過朝鮮半島的高僧學習。從他的《伊予湯岡碑》(現稱《伊予道後溫湯碑》)可以看到深厚的漢學造詣(文見於文末)。

順帶一提,賦的最後,提到自慚才拙,無法追上曹植的七歩成詩之才,可以想見他的孺染中華文化的深厚功夫。

露天溫泉風致

從道後溫泉到今天的日本溫泉旅社,少不了的一道風景就是「露天風呂」(戶外的溫泉)的風致,融合溫泉和自然美景於一浴!

在古中國,從屈原「朝濯髮於湯谷兮」到秦都、漢京的溫泉湯谷,再到唐代的溫泉御湯,都有天地人合一的風致。 唐代華清池御湯是玄宗建造的溫泉離宮,建在驪山下,擁入山水美景於泉池。唐人王建《曉望華清宮》詩句:「曉來樓閣更鮮明,日出闌干見鹿行。」以及柴宿的《初日照華清宮》詩句:「鮮飆(爽風)收晚翠,佳氣滿晴空;林潤溫泉入,樓深複道通。」都是溫泉離宮的樓台、泉池曲境通幽與天地合一的美景幽致的寫照。

唐代民間也有溫泉旅館,詩人劉長卿作有《溫湯客舍》一詩,描寫了在一年將暮的臘月時分,住宿溫泉客舍的美好記憶。

詩人說:「冬狩溫泉歲欲闌,宮城佳氣晚宜看。

歲暮寒天裡洗溫泉、沐浴身心,讓人神清氣爽。溫泉浴之後,打開亮晶晶的雙目遠眺,城與山交接一帶的山嵐景色,佳氣怡人,溫泉風致滌盪人心!

日本的溫泉旅館,也是崇尚天然美景的泉池,講究借景於大自然的風致,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景緻,映襯澄澈的溫泉。[3]這種文化內蘊和唐文化一脈相通。

藉機回顧一下聖德太子的《伊予湯岡碑》碑文,看他傳輸的中土文化:

伊予湯岡碑》碑文

法興六年(公元591年)十月、歳在丙辰、我法王大王(*聖德太子)與惠慈法師及葛城臣、逍遙夷與村、正觀神井,歎世妙驗,欲敘意,聊作碑文一首。

惟夫,日月照於上而不私,神井出於下無不給。

萬機所以妙應,百姓所以潛善。若乃照給無偏私,何異干壽國。

隨華台而開合,沐神井而瘳疹。詎舛於落花池而化羽。

窺望山嶽之巖崿,反冀子平之能往。

椿樹相廕而穹窿,實想五百之張蓋。

臨朝啼鳥而戲咔,向曉亂音之聒耳。

丹花巻葉而映照,玉菓彌葩以垂井。

經過其下可優遊,豈悟識灌霄庭意歟。

才拙實慚七歩,俊定君子幸無蚩哂也。

— -採自《釋日本紀》所引以及《萬葉集註釋》所引《伊予國風土記》逸文

(聖德太子的的原碑,在公元七世紀地震中埋沒了。傳說是毀於公元684年10月的白鳳地震,後人採集了逸文的文獻而復原了。後來又作了考訂,文字和原碑文略有出入,更神似於漢賦。)

-註 -

[1] :平安時代就有數所祭祀溫泉神的「溫泉神社」在史上留名。(見《延喜式神名帳》)
[2]:見《事物紀原‧卷七》。
[3]:日本最早的溫泉旅館--西山溫泉慶雲館已經具有千年以上的歷史。慶雲館創業於八世紀初(公元705年),飛鳥時代慶雲二年,相當於中土的唐代。慶雲館溫泉水直到今天未竭,成了世界上現存最古的溫泉旅宿。

@*#

(-【中華文化在日本溯源】系列待續-)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到日本旅遊,不管是自助或是跟團,密密麻麻的行程中,總是會有歇歇腳、泡泡溫泉的安排。
  • 漢朝滅亡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與日本的往來依舊持續,中華文明繼續照耀著扶桑之國。在此期間,更多的漢文典籍輸入日本,日本人也開始大量使用漢字記事;而由西域傳入中國的佛教也在此時東傳到了日本。
  • 為了使大唐之風廣傳,培養更多的相關人才,日本朝廷亦仿效唐朝,建立了各級學校,廣泛傳授漢學。
  • 除了文字、經史方面的影響,唐朝輝煌的文學藝術亦推動了日本文學藝術的發展。
  • 鑒真從天寶二年開始準備東渡,前後歷時12年,及五次挫敗,方遂本願抵達日本,為弘法濟世,不惜身命,慈悲濟物,所度眾多。(《扶桑略記》卷第七至卷十九拔萃)
  • 這段記載出自日本古史《聖德太子傳歷》,聖德太子攝政後,一直勤心庶政和佛學,並未到過中國。而使臣根據太子的叮囑,順利地找到了那卷經書。因此,後世認為,陳朝慧思禪師遷化後,托生為日本太子,為的就是興隆佛法。這一說法,也被大唐高僧鑒真所肯定。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天象奇觀常常引起觀星族的興趣,也引得關心天象與世運吉凶者的關注,「七星連珠」就是其中一種!你可知「七星連珠」、「五星連珠」從遙遠的時代以來,就是極受古代中國重視的天文現象,古來有句成語叫「珠聯璧合」,就是指這個天文現象。「七星連珠」是什麼意思呢?中國史上第一次七星連珠發生於何時?「七星連珠」是吉兆還是惡兆呢?
  • 俗話以「呆若木雞」來形容人愚笨或受驚嚇發愣的樣子。其實古代「呆若木雞」意指人怎樣的心理精神狀態呢?在歷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雞戰勝強敵,我們來看看。
  • 元宵節是個天上人間交會的美好日子。一說到元宵夜,誰能不想起賞花燈呢,宋朝詩人一翦梅盧炳說「燈火樓台萬斛蓮」,元宵花燈照亮天人之間,一夕如晝,更少不了「燈謎」共歡伴,還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圓」讓元宵的記憶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這些元宵節俗的來源嗎?嘉節當前,讓我們一起來猜一猜、追一追元宵節俗的時空背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