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巴赫的《聖誕神曲》

font print 人氣: 214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1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亦笑德國综合報導)聖誕節不能缺少巴赫的音符,尤其是在德國。德媒曾說,「缺少巴赫《聖誕神曲》的聖誕節,是不可想像的。」(Ein Weihnachten ohne Bachs Weihnachtsoratorium ist kaum denkbar.)又一年聖誕臨近,讓我們一起靜下心來,去聽聽這位「西方音樂之父」的聖誕神曲(Christmas Oratorium)吧。

「Oratorium」一詞原意是祈禱室,16、17世紀,神職者與信眾聚集在祈禱室裡祈禱、讀經、唱歌等,逐漸形成一種音樂形式,譯作中文稱為「神曲」、「神劇」或「清唱劇」,因此巴赫《聖誕神曲》又稱《聖誕清唱劇》。

「神曲」大都以基督教的故事為題材,多取自《聖經》的台詞,更組合各種樂曲而又豐富的描述力。《聖誕神曲》是一部集獨唱、合唱、管弦樂隊的合唱作品,由詩人皮坎德和巴赫撰詞,主要內容是解說聖經故事中的耶穌誕生。

作品從最開始的合唱《齊聲歌唱救贖之日來臨》到最後合唱《勝利已到來,死亡、魔鬼都已落空》,期間穿插有合唱、宣敘調、歌調、小交響曲。

如今提到聖誕節,大家都會想到12月24日的平安夜和12月25日的聖誕日,其實在巴赫時代的德國,聖誕節是指從12月25日開始,到次年1月6日主顯節的13天期間(這期間也稱為十二夜)。

巴赫為1734年到1735年「聖誕節期間」的六次慶典,各獻上1曲聖誕節清唱劇,總稱這六部為《聖誕神曲》。所以,《聖誕神曲》雖是由六部清唱劇組成的聯篇清唱劇集,但不是一次就要演完全部篇章,而是在聖誕期間分六次演唱。

其中,第二部開頭的序曲(Symphonia)是全曲中唯一只由樂器演奏的很有名的器樂曲,常常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奏。

德國作曲家、演奏家巴赫(1685–1750),是西方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巴洛克音樂的集大成者,一生創作了800多首樂曲,大部分是宗教音樂,這些音樂達到了基督教音樂的最高境界,有「音樂聖經」之稱。

巴赫家族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巴赫5歲就成了教堂唱詩班的男童,7歲開始讀《聖經》,15歲得了合唱獎學金,被唱詩班錄取,同時進入神學校學習。宗教與音樂培養了巴赫虔誠之心和精湛技藝,為以後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巴赫生活的時代,歌劇蔚然成風,寫歌劇財源滾滾,功名顯赫。迥異他人的是巴赫不寫歌劇,他浩如煙海的創作囊括了除歌劇之外的所有體裁,其中宗教作品約占75%。

1723年,38歲的巴赫捨棄了柯滕宮廷樂長的職位和親王的厚待,來到萊比錫聖⋅托馬斯教堂任教,在此度過了他人生中最後的27年。

萊比錫聖⋅托馬斯教堂。(bbsferrari/iStock)

在此期間,巴赫音樂創作之多、之盛堪稱奇蹟,特別是在1732年到1735年之間,他寫就了三部神曲,即:聖誕節到主顯節各慶典用的《聖誕神曲》;復活節用的《復活節神曲》;耶穌升天節用的《升天節神劇》。此外,還有《約翰受難曲》、《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等這樣爐火純青的巔峰之作。

巴赫塑像。(Meinzahn/iStock)

巴赫的音樂表達最多的是對神的信仰以及表現世界和諧存在的意義。巴赫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神恩賜的,音樂也是神賜予的聖物,因此音樂是與神對話,通往天堂的雲梯,音樂的全部意義就在於對神的讚美和感恩!

聖誕期間,德國很多地區都有巴赫的《聖誕神曲》音樂演出,大家不妨抽空去聽聽這神賜的音樂,感受一下那躍動的音符、充滿靈性的演唱和壯美的配樂,讓安詳與喜樂洋溢心底。

巴赫《聖誕神曲》第四部分之《田園交響曲》

責任編輯:淨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昨天晚上和友人去城市中心的教堂聆聽了德國著名作曲家、被譽為「西方音樂之父」的巴赫的清唱劇《聖誕神曲》的第一和第二部。《聖誕神曲》又稱為《聖誕清唱劇》,是一部集獨唱、合唱、管絃樂隊的合唱作品,由詩人皮坎德和巴赫撰詞,主要內容是解說聖經故事中的耶穌誕生。作品從最開始的合唱《齊聲歌唱救贖之日來臨》到最後合唱《勝利已到來,死亡、魔鬼都已落空》,期間穿插有合唱、宣敘調、歌調、小交響曲。
  • 「聖誕大餐」除了正餐的美食,糕餅也是必備的食品。德國聖誕蛋糕的經典是「乾果蛋糕」。
  • 陶伯河上的羅滕堡是歷史悠久的貿易古城,大約9世紀建城,13世紀時因被神聖羅馬帝國劃分為自由市得以繁榮。後來,歐洲各地戰亂紛爭不斷,羅滕堡逐漸變得沉寂,希望能在亂世中求得安穩,然而仍免不了被戰爭牽連。幸運的是歷經多次戰火,羅滕堡的很多古建築仍舊完好地保存下來。
  • 德國聖誕市場世界聞名,每年都有大量遊客慕名而來,為的就是感受一下這裡的聖誕氣氛。那麼在德國人心目中,最美的聖誕市場有哪些呢?網上做了一個問卷調查,答案頗為意外,有許多大名鼎鼎的聖誕市場並未進入排名之中。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音樂】春王正月——淨泉音樂原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