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乐透开奖结果官网-大乐透开奖结果开户-大乐透开奖结果注册

古都長安衍生的詞語故事

作者:宋寶藍
長安,中國古代帝都,也是世界遺產秦始皇兵馬俑所在地。(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349
【字號】    
   標籤: tags: , ,

長安,中國古代帝都,也是世界遺產秦始皇兵馬俑所在地。輝煌的絲綢之路,從這裡開始,通向遙遠的古羅馬。唐三藏從這裡開始,策杖而行,踏向西行取經之路。「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傳頌著萬國前往長安城朝聖的恢宏氣象。

絲綢之路從歐洲經過埃及、索馬利亞、阿拉伯半島、伊朗、阿富汗、中亞、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緬甸、爪哇群島、菲律賓直到中國。(Wikiality123/Wikimedia Commons)

長安曾是周、秦、漢、唐等13座王朝帝都(一說17朝)。周朝豐鎬都城、秦朝咸陽宮及秦始皇陵,漢朝未央宮、長樂宮,隋朝大興城,唐朝大明宮等,均位於長安,勾勒出非凡的帝都風采。

長安見證萬國來朝的盛世輝煌,鼎盛的修煉文化也在這裡交匯,留下無限的風光。隨著文化的演變,還產生了不少帶有「長安」的詞語呢!我們來看一看吧!

The famous Terracotta Army, the Qin Shi Huang Mausoleum
陝西省西安市,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的主視圖(兵馬俑)。(fotolia)
清朝畢沅所繪的漢長樂未央宮圖,載於《關中勝跡圖志》卷四。(公有領域)
大明宮為唐長安城東北部的宮城。圖為大明宮麟德殿復原模型。(千里走單騎/Wikimedia Commons)

長安如弈

人們常用「長安如弈」來形容時局變幻無常,難以揣測。杜甫曾在《秋興八首》之四中寫道:「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弈棋,就是下棋,比喻局勢不安,爭奪不休。杜甫以此形容安史之亂的動盪局勢。

清朝時,鄭文焯作《謁金門》,化用杜詩,抒寫悲傷的憂國思緒:「見說長安如弈,不忍問君蹤跡。」想到國都破敗,城裡的人遭逢兵禍,自然凶多吉少。作者怕聽到傷心的事,所以不忍心詢問好友的行蹤。「長安如弈」由此而來。

大明宮丹鳳門。(復原修復)(Acstar/Wikimedia Commons)

索米長安

漢武帝(前157年7月30日─前87年3月29日)即位之初,徵召天下良才。時年22歲的東方朔(前154年─前93年)毛遂自薦,上書武帝。漢武帝閱讀他的文章後,連連稱奇,遂即詔拜為郎。但是過了很久,東方朔都沒有得到重用。他發現,為皇家照看馬隊的侏儒都能受到重用,於是想了一個辦法接近武帝。

一天,東方朔對侏儒說:「皇上最近說,你們對縣官沒有什麼好處;耕田種地,力氣不如農人;做官也管不了百姓;從軍打仗也無法勝任兵事,還白白浪費國家衣食財物。今天,皇上想殺掉你們這些人。」

侏儒聽後,萬分恐懼,嚇得哭起來。東方朔為他們出主意,等見到皇帝,要長跪不起,向其請罪。待漢武帝過來後,侏儒們照著東方朔說的做,全都跪在地上哭著請罪,請求武帝赦免他們。漢武帝覺得很奇怪,他沒有要殺侏儒的意思啊。經詢問,知是東方朔的主意,於是召見東方朔,問他緣故。

東方朔說:「這些侏儒們身高三尺多(一米左右),每月俸祿是一袋米、二百四十錢。臣身高九尺多,每月俸祿也是一袋米、二百四十錢。但是結果,侏儒們飽得快撐死了,而下臣卻快要餓死了。如果陛下覺得臣下有用,就請重用臣下;若沒有用,就請罷免臣下,不要讓我再白白索要長安的糧米了。」

漢武帝聽後大笑一番,提拔東方朔為金馬門待詔。金馬門,漢代宮門名,學士待詔處。這就是「索米長安」的典故。

「東方朔畫像,清宮殿藏畫本。(公有領域)

長安道上

五代時期,一位無名氏寫了一首詞《賀聖朝》曰:「長安道上行客,依舊利深名切。」人們穿梭在長安道上,有多少人不是帶著深切的功名之心,辛苦地往返於長安道上。

長安道上,後來比喻為為了名利奔走的必經之路,也泛指追名逐利的場所。詩詞中,也常以「長安道」喻指功名,有詩句云:「功名盡在長安道」(元朝陳草庵),「人人腳下長安道」(宋代釋正覺),「青山臨黃河,下有長安道。世上名利人,相逢不知老。」(唐代詩人孟郊)

白居易寫的《長安道》曰:「君不見:外州客,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那些來往於長安道上的外州客人,將大好的年華,耗在了長安道上。在往來奔波中,人們逐漸衰老。

長安作為實體的城池,像歷史的豐碑,巍峨的聳立在神州;作為無形的文化,在人的肉眼看不見的空間,像一條人文脈搏,遒勁地跳躍著。在久遠的塵封下,演繹出幾個並不算多的詞語,卻能打開文字背後的世界。我們找回久遠以前一個地名在文化演繹中的履歷,雖有悲壯之處,卻也帶著詼諧風趣,剛健地走過漫長的歲月,只為了和你我再次相見。@*

八水繞長安的八條河流的分布圖。(MaxPS/Wikimedia Commons)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然而,國境的安寧,四海的昇平,是要以戰士的風霜與離鄉背景做為代價的。那塞外雄偉的風景,背後是刺骨的風沙,與深閨夢裡的眼淚。邊塞與閨怨,就成了唐詩題裁中互為表裡的內容。
  • 。對於前來朝貢的國家,大唐根據距離的遠近,給予他們回贈、冊封弔唁、運糧、傳驛等費用。由於大唐的開放包容,造就唐朝子民非常寬闊的視野,對外面的世界並不封閉陌生。
  • 至漢朝時,朱雲將尸位和素餐連接起來。朱雲對漢成帝說:「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現在朝廷中的大臣,對上不能輔佐國君;對下不能幫助百姓,都是占著職位,只享受著國家的俸祿,卻不盡職守。
  • 一箭雙鵰,顧名思義,只用一支箭就把飛翔中的兩隻大雕射下來,比喻為一舉兩得,做一件事能同時達到兩個目的。這一成語故事出自《隋書》。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天象奇觀常常引起觀星族的興趣,也引得關心天象與世運吉凶者的關注,「七星連珠」就是其中一種!你可知「七星連珠」、「五星連珠」從遙遠的時代以來,就是極受古代中國重視的天文現象,古來有句成語叫「珠聯璧合」,就是指這個天文現象。「七星連珠」是什麼意思呢?中國史上第一次七星連珠發生於何時?「七星連珠」是吉兆還是惡兆呢?
  • 俗話以「呆若木雞」來形容人愚笨或受驚嚇發愣的樣子。其實古代「呆若木雞」意指人怎樣的心理精神狀態呢?在歷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雞戰勝強敵,我們來看看。
  • 元宵節是個天上人間交會的美好日子。一說到元宵夜,誰能不想起賞花燈呢,宋朝詩人一翦梅盧炳說「燈火樓台萬斛蓮」,元宵花燈照亮天人之間,一夕如晝,更少不了「燈謎」共歡伴,還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圓」讓元宵的記憶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這些元宵節俗的來源嗎?嘉節當前,讓我們一起來猜一猜、追一追元宵節俗的時空背景。
  • 儒家認為揖讓之禮「屈己敬人」的精神是君子之心的表現。而《易經》的哲理則以為屈己敬人的「謙謙君子,利涉大川」,就說謙退有益於人突破環境限制向四方發展。這些都是中華文化重視揖讓的精神所在,而具體表現在生活中的主要場合就是見面的揖禮。
  • 黃帝夢中之人轉生老子?印度人和希臘人同宗?一陣大風帶來的奇跡,真實的歷史,超越你想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