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貪官與民爭棺材

作者:允嘉徽選譯
font print 人氣: 351
【字號】    
   標籤: tags: , ,

說貪官的笑話不少,聽過以棺材笑諷的笑話嗎?

你的我的官的

有張、賈兩個漁夫一起打魚。兩人合網撈得一尾大魚,兩人都說是自己出的力,都要據為己有,爭著、扭著打到衙門去求判。

官人升堂,聽事之後,作了這樣的判決:「二人姓張姓賈,因為爭魚廝打,兩人各自回去好好生活,留下魚兒送給老爺我做酢漬魚。」然後將兩人逐出衙門。

兩人大失所望,各自都很悔恨。這時針對官老爺又合議起來,假意合資同買一個棺材,如上回一樣爭打告官,料他官老爺忌諱凶器,一定不會留下棺材,就看他如何決斷。

官老爺升堂後看到又是上回那兩人,這回判道:「二人姓張姓賈,因為買棺材廝打,棺蓋給你們收回去,將棺材筐底送留下,送給老爺我餵馬。」

哎呀呀!官老爺要假裝官體,當著人面前不便將棺材全具留下,背著人配上棺蓋子,自己受用。

*度世金針《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

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又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

在將近三百年後的今天回顧《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墮落那麼的似曾相識,惟今天的人間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笑得好》表面是笑話,內蘊是世道、是人心。看《笑得好》怎樣「笑得好」?將心比心。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同時,比一比、較一較今昔,願天下人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點:剩個窮花子與我混混!
  • 富翁對債戶說:「你們如果家裡什麼東西都沒有還不了債,可對我罰誓……。」一個大債戶說:「我願來生變成你的父親還債。」富翁大怒說:「你欠我許多銀子,不僅不償還,反而要占我便宜,這有道理嗎?」正要打罵……。那大債戶說:「聽我說實話:我欠你的債太多,不是作牛作馬,就可以還得完的……」。
  • 兄弟合買一雙靴子之後,哥哥夜裡睡不著覺、不睡覺了。到底是怎麼回事?……笑得好起死回生~~
  • 出家不修心、修口,僅僅是走形式,徒勞無益……三百年前的毒笑話,道出世道的墮落面何如呢?
  • 這兩個笑話都是笑誇嘴的人,剛好都是借「月亮」發揮誇嘴的「功夫」。借題發揮到底誇得好不好 ?
  • 這是兩則和老虎有關的「毒笑話」,同樣都是借「虎」發揮諷刺「愛錢」的。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