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以前,古人身穿漢服,講著「之乎者也」,揮動毛筆書寫文章;隨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度過每一天。千百年後,我們回首那與電子絕緣的古代,仍可領略其文明光采,穿透歲月塵封耀於今日。翻開古代繪畫,常有令人驚豔的古代文明,也有我們想像不到的現代一面呢。
滑梯、學步車
現代的孩童都很喜歡玩滑梯,在古代也不例外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著一幅元朝繪畫——《嬰戲圖》。
圖中引人注目的是,最上方畫著一個很大的木製滑梯。四個小孩正在玩耍,玩得不亦樂乎。在元朝時,就已經出現滑梯設備,供小孩嬉戲玩樂。

明代《童戲圖》中的幼兒正推著一個小推車,是不是很像幼兒的學步車呢。

皮鞋、球鞋
很多人知道古人穿草鞋、麻鞋和木屐。除此之外,還有皮鞋、球鞋哦!
南宋球靴是用牛皮製成鞋面,它的鞋底上還釘著圓頭鐵釘,很耐磨,由於還塗著桐油,又能防水。精湛的工藝,巧妙的設計和構思,都令今人讚歎。簡直和現代帶釘球鞋異曲同工啊!
據《釋名》所說:「古有鞋履而無靴,靴字不見於經,至趙武靈王始服。」趙國趙武靈王引進胡服,同時也引進皮靴。《中華古今注》曰:「靴者蓋西胡服也,昔趙武靈王好胡服,常服之。」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保存著《樹下人物圖》,此畫出土於新疆吐魯番。畫中的女主人,穿的是一雙黑皮靴。
躺椅、嵌石板桌

這幅圖中,一人悠閒地坐在躺椅上,似乎正在閉目養神。原來在明清時期,人們已經使用攜帶方便,便於休息的舒適躺椅了。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南宋劉松年繪畫的《十八學士圖》。畫中令人驚訝的是那張黑漆桌子,桌面鑲嵌了大理石板。

大理石出自滇中(今雲南大理縣蒼山),以白如玉、黑如墨者為貴。中國古代,大理石多用來鑲於屏風之上。明朝時,始用於鑲嵌在桌、案、椅、凳、榻等面心上。
帶氧氣罩的潛水服
明朝宋應星編撰了一部科技著作《天工開物》,其中有一幅插畫,描寫的是潛水員下水採珠。注意看採珠人的裝備,他們穿著潛水服,還帶有氧氣罩一樣的裝備。採珠人帶的空管,是一條彎曲的錫管,管的末端開口對準口鼻。採珠人下水後憑此透氣呼吸,另外用軟皮帶子包在耳頸之間。這種裝備可使人潛至水深四、五百尺。服裝的設計思路,不亞於今人吧。

廣告招牌
「廣告」是現代詞彙,用於商品宣傳。在中國古代沒有廣告一詞,卻有廣告意識。最明顯的就是各家各店的招牌。
宋朝商業繁華,從古典名畫《清明上河圖》中,可以領略到濃厚的繁華氣息。有著廣告效應的招牌字號,處處可見。

北宋京師,售賣熟食的店家,為了獲得更好的利潤,製作出奇的標牌語。賣酸餡的店家,在臨街打出巨大的牌榜。京城的街市酒店,則以彩樓、繡旆作為招牌,起到廣告的作用。
京城街市上各行各業幾乎都有自己的招牌,從飲料鋪、藥店、卦攤、紙鋪、絲綢鋪到飯店、酒店等,各有自己的招牌。古人以招牌廣告,招攬生意的營銷思路,和現代人如出一轍吧。
這些繪畫和實物,以無聲的語言,默默地傳遞著古代文明蘊涵的智慧。這些文物代代流傳,令人讚歎。@*
責任編輯: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