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笑「如此」大學生

作者:允嘉徽選譯
font print 人氣: 258
【字號】    
   標籤: tags:

考場怪現象傳不斷,古今都有,這一則可看過?

大學生被要求應考文章

清朝有一位考場試官要求在國子監讀書的監生(類似於大學生)一定要和參加科舉的考生同考。

其中有一個監生至晚還繳不了卷、寫不成篇。最後他就在卷面上以大大的字寫道:「因為如此,所以如此,若要如此,何必如此!」

試官當答就回答說:「你能寫如此,我竟免你如此,切莫倚著如此,可惜破壞了如此。」

監考官砥礪國家人才心切啊!只是「如此」這般使不上力。

*度世金針《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

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又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

在將近三百年後的今天回顧《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墮落那麼的似曾相識,惟今天的人間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說三百年前有個富翁留下了「中看不中吃」的笑話,還有畫師怎樣畫畫狠狠地擺了吝嗇的富翁一道?
  • 出家不修心、修口,僅僅是走形式,徒勞無益……三百年前的毒笑話,道出世道的墮落面何如呢?
  • 有一人家中一貧如洗,一天晚上,夫妻同睡,丈夫作夢中拾得一錠銀子。歡喜地和妻子商議著生財之道。
  • 這兩個笑話都是笑誇嘴的人,剛好都是借「月亮」發揮誇嘴的「功夫」。借題發揮到底誇得好不好 ?
  • 這是兩則和老虎有關的「毒笑話」,同樣都是借「虎」發揮諷刺「愛錢」的。
  • 這裡是有關「失言」的兩則笑話,人算不如天算,「巧合」還是發生了,想避也避不了。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