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曾看過黃筌畫的這幅《寫生珍禽圖》,不過那時沒看入心。這回在網絡上又翻到這畫,不知怎麼地,心中一陣感動,覺得這真是一幅好畫,畫家黃筌真心誠意地把自己所觀察的精妙地畫了出來。
開始時,只是去體會畫家如何用筆墨來闡釋這些生命,後來看啊看,發現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寶習」。這五個字緊貼著絹布左側邊緣,乍看之下,不明其意,當明白這五個字的意思時,我愣住了,這幅精美絕倫的畫作,只是一個父親畫給兒子臨摹用的範本?!
付子居寶習
仿彿中,我看到一個慈祥的父親躬身陪著年少的兒子練習畫畫,愛子心切的父親,不時出手指點,這裡那裡,如何如何…..也許在兒子不能領會時,還跳進去親自執筆示範。
仿彿也看到陽光透過雕飾的木窗照射進來,明晃晃地灑在父子倆身上,也照向了兒子正在使用的筆墨,灑在習作的絹素上,更照亮了父親花了多少日夜才完成的畫稿。
《寫生珍禽圖卷》

黃筌是五代時期最有名的宮廷畫家,一個在前蜀、後蜀畫院任職40年的大畫家,入宋後,又得到宋太祖的激賞。入宋百年一直把他的筆法當作畫院畫家作畫的模範。宋代《宣和畫譜‧卷十八》記載:「祖宗以來,圖畫院之較藝者,必以黃筌父子筆法為程序……」。
黃筌畫出來的畫,上自皇帝下至走卒,沒有不連聲讚歎的。而他留下來的這幅畫稿《寫生珍禽圖卷》,也同樣是技巧精湛、內涵豐實、人人歎服的絕世之作。
這幅畫中,畫了24隻小生物,都是珍禽異鳥。牠們在皇宮中受到細心的養護,品種優良,造型獨特,有的五彩斑斕,眩人耳目。黃筌在宮中畫院任職,能夠利用畫院的便利條件,觀察這些珍禽異鳥,而把牠們攬入他的絹素中。
也許有人會說這幅畫沒有意境,沒有布局章法,鳥、蟲都自顧自的,沒有交集。其實沒布局是有其道理的,因為這是畫稿嘛,不是完整獨立的畫作,只是針對個別鳥蟲而畫,初學者基本上能掌握住這些生物的外形、動態就行。
這24隻小生命像圖鑑般被安置在一方小小絹布上,不但不見擁擠、單調,反倒覺得諧和熱閙,視覺上也很賞心悅目。
黃筌的兒子黃居寶、黃居寀承襲了他的畫風,成為兩宋時的花鳥畫大派。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書畫》中說黃筌和兩個兒子還有弟弟惟亮,皆任職翰林圖畫院,擅名一時,他們一門「諸黃畫花,妙在賦色,用筆極新細,殆不見墨跡,但以輕色染成,謂之寫生。」藝論家把他們和當代的徐熙並稱「黃家富貴,徐熙野逸」,黃家寫生再現造化之妙,畫風成為院體花鳥畫的典型。
據《宣和畫譜》記載,在北宋宮中藏有41件黃居寶的畫,現在已經看不到任何作品了。黃居寀留下傳世名作《山鷓棘雀圖》。黃筌父子的畫成為北宋百年圖畫院比較畫藝優劣的標準。
請看 這些小生命有多可愛
這些鳥兒有閉緊嘴巴的、有張口鳴叫的、有低頭做沉思狀的,然而牠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定定地直視著,仿彿看向遠方,又好像返身看向自己。牠們另有一個特點,姿態優雅,神色安詳淡定。

在古代帝王中,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宋徽宗,他畫鳥時,據說是用生漆去點眼睛,使鳥兒看起來像活的一樣,這種妙筆真的可以生花呢。而黃筌沒有這樣做,畢竟這只是給兒子練習用的範本,練習的重點不在這兒。
鳥兒最感快樂的事應該就是飛翔吧。瞧!牠們張開精緻漂亮的翅膀,輕輕地滑翔、輕輕地觸著迎面而來的風。流線型的身子卸下了風的重量,朝東,向西,輕盈自在。
翅膀是鳥兒賴以飛行的主要工具,構造繁複完美。畫家把翅膀的結構和羽毛的排列次序一筆不苟地勾畫得清清楚楚,哪兒要勾線,哪邊得染色,如何用深淺不一的淡墨去表達層次,一目了然。
我們由此可以看出,黃筌教子愛子的苦心是多麼深切!
在《寫生珍禽圖卷》中,經過黃筌的妙手刻畫,鳥兒的爪子不但構造分明,質感絕佳,而且還顯得十分銳利有勁。

為了讓兒子學得更多更好,黃筌在這幅畫中,還特意把相同的東西加以變化,同中取異,比如鳥的趾爪在站立時,左右腳的趾爪如何交叉擺放;不同的鳥兒,不同的面向,安置趾爪的方式也不同,哪根前、哪根後,在範本上都做了細致的處理。黃筌這樣的用心,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父子之間濃郁的親情。
這是三隻不同種類的蜜蜂。黃筌特地從不同角度去畫牠們,畫面中的蜂兒有半正面、背面,還有側面的。黃居寶反覆練習後,再碰到類似的角度時,應該就比較能得心應手了。
黃筌也留意到動、靜態的問題。中間那隻最小的蜂兒,就被他畫成正在用力鼓著翅膀,拼命地飛,導致牠身體兩側各出現了兩扇迷你風扇,十分可愛。

這兩隻鳥龜被黃筌畫得非常寫實逼真,幾可直追西方古典派繪畫作品,龜殼的厚實與堅硬感都是實實在在的,速度感也透過畫家的巧手傳遞了出來。觀畫者很容易感知這兩隻烏龜正在爬行,牠們正在演示獨門絕活的「慢功」呢!
烏龜慢慢地爬著,看牠們一副義無反顧、悠悠然的模樣,或有人會想起「龜兔賽跑」這個成語故事,最終是烏龜得勝。孜孜矻矻的烏龜,確實能鼓舞人心。

蟬,俗稱知了,是一種會「唱歌」的昆蟲。蟬的一生大部分都是以蛹狀若蟲的形態在土中度過,等羽化成蟬後,一般壽命卻只有2~4星期,有的更短。
牠們聚集多了,搞起大合唱來,那種轟轟烈烈的氣勢,大家想必都領教過。夏天因為牠們的大合唱而熱閙非凡,也因為牠們的息唱而顯得靜謐寂寥。
在黃筌筆下,微雕了小巧圓實的蟬身,特別是蟬翼,他用極細的線條勾出它的結構與脈絡,薄翼下又透出敷染得宜的蟬身,上下交叠,顯現出的透明感,使這幾隻蟬看起來更是栩栩如生。
結語
黃筌的次子黃居寶(字辭玉)從小就相當聰穎、悟性佳。《宣和畫譜》記載他「以書畫名於世」、「以工畫得傳家之妙」。黃居寶擅畫蟲魚鳥跡、花竹翎毛,已得到父親家傳之精華,且又善於寫書法,以隸書知名。他和父親黃筌、弟弟居寀同為翰林待詔,後累遷至水部員外郎,可惜不到四十歲就去世了。
從這幅《寫生珍禽圖》,我們看到黃筌這一位傳道授業的良師、慈父,他給兒子留下了精湛、精細的寫生示範畫稿,啟迪了居寶工筆畫的藝術世界,也給後世留下了一幅傳世寫生傑作。從黃筌示範的寫生畫稿《寫生珍禽圖》中,後人可以看到他的畫藝如何再現造化之妙。@*
責任編輯: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