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件件不少 獨缺龍車鳳輦夜裡床

作者:允嘉徽

三噸的鳳輦神輿。(容乃加/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03
【字號】    
   標籤: tags: , ,

三百年前,當時人的「誇風」就已經很盛行,「風行」所及層面,幾幾乎層層、面面俱到。富有的顯族、讀了一些書的秀才少不了顯示的;有誇自己的,誇兒子的也很行;活著的人要誇,為死作準備的人也要「蓋棺」誇自己。那麼,窮人家怎麼參一腳?怎麼誇?《笑得好》*有收錄,看官請看下去。

器物件件不少 只少米少床

有個窮人對眾客人自誇說:「我家雖然不怎麼富有,然而器物件件不少。」

然後,見他屈指說道:「所缺少的,只是龍車鳳輦。飲食樣樣都有。」

接著,他又屈指說道:「沒有的,只是龍心鳳肝。」

旁邊有他的小孩,愁著眉說道:「夜裡床也沒得睡,地下鋪了些草桿子作地鋪,而今天晚飯連一顆米也沒有了,還在人面前說天話!」

那人仰頭想一想,然後說了:「是極,是極,我也忘了,我家裡到底件件都有,所少的不過是龍心鳳肝晚飯米、龍車鳳輦夜裡床。」

是極,是極!轉個身,若這樣換個身段面對人生,「竹杖芒鞋輕勝馬」,真個好豁達!

*《笑得好》作者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是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過了近三百年後的今天來看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 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看笑話怎樣《笑得好》?表面看笑話,內蘊看世道、看人心,清代醫家石成金的本心是讓人找回「好心」--善心。以下為現代讀者選譯《笑得好》,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同時,比一比、較一較今昔,願天下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點:黑齒妓閉口藏齒說,白齒妓呲口露齒說。
  • 《笑得好》表面是笑話,內蘊是世道、是人心。看《笑得好》怎樣「笑得好」?將心比心。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同時,比一比、較一較今昔,願天下人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點:剩個窮花子與我混混!
  • 清代有一個人用33個字介紹他的兒子,看看這個笑話,看官們想一想,還有辦法把這人稱自己兒子的稱呼加長嗎?人間道上不僅處處誇富顯貴的,死到臨頭還不能罷休「死要名」的也不少,另一則:死要名 壽棺「好題辭」,也是清代浮世繪一例。
  • 有人問「魚」字如何寫?人家立即寫下「魚」給他。那人細看「魚」字形體,搖著頭說道:「頭上兩隻角,肚下四隻腳,水裏行的魚,那有角和腳?」
  • 說話取巧,可能弄巧反成拙,出醜了!《笑得好》裡有個「活脫」的父親教兒子「話不要說死」,他日兒子答來人「令尊翁在家麼?」怎麼個說法?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