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蘇東坡笑話王安石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氣: 1008
【字號】    
   標籤: tags: , , ,

石成金笑話集子《笑得好》中,有人看「魚」字,看出了牛、看出了鹿,又看出了羊兒來,怎的一回事呢?

自恃聰明 魚牛鹿羊一家親

有人問「魚」字如何寫?人家立即寫下「魚」給他。

那人細看「魚」字形體,搖著頭說道:「頭上兩隻角,肚下四隻腳,水裡行的魚,那有角和腳?」

人家就問他:「這真是魚字,你只說不是,那麼依照你的認識這是什麼字呢?」

那人說:「有角又有腳,必定是在陸地上走的東西,只看魚字寫得大小如何了才有定準:若魚字寫大些,定是牛字;寫中等些,就是鹿字;倘若寫得細小,就是一隻羊了。」

石老評曰;「雖有聰明,不肯聽教,也是枉然。」

其實,「魚」原本描繪「魚」的長相,是個原原本本的象形字喔!後來人書寫楷書時將魚尾寫成了「灬」,笑話中人不明字形演變的歷史過程,就把它說成腳了。

再說水下的魚群,現在的人也發現了在水底陸地行走的「長手魚」,天地萬物千奇百態,特殊的例子也真不少啊!惟造物主神能!

蘇東坡V.S.王安石的笑話:坡:「土皮」;滑:「水骨」?

石成金舉了個蘇東坡和王安石的故事作比喻:

蘇東坡問王安石:「坡這字作何解釋?」
王安石說:「坡,是土之皮。」
蘇東坡笑道:「那麼,滑就是水之骨了?」

石老說:「以安石如此聰明,尚不可妄解,何況不及安石者耶。」

《笑得好》作者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共二集約二百則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認為人性本善,是因為物慾昏蔽了善性、敗壞的風氣墮落了人心,沾染成痼疾,醫藥也難痊。所以他以「笑話」為針砭。他希望聽到他的笑話的人,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這就是《笑得好》的人,這一來,「人性之天良頓複,遍地無不好之人」。

石成金在近三百年前已經意識到:世道人心敗壞已經是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世人了!他在〈自序〉中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過了近三百年後的今天來看《笑得好》,猶然是笑話中的奇寶,博君一笑、醒君頓悟。@*#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百歲的老人,別人看他富貴滿門、子孫滿堂,真是羨煞人了。可是富貴十全的老人卻還有樁憂愁事兒,猜猜,他為何攢眉不樂?在百歲壽辰那天……這是選譯中國十八世紀,清代石成金的度世笑話集《笑得好》。現代人,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今昔比一比,也能「笑得好」,笑出自省、回復善性嗎?
  • 百蟲之長「龍」有一天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蟲輩中有三個名字的都要治罪。蚯蚓和蛆雙雙去避難。蛆問蚯蚓:「你怎麼有三個名字?」蚯蚓答說:「那識字的叫我為蚯蚓;不識字的叫我為曲蟺;鄉下沒知識的人,又叫我做寒現;這不就三個名了?」……三百年的毒笑話清代石成金《笑得好》選譯,笑得好笑出醒悟、笑回善性。
  • 看笑話怎樣《笑得好》?表面看笑話,內蘊看世道、看人心,清代醫家石成金的本心是讓人找回「好心」--善心。以下為現代讀者選譯《笑得好》,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同時,比一比、較一較今昔,願天下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點:黑齒妓閉口藏齒說,白齒妓呲口露齒說。
  • 《笑得好》表面是笑話,內蘊是世道、是人心。看《笑得好》怎樣「笑得好」?將心比心。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話」,同時,比一比、較一較今昔,願天下人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點:剩個窮花子與我混混!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