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節氣】一夜薰風帶暑來 立夏要做哪些事

作者:容乃加
立夏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民間以立夏日的陰睛測一年的豐歉,認為立夏時下場雨最好,民諺云:「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360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宋.趙友直《立夏〉》,不知不覺間薰風捎來了夏天的信息,每年陽曆入了五月就是春夏換季的時節,「立夏」交節在5月5日到7日之間。立夏是年中「四立」節氣之一,表示夏天來了。

五月五 立夏了

一到立夏節氣,可以體驗到螻蟈鳴叫、蚯蚓出土、王瓜生等等這些物候現象。《逸周書.時訓解》記載:「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螻蟈又叫螻蛄,也有地方叫土狗,是昆蟲綱直翅目螻蛄科的泛稱,有兩對翅膀,褐色的身子長約三公分,前肢有力,善掘地,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 蚯蚓也長在土裡,可以翻動泥土,促進土壤中養分的循環,有利於植物的成長。唐代詩人元稹《詠廿四氣詩 立夏四月節》有這樣的詩句:「蚯蚓誰教出,王苽自合生。」展現了天地的節氣生生不息的動力。

立夏節氣與生活

時序進入了夏季,習慣上,人們將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中醫認爲,夏季心陽旺盛,隨著夏日氣溫升高後,人易煩躁不安,機體免疫功能也較爲低下,因此,要順應節氣的這種變化,保養心臟,做好「精神養生」;而夏季飲食則強調五苦,因爲夏天多吃「苦」味的食物有利於五臟六腑的五行運做。 (Fotolia)
時序進入了夏季,習慣上,人們將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中醫認爲,夏季心陽旺盛,隨著夏日氣溫升高後,人易煩躁不安,機體免疫功能也較爲低下,因此,要順應節氣的這種變化,保養心臟,做好「精神養生」。(Fotolia)

一夜薰風带暑來!入了夏,天氣漸熱,許多植物就要進入生長、開花結果的旺季;對人來說,則有利於心臟的舒展、養護。在這樣的立夏時節要作什麼事呢?以下從中國的民俗、和四時養生概念提供一些參考:

一、吃「立夏飯」、吃夏(蝦)麵

立夏當天,中國南方許多地區有吃「立夏飯」的習俗。立夏飯取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大量白粳米煮成,類似類似養生五穀飯。閩南有些地方吃蝦麵迎立夏,因為蝦與夏諧音。在煮麵時加入海蝦,紅熟的海蝦展現吉祥之色,以此表示迎來好夏天。

韓國元宵節吃五穀飯。(攝影:全宇/大紀元)
五穀飯。(全宇/大紀元)

二、吃「七家粥」、喝「七家茶」過立夏

吃立夏飯之外,也有些地方吃「七家粥」、喝「七家茶」過立夏。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的米,而不得用自家的米,再加入各色豆子及黃糖,煮成的大鍋粥,煮成後要和鄰居親朋好友共同分食。喝「七家茶」也是匯集了左鄰右舍的茶一起分享,在節氣生活中,融合了敦親睦鄰的好風尚。

三、「入夏,補老父」

這句親切的俗諺是說立夏日要為父親進補,古人在節氣中也體現了倫理孝道思想。一年四季中的夏天最有陽剛溫熱色彩,象徵家庭中父親的角色、屬於父親的季節,所以一入夏,就想到「補老父」,夏天怎麼「補」?當然不能熱補要涼補。在台灣的習俗中,立夏這天,出嫁的女兒要準備豬腳麵線帶回去給娘家的父親吃。

四、 立夏食李美顏色

夏天裡吃些紅色的食物,能美顏色,《月令粹編》說:「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也就說在立夏時節,吃李子或是榨李子汁飲用,能使青春美顏長駐,另外像是吃桑葚也能美顏色。

五、入夏養生:安閒開懷養護心臟

入了夏天氣漸熱,有利於心臟的舒展,同時預防勝於治療,夏天也是養護心臟的重要時機。中醫認為心主血脈,主神志,而且心與夏氣相通應,因此,交立夏節氣要順應自然注重心臟的養護,從精神、飲食和運動上多管齊下。

在 「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養生,做到神情安靜、笑口常開、自我調節、制怒平和。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都可以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fotolia)
在 「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養生,做到神情安靜、笑口常開、自我調節、制怒平和。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都可以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fotolia)

立夏之季天氣熱,心情要淡定開懷、安閒自樂,切忌暴喜傷心。在食補方面,因為天氣熱且濕氣重,所以,飲食應以清淡袪濕、營養均衡為原則,辛辣刺激、油炸甜膩的食物宜避免。顏色上呈現紅色的食物,是夏季養心護心的好選擇。

六、有氧運動鍛鍊心臟肌肉

沐浴陽光的有氧、出汗運動,像是簡單的清晨健走,幫助人體排濕,還可增加陽氣吸收,有益健康。當然,夏日裡運動要注意充足的水分補給,也要避免中暑、中熱衰竭。

研究指保持良好的運動如健走,對維持老年人腦部記憶有幫助。(許享富/大紀元)
研究指保持良好的運動如健走,對維持老年人腦部記憶有幫助。(許享富/大紀元)

七、節水、注重生活環保

有句俗話說:「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這時節,雨水是農作物成長的要素,夏天缺水也成了最惱人的問題,尤其是這些年來,自然環境生態遭受到人為開發的嚴重破壞,一些大自然物候也被攪亂了,各地區的夏天溫度節節上升、連連破表,使得生活缺水、供電緊張的問題更顯得深刻。立夏來臨,就是提醒人力行生態環保、生活環保的訊號燈。

面對水資源日益減少,加州各行業都在「用心」節水,謀求長期發展。圖為美國加州豪特維爾的一家農場。(John Moore/Getty Images)
面對水資源日益減少,加州各行業都在「用心」節水,謀求長期發展。圖為美國加州豪特維爾的一家農場。(John Moore/Getty Images)

唐代詩人元稹詠立夏詩吟「漸覺雲峰好,徐徐帶雨行」(《詠廿四氣詩 立夏四月節》),這時節山裡夏木成蔭,比城市裡頭舒爽,不也是看山聽雲、舒放身心的時光?!@*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是從中越戰場上下來的一名一等殘廢軍人,這幾年,由於我的身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引起了不少人對我的議論。面對這些議論,我感慨萬千。
  •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浪漫的時候,約在每年的11月21到23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40度。此時在中國大陸的黃河流域氣溫開始下降,飄下淺淺細細的雪花,因為是初雪,雪量不大,所以叫做「小雪」。在這個時節,各處都像灑上糖霜般的雪白寧靜。自古以來,白雪帶有祥瑞的意思,所以俗話說:「小雪雪滿天,來歲必豐年」
  • 《黃帝內經》說人生有五大階段:生、長、壯、老、已。人出生以後,經歷成長、強壯階段,然後步入衰老;衰老會帶來疾病,產生病痛。什麼是衰老的關鍵呢?我們又要如何延緩衰老?
  • 在剛剛過去的裡約奧運會上,西方運動員身上的「拔火罐」圈印引人注目。曾幾何時,長期未得到正視的中華醫學,竟悄然登上世界體壇,而且通過金牌得主的肩背印證著東方古老的智慧?無獨有偶,今年兩份通過實例調查後公佈的研究,以實證方式掀開了西醫對東方人體科學認識的嶄新一頁,在未來引起的巨大衝擊波將無法預估。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0日正式決議,將中國傳統代表一整年時令運行的「二十四節氣」,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讀了兩天的《轉法輪》之後,莉莉驚喜地發現長期困擾自己的一身病痛頓然消失,她高興極了,她急著與周圍的人分享這份意外的生命禮物。
  • 清明上河圖 中國畫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一年中寶貴的好時節。現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聯想到掃墓的民俗,其實,從古到近代,清明節聯繫著寒食節和上巳,民俗活動多彩多姿,五花八門。可知道歷代的人們在清明時節從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動嗎?一起來探一探清明豐富的內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踢毽子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運動,是古代「博戲」的一種。中國人踢毽子的歷史很長,在漢代的畫像磚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認為踢毽子最初來源於蹴鞠,而蹴鞠相傳為黃帝所作。這麼看來,這小小的毽子,其來歷也非同尋常。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循環週期的起點。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轉變為春暖花開,一片五彩繽紛的盛景,迎來一年中難得好時節--春分,也迎來養生、開運的契機。本文要與你分享:「春分」的要義是什麼?在春分如何養生,如何開運?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