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苑裡的「搞笑一族」——飛白聯

作者:天成

「飛白」就是「明知其錯故意仿效」,將錯就錯、刻意訛讀訛寫。用飛白制聯,常可達到嘲諷取笑的效果,聯苑裡有不少這類趣話。(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385
【字號】    
   標籤: tags: ,

相傳乾隆皇帝出遊時,途經一墓,見墓旁立一石人,便問隨行的一翰林:「這人是誰?」翰林答道:「此石人為仲翁。」乾隆聽後極為不悅。原來此石人名「翁仲」。翁仲是秦朝時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傳他身長一丈三尺,勇猛異常,秦始皇令他將兵守臨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後,秦始皇為其鑄銅像,置於咸陽宮司馬門外。乾隆自然知道石人來歷,只是故意發此一問。那位翰林許是一緊張答錯了,但畢竟顯得學問不精。

回京後乾隆下令將這個翰林貶為通判,詔令是一首打油詩:

翁仲緣何作仲翁,只因窗下欠夫功。
從今不許為林翰,貶到江南作判通。

那位翰林將「翁仲」誤作「仲翁」,此詩將錯就錯,亦故意將功夫、翰林、通判三詞統統顛倒,以此來戲弄嘲諷。那位翰林因一時失誤便遭貶「判通」了。

此詩即採用了「飛白」手法。飛白原是書法繪畫中的一種技法,後用作修辭格。「白」是「別」、「錯誤」的意思。「飛白」就是「明知其錯故意仿效」,將錯就錯、刻意訛讀訛寫。用飛白制聯,常可達到嘲諷取笑的效果,聯苑裡有不少這類趣話。

「妹妹我思之」

話說清末有次科舉考試,應試題目是〈昧昧我思之〉。此句出自《尚書·秦誓》:「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蔡沉集傳:「昧昧而思者,深潛而靜思也。」有位考生粗心大意,將題目中的「昧昧」誤看作「妹妹」,題目便成了:

妹妹我思之

然後以此大抒情懷,將應試作文寫成了一篇給「妹妹」的情書。這自然是離題萬里。閱卷的考官看後啞然失笑,便仿效「妹妹」的口吻幽默地批道:

哥哥你錯矣

兩句遂成一對,此事成了科場笑談。考生將「昧昧」寫作「妹妹」,雖不是故意為之,卻體現了「飛白」的效果。

「草管人命」

民國初年有個軍閥,胸無點墨卻又喜裝斯文,經常鬧出「白字」笑話。如送人的祝壽辭是「真是人面壽星」(人面獸心),為死去的官員開追悼會說成「開追掉會」。有次對士兵訓話,斥妄殺者時將「草菅人命」說成「草管人命」,還說「軍人就是要準備馬革裏屍!」緣「裹」字與「裏」相像,「馬革裹屍」到他那兒就變成「馬革裏屍」了。有人將此「白字」笑話作成聯嘲之:

山管人丁水管財,草管人命;
皮裏袍子布裏褲,馬革裏屍。

「一代奇書鏡花綠」

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有個不學無術的革委會主任在組織大批判時,聽發言的人說到「杜林胡說……」便接過話來:「這個杜林胡反毛澤東思想,把他給我揪出來狠批!」這人不識杜林,以為「杜林胡」是個人名,鬧出笑話。此外,此人還把清代李汝珍的《鏡花緣》說成「鏡花綠」。有人將這兩個笑料飛白成一聯:

一代奇書鏡花綠,
千秋名士杜林胡。

此聯明知其錯而將錯就錯,倒加深了諷刺的意味。在那個是非顛倒的年代,多此「主任」這等不學無術之流,難怪會形成對毛盲目崇拜的整體風氣。好在現在的人大多具有了灼識見解,更有《九評共產黨》等相關揭露黨匪邪惡本質的書籍,人們便能夠慧眼識「魔」,棄惡擇善,步向光明了!

「飛白聯」是一種諧趣聯,在聯苑中扮演著「搞怪、耍寶」的角色,通常以詼諧的面貌示人、惹人發笑,但有時它也會引發人一些思索。

畢竟,文學藝術皆源自生活。聯苑百態,亦反映著人世百態啊!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歡喜過好年!除歲過年慶團圓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歲除迎新春之際,遊子紛紛返回鄉梓。過年、新年常見的年俗、食俗有哪些?年糕發糕、甜粿菜頭粿……對應什麼吉祥象徵?民俗集錦十二對聯一一道來……
  • 推背圖謎猜紛紛,盲人摸象矇乾坤,倒果為因多人誤,尋根究底自我珍; 卦序校正解卦準,科學研議釋疑文,大道至簡至易順,亂中有序密碼真。
  • 這幅春聯上下聯及橫批一共有20個字,但每個字的筆畫都十分復雜,被稱為「最難念春聯」,此聯到底藏著什麼玄機呢?
  • 2017年是黃曆丁酉年,也就是中國傳統生肖中的雞年。因雞與吉諧音,神采奕奕的雞在古代被視為吉祥的象徵,是守信準時的「五德之禽」。雞鳴日出,光明到來,驅邪納吉,因此也享有黃曆正月初一謂之「雞日」的美名。
  • 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由於其雅俗共賞的特點,為人們所親近之。有了如此好的「人緣」,就會注入眾多智慧的參與,能呈現出多姿多采的面貌,便是一種必然。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