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名家三寫新年春聯
網路間廣為流傳一則王羲之迎新春寫春聯的傳說,和過年民俗有關,不知源出於何處,或恐是借光打趣之作。因為現在盛行的「春聯」,傳說起於五代時後蜀後主孟昶(公919-965年)所題「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一聯。這是十世紀的事情了。王羲之(303年-361年)生於四世紀,年代差之久矣!
從唐代的敦煌考古遺跡中好像見到類似楹聯的古遺物,但目前還不能斷以為是「春聯」。王羲之是東晉書法名家,不僅書法藝術成就名垂千古,他磊落不俗的行誼和機智也傳為佳話。或恐後人借光打趣作了「半截春聯」之文。
辜且不究主角何許人也、為文背景因和而生?讀者不妨當作中國漢字和春聯的一種妙趣來看,奇趣無盡,其樂也無窮!
這裡就且說說某位書香世家王府員外寫春聯、貼春聯一逸事。相傳,這一年約在立春時節,王員外一家從北地遷居到江南落戶,喬遷加上就要過年了,他喜孜孜隨性揮毫作了一副素樸的新年門聯,雖然素淡,正是直書胸臆,揮灑出新家的新年新春新景象。寫畢,趁著好心情,他就叫家人貼在門口楹柱上:
春雨春風春色
新年新景新家

王員外的書法有點名氣。他的新聯貼上去,好春好景人人愛,有人早見著趁夜悄悄地揭走了。家人來告,他也不生氣,又提筆改寫了一副,馬上讓家人再貼出去:
鶯啼北里千山綠
燕語南鄰萬戶歡

南南北北千山萬戶,從北寫到江南鶯啼燕語春滿人間!正是描寫了王員外一家北地南遷的一番心情。莫管北國或是江南,人間愛煞福到,沒過多少時間,這對聯又失蹤了。除夕日,家家戶戶新桃換舊符,惟獨書香家第門前光光禿禿。這可怎麼辦才好?對聯一寫好貼上門楹就會不見。王員外素有機智,他成竹在胸,又灑灑脫脫揮毫寫了一副。不同的是,寫完後他叫兒子先將對聯截下一段,在門上先貼出上半截,這半截兒對聯是這樣的內容: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這副對聯就這樣「藏凶化吉」留下了。到了新年元旦一早,已有不少人圍著王家大宅門看熱鬧。這時大家看到王府門楹上的妙聯,談論紛紛: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人間禍福相倚,宅心寬厚的人得能峰迴路轉巧化解,一夕柳暗一朝花又明!不管「是誰非誰」,豁達、機智隨同春聯對子藝術在此對聯一轉三折中灑落無礙。@*
責任編輯: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