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中國功夫茶茶藝

中國功夫茶茶藝表演。(姜斌/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21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6年09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姜斌綜合報導)中國茶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多彩,而茶藝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精湛的茶藝不僅可以讓我們品嚐到馥郁甘醇的茶湯,同時也帶給我們賞心悅目的體驗。

下面是茶藝師寧靜女士的「中國功夫茶茶藝表演」的精彩瞬間。

中國功夫茶茶藝表演。(姜斌/大紀元)
中國功夫茶茶藝表演。(姜斌/大紀元)

孟臣沐淋:用開水燙壺溫杯,提高茶具的溫度,為泡茶做好準備。惠孟臣是明代的制壺名家,以擅制小壺聞名,作品很適合泡功夫茶,因此後世把泡功夫茶用的小紫砂壺也稱為「孟臣壺」。

中國功夫茶茶藝表演。(姜斌/大紀元)

烏龍入宮:將適量茶葉撥入紫砂壺。「烏龍」即烏龍茶,也用來泛指茶葉。紫砂壺是茶葉的「宮殿」。

中國功夫茶茶藝表演。(姜斌/大紀元)
中國功夫茶茶藝表演。(姜斌/大紀元)

懸壺高衝:用沸水高衝,使茶葉在壺中翻滾展開,充分激發茶香。

中國功夫茶茶藝表演。(姜斌/大紀元)

玉液移壺:將紫砂壺中泡好的茶湯倒入公道杯。

中國功夫茶茶藝表演。(姜斌/大紀元)

分承甘露: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均勻地倒入聞香杯。

中國功夫茶茶藝表演。(姜斌/大紀元)

高屋建瓴:將品茗杯蓋在聞香杯上。

中國功夫茶茶藝表演。(姜斌/大紀元)

物換星移:將蓋在一起的杯組懸空翻轉,並且要滴水不漏。

中國功夫茶茶藝表演。(姜斌/大紀元)

敬奉香茗:將翻轉後的杯組放在托盤上,敬奉客人。

中國功夫茶茶藝表演。(姜斌/大紀元)
中國功夫茶茶藝表演。(姜斌/大紀元)

空谷幽蘭:將聞香杯輕輕提起,細細品味茶之幽香。

中國功夫茶茶藝表演。(姜斌/大紀元)

初品奇茗:以“三龍護鼎”手法(拇指和食指端起品茗杯,中指在下托住杯底,三指似三條龍)執杯,慢慢品嚐茶湯滋味。

稍後,將另文為您奉上茶藝表演的完整視頻,敬請期待。

 

責任編輯:馮文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愛茶的我,內心是清淨的,喜歡喝淡茶,在淡雅的檀香中,沖泡一杯自己喜歡的茶在手,看著那晶瑩剔透的湯色,靜心體會這美妙的感受。
  • 在千姿百態的茶壺中,我只對「倒把西施壺」情有獨鍾。
  • 茶人常說:「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
  • 唐代詩人元稹的一首寶塔詩,寫出了中國茶文化的意境。
  • 「能摘天上月,難采山中寶。膠南玉觀音,武夷大紅袍。」(茶諺)
  • 傳說中的東方美人茶是上天巧妙安排的神奇美味。每年端午節前後,是我最期待的東方美人茶的采收期。
  • 人間四月天,清新雅逸,恰合茶天然的特性。飲茶除了得到感官的享受之外,還能讓我們靜心、寧神,有助於去除雜念,以茶悟道,提昇生活與生命的境界。不論你平日喝不喝茶,別錯過四月天與茶約會的好時機!俗語說「一兩黃金一兩茶」「一兩明前一兩金」,其實,愛好四月天的好茶不一定要花大金,本文要從文化的視野出發,講講四月天的茶知識,順及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茶。
  • 寶塔伴茶詩,唐詩一經典,!中唐隱士陸羽開啟了中華茶道,他透過實地調查研究寫下《茶經》,系統地介紹了茶道,包括怎麼造茶、煮茶、飲茶,怎麼運用茶具、茶器,也介紹了茶史、古人茶事、哪裡有好茶等等。陸羽《茶經》把藥用之茶轉入飲用之茶的文化,在中唐,茶道的藝術就蓬勃發展了。本文要介紹的這首元稹的寶塔詩《茶‧一言至七言詩》貼切地反映了唐代茶道的精緻內涵與精神境界以及茶道中的友誼。
  • 「白髮滄浪上,全忘是與非。」在水邊隱居的高人,經常親近自然,日常活動都能保持心態純淨。徐明義畫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義 提供)
    誰是古今「茶神」「茶聖」呢?愛好茶道之人都會想起陸羽(字鴻漸、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陸羽的足跡踏遍中國種茶名山和名泉,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並將所得結果作成了《茶經》傳世,開導後人茶文化的風尚流傳至今,並使得中華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經典。陸羽對茶的研究為何能脫穎而出留下千古的功業呢?陸羽是怎樣和茶結緣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經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響的一生。一起來探索陸羽的生命之《歌》!
  • 茶是中國人的傳統飲品,上古時代神農氏便使用茶來解毒。到了唐代,茶聖陸羽寫成《茶經》,將茶道文化推向成熟。或許是茶本身苦口卻香醇的味道天然就具備著哲思與禪機,茶與文人士大夫的關係尤為密切,故而在歷史上也留下了許多雅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