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壤之歌
【經典名作中的秘密】超越生死的承諾
作者:文逸飛

《禮記·檀弓》記載,孔子認為季札是吳國最熟悉禮樂制度的人,曾專程去看季札墓,並手書六字碑文:「延陵季子之墓。」圖為《孔子聖跡圖‧題季札墓》。(公有領域)
季札是吳王壽夢的小兒子,他非常賢德,吳王曾想把王位跳過長子傳給他,但季札堅持不受;最後,季札被封在延陵這塊地方,人們尊稱他為「延陵季子」。
有一次,季札出使到晉國,路上順道拜訪了徐國,徐國國君很誠懇地招待他,季札十分感謝。
季札腰間佩帶著一把高貴的寶劍,徐國國君很是喜歡,心中想要,但忍著沒說出口。
季札察覺了,心想:「我現在肩負著重要的使命,還需要這把寶劍襯托使者的身份;等我從晉國回來,一定把寶劍送給您,做為對您真摯友誼的答謝!」
經過漫長的旅程,季札順利完成了他的外交任務,終於要回國了。他再次路經徐國,準備將寶劍送給徐君,沒想到,徐君卻已過逝。
季札來到徐君的墓前,解下腰間的寶劍,親手掛在墓旁的樹上,轉身離開。
隨從人員驚訝地阻止:「徐國國君都已經死了,您這是要送給誰呀?何況您從來就沒說過要把寶劍送給他呀!」
季札說:「不是這樣的。當時我雖然沒有開口說,但心裡已經答應了,現在又怎能因為徐君死了就違背我心中的承諾呢?」
徐國人民知道了這件事,非常感動,他們為季札做了一首歌: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受封在延陵的季札先生啊,他沒忘記自己對老友的承諾,
解下了價值千金的寶劍啊,繫掛在墳前贈給徐君!
後人把這首歌稱為〈徐人歌〉。
季札心中的承諾其實是沒有人知道的,徐君也已死去了,不會再需要這把寶劍;但是季札認為:「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背)吾心哉!」他看重自己的真念,不是把承諾當作人際間的應酬;這個簡單卻無比純淨的守信舉動,不但贏得了徐國百姓的敬重,更向世人展現了「真」與「信」的深刻內涵。@

選自《獨釣寒江雪──經典名作中的秘密》/文津出版
大紀元讀者購書優惠 https://goo.gl/27qA1k
責任編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