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情人節去 元宵節又來

作者:魏谷
font print 人氣: 1330
【字號】    
   標籤: tags: , ,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情人節是個美好的日子,西式情人節的浪漫剛剛淡去,中式情人節已翩翩而來。「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可知辛棄疾描述的就是這個美好的日子——元宵節。

元宵節,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傳統中的上元日,元宵節又稱燈節。「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元宵節是一個浪漫而詩情的節日,一個萌生愛情的節日。

中國的傳統禮儀,講究的是女子足不出戶、笑不露齒、行不動裙,雖然這是禮節,不是硬性規定,但是人們大多守禮,正統的人不會喜歡不守禮教的人,閨中女子自是藏在閨閣之中少有露面。

元宵節卻是例外,賞花燈、觀歌舞便是給未婚男女提供的聯誼機會,女孩子們出門看燈,順帶尋覓自己的心上人;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讓我們在春風的伴隨下,跟隨著詞人走進元宵佳節,看李清照如何描述年輕時的自己: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頭戴鋪翠冠,鬢插捻金雪柳,把自己裝扮得香豔無比,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也經不住這佳節盛日的誘惑,急著出門與女伴們一起觀燈遊戲。

柳永筆下的元宵夜,是「香徑裡、絕纓擲果無數。更闌燭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回味去年元宵夜兩情相悅的歡愉,但物是人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愛情是甜蜜的,也常常會帶給人遺憾。

對中國的有情人來說,正月十五的花好月圓意義特別。隋朝軍隊滅南陳前夕,南陳昌樂公主與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銅鏡,各執一半,作為以後相見的憑證;並約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賣鏡於市,以探對方消息。隋滅陳後,昌樂公主被楊素納為妾室,次年元宵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個老人叫賣半片銅鏡,因價錢奇貴無人問津。徐德言見狀在破鏡上題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楊素得知此情,將公主送還,令二人破鏡重圓。也留下一段千古佳話。

有了燈會,就缺不了燈聯,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大文人王安石的故事。傳說,20歲的王安石赴京趕考,元宵節時路過某地,見到一個大戶人家「比文招親」,高懸走馬燈徵集對聯。上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一時未能對出,便默記在心。巧的是,到京後的考題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正好可以對上那招親聯。王安石即提筆以此作答,得中進士。返鄉途中,當王安石再次路過那戶人家時,聽說那招親聯仍無人對出,便又以考題聯作答,結果被招為乘龍快婿。一副好對聯竟成就了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兩大喜事。

元宵節的花燈上貼有謎語,猜燈謎是年輕人的表現機會,也是各人家世背景、才學人品的展現,不消說,燈謎也必然成為情的媒介。

風銷絳蠟,露浥紅蓮。花市光相射。
桂華流瓦。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
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
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
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
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絳蠟在風中搖曳,露水浸濕了連燈,花燈相互照射,越發顯得明亮。月光似水一般照在屋頂,雲開霧散,嫦娥看到這人間盛景也心思下凡。燈美月美, 最美的還是人⋯⋯這是北宋周邦彥《解語花·上元》描繪的男女交往。

元宵節燈火把都市變成了不夜城,詞人看到的是「衣裳淡雅」的佳人「嬉笑遊冶」,出門遊玩的女子們「鈿車羅帕」,坐在鈿車中觀燈看月也看人,若芳心有動,便拋下羅帕。得羅帕者,自是悄然尾隨,故「暗塵隨馬」,然後找機會彼此留下姓名、地址。多麼充滿詩情畫意和浪漫色彩。

國人好「圓」,花好月圓的元宵節之後,父母大人便可按照子女的稟報,為未來的佳偶延續「燈下緣分」了。

中國式的情人節,是若即若離又韻味雋永的,也是朦朧含蓄又餘情裊裊的;是先人的,也是我們的,還會一代代傳下去。@#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月22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新唐人電視台將再次播出「新唐人電視台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神韻晚會。在大陸、紐約、美西、歐洲等全球五個頻道播放。網站不播出,只限於電視收看。
  • 元宵節將至,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表示,湯圓熱量高,4顆紫糯花生甜湯圓等於1碗白飯,脂肪量超過1天攝取上限1/5、含糖量逾一天上限1/3,還有隱形鈉的危險。
  • 元宵節將屆,各式各樣的湯圓紛紛上市,宜蘭縣政府衛生局為維護消費者節慶食品安全,於元宵前夕針對一般傳統市場抽驗紅豆餡、花豆餡、紅白小湯圓等共計10件元宵湯圓產品,檢驗防腐劑(己二烯酸、苯甲酸、去水醋酸、水楊酸、對羥苯甲酸) 及著色劑等項目,檢驗結果全部合格。
  • 小過年元宵節除了應景吃元宵或湯圓求吉利以外,宜蘭市公所今年在五穀廟舉行元宵鞭春牛祈福祭儀,並安排彩繪花燈、鞭春牛祭儀、摸春牛及贈送平安五穀米。祈祝新的一年有好的開始、猴年平安順興。
  • 猴年燈會登場,各地主燈均已準備就緒,邁入第10年的臺灣彰化燈會,也從本月20日起至3月6日在彰化藝術館、利和停車場隆重登場。彰化市長邱建富表示, 每年都吸引10餘萬人次以上的參觀花燈人潮,前來品嚐彰化小吃美食、欣賞寺廟古蹟風華,替彰化市觀光消費帶來相當多的助益,也帶動文化觀光產業的發展。
  • 小年夜台南地震餘波盪漾,影響鹽水蜂炮慶典停辦與否,台南市長賴清德19日宣布,基於文化節慶不能中斷、民俗祈福及市民期盼恢復正常生活等理由,蜂炮可帶來喜氣,元宵鹽水蜂炮仍照常舉辦。
  • 清明上河圖 中國畫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一年中寶貴的好時節。現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聯想到掃墓的民俗,其實,從古到近代,清明節聯繫著寒食節和上巳,民俗活動多彩多姿,五花八門。可知道歷代的人們在清明時節從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動嗎?一起來探一探清明豐富的內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踢毽子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運動,是古代「博戲」的一種。中國人踢毽子的歷史很長,在漢代的畫像磚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認為踢毽子最初來源於蹴鞠,而蹴鞠相傳為黃帝所作。這麼看來,這小小的毽子,其來歷也非同尋常。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循環週期的起點。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轉變為春暖花開,一片五彩繽紛的盛景,迎來一年中難得好時節--春分,也迎來養生、開運的契機。本文要與你分享:「春分」的要義是什麼?在春分如何養生,如何開運?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