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竞彩网- 线上博彩全攻略

良心和天鯉

作者︰如真
font print 人氣: 777
【字號】    
   標籤: tags: ,

有個青年叫良心,這天他在湖裡打魚,天下著雨,快要天黑了,連一條小魚也沒有打著。他垂頭喪氣地背起魚網正想回家,忽然聽到湖水「嘩啦」一聲,「是魚!」良心把網一張撒了過去,拉上網來一看,果真是一條幾十斤重的大魚。良心高興地背著大魚回家了。

剛一進門就喊:「娘,快燒鍋熬魚吃!」良心的娘已經餓了一天,慌忙接過魚簍一看大吃一驚:「天老父爺呀,這哪裡是吃的魚,是天鯉神魚啊!吃了會遭天打五雷轟的。」

良心一聽娘說是天鯉神魚,也害怕起來。他背著天鯉神魚到鎮上,想用魚換點米麵。他把魚往攤上剛一擺,就圍了很多很多買魚的人,這個要買、那個也要買。

正要賣給一個人,一個老漁翁說:「這是天鯉神魚,吃了會有罪。」老漁翁這麼一說,買魚的人一下子全都走了,誰也不敢買了。良心只好餓著肚子,背起天鯉神魚走回家了。

良心的娘一見神魚沒賣掉,就將魚接過來放進一個大水缸內。過了一會,良心實在餓得難受,摸起菜刀就在缸沿上磨了起來。天鯉神魚見良心在水缸上磨刀就說話了:「良心哥,您磨刀幹什麼?」

「殺你吃!」良心說。

「求求您,好心的良心哥甭殺我了,您要啥我給你啥!」天鯉神魚求饒起來。

良心一聽說要啥給啥就說:「好吧!你每天能給俺送一吊錢來,夠俺娘倆吃飯穿衣就不殺你。」良心說完,只見天鯉神魚在水缸裡一打挺,缸裡竄出一吊錢來。從此,良心就不再下湖打魚了,靠天鯉送錢吃飯穿衣。

一年過去了,良心又想,天鯉神魚的錢只夠維持生活,還沒有積蓄呀!他又拿著菜刀在缸沿上「哧哧」地磨起來,天鯉神魚又問:「良心哥,您又磨刀幹什麼?」良心說︰「殺你吃!」天鯉魚又求饒了:「好心良心哥,您甭殺我了,您要啥俺給啥。」

良心說:「只要你每天送兩只元寶來。」說完,只見天鯉魚一打挺,水缸裡竄出了兩只明晃晃的元寶來。這樣,天鯉神魚每天都給良心送兩只元寶。

春去秋來,整整三年,良心蓋得樓房瓦舍一片明,成了方圓幾百里的富裕門戶。 這天,他騎馬來到小鎮,見一群人圍在街旁看皇榜,上面寫著:「皇上的女兒腹疼不止,只有吃了天鯉神魚才能治好,誰要是把天鯉神魚獻上,就招誰為駙馬。」

良心看完皇榜心想:「家有財產萬貫,不如進京做官。」機會已到,這駙馬可不能給別人搶走了。良心想著想著回到家裡,派人套上大車,水缸裡又添了水,連魚帶缸拉著進京,上貢天鯉神魚去了。

到了金鑾殿前,御史稟報皇上:「有人進貢天鯉神魚來了。」皇上大喜,馬上派了大臣去接貢品。大臣們把水缸抬到皇上面前過目,誰知一掀缸蓋,水缸空空的沒魚也沒水。

原來,天鯉神魚看良心家窮苦想幫助他,想不到良心起了貪心,最後竟要恩將仇報,所以就帶著水往東海去了。

皇上一看空缸大發雷霆:「這個小畜牲竟敢欺君,快快拉出去斬了!」良心當即被斬首在午門。

天鯉魚走了,良心被殺了。天鯉魚是神,在一步步的考驗良心的良心到底有多大,良心渾然不知,一步步在考驗面前失去良心,最後竟到了忘恩負義的地步。

從那開始世上就留下了:「不講天理,沒有良心」的說法。#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的道德水準下滑,無所顧忌的追名逐利、貪圖私慾,殺、打、偷、搶、奸詐、妒嫉、亂倫之事層出不窮。人人自危,人人為敵,失去....
  • 阮孝緒從小很孝順,個性沉靜。十五歲時,父親曾勉勵他用功讀書,但他卻說:「我希望....
  • 清代,山東福山縣人安某,確有速行奇技,他一天可走五百餘里,人們稱他為「安飛星」。他也沾沾自喜傲視於人,甚至還常常仗技欺人....
  • 這正應驗了老百姓常說的話:是你的東西丟不了,不是你的別爭,爭也爭不來。老天有眼.....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