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 縣令破奇案

作者︰蕭新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840
【字號】    
   標籤: tags: , ,

從前,有個商人租了一條船準備到外地做生意。隔天,一大早他就提著行囊上了船,因為另一個夥伴還沒到,他就在船上坐著等。

船停在一個偏僻的地方,船夫接他上船時發現他行囊沉重,知道他攜帶的銀錢不少,便起謀財害命之心。船夫故意站到高處瞭望,一看四周不見人影,於是就上船把商人推下河,河水湍急而且很深,商人一下就被淹死、流走了。

船夫趕忙提著商人的行囊,從小路回家藏在一個秘密的地窖裡。然後,船夫趕到商人家敲門喊道:「娘子,你家的官人為什麼還不上船?」說完,轉身就走回到船上去了。

這時,商人的夥伴已經上了船,他問船夫為什麼這時候才來。船夫說:「我去催你的夥伴了,我等了半天總不見你們來,心裡急只好去催了。」於是,他們一起在船上等著。

船夫裝著十分著急的樣子,商人的夥伴說:「我們一起去找他。」到了商人家裡,商人的妻子對船夫說:「你之前來敲門的時候,我丈夫早就走了,我正要開門告訴你,可你已經走遠了。」

船夫說:「可能我們走的不是同一條路,所以路上錯過了。」接著,他帶著懷疑的目光看著商人的夥伴說:「我走以後,你在船上總該見到他了吧?你說他現在哪裡去了?」

在船夫的慫恿、挑撥下,商人的妻子就抓住商人夥伴的衣服大哭大叫說:「你謀財害命、心多狠呀!」鄰居們不分青紅皂白,就把那人送進了縣衙,縣令問明原由後覺得事有蹊蹺,就暫且把人關進牢裡。

(Fotolia)

縣令命其他人暫退,單獨訊問商人的妻子。商人的妻子把船夫催人的前後情況,詳細地敘述了一遍。縣令說:「你說清楚,船夫敲門時是喊『娘子』還是『官人』?」

商人的妻子說:「我聽得清清楚楚是喊『娘子』,決不會記錯。」於是縣令就單獨訊問船夫,船夫也承認是喊娘子,不是喊官人。

縣令繼續升堂審訊,而且堂上十分威嚴,堂役比之前多了一倍,一個個臉色嚴肅、殺氣騰騰。船夫心虛,身上冒著冷汗、臉色變得蒼白。

縣令驚堂木一拍,他不覺哆嗦了一下,這一切都沒逃過縣令眼晴。於是,縣令瞪大眼睛望著他大喝一聲:「船家你知罪麼!」船夫低聲說:「我有什麼罪?難道怪我不該租船給他們?」

縣令說:「你催商人上船,應當是叫他,為什麼不叫商人反叫他娘子?顯然你知道商人不在家。你既是催人上船,就應當等他一起上路,為什麼喊一聲轉頭就跑?顯然你這是虛幌一招,想借此說明你與商人沒打過照面。你幹了壞事,企圖讓別人替你頂罪,所以故意轉移視線,唆使商人妻子誣告好人。你說是也不是?」

船夫繼續抵賴,縣官說:「看來你是不見棺材不流淚!衙役們,把他的贓物呈上來!」原來他在審訊前已暗地派人去抄船夫的家,審訊時衙役們已向他示意,贓物已到手了。衙役們把搜獲贓物的經過說了一遍,船夫啞口無言只好低頭認罪,整個人也癱倒在地上。

老百姓都稱讚說:「縣太爺真是明察秋毫呀!」 @*#

資料來源:明.祝允明《野記》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阮孝緒從小很孝順,個性沉靜。十五歲時,父親曾勉勵他用功讀書,但他卻說:「我希望....
  • 清代,山東福山縣人安某,確有速行奇技,他一天可走五百餘里,人們稱他為「安飛星」。他也沾沾自喜傲視於人,甚至還常常仗技欺人....
  • 這正應驗了老百姓常說的話:是你的東西丟不了,不是你的別爭,爭也爭不來。老天有眼.....
  • 良心一聽娘說是天鯉神魚,也害怕起來。他背著天鯉神魚到鎮上.....
  • 朝時江蘇江陰有個叫張畏岩的人,學識豐富,很擅長寫文章,在當地頗有名氣。萬曆甲午年,他參加科考結果榜上無名,於是就在榜前罵主考官有眼無珠,不識有才學的人。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評論